杨桂武在田间检查水稻生长情况。

湘潭在线8月2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韬)“苦枣树、松树上长虫,水稻就非常容易生虫;茭瓜发红,水稻就肯定得稻瘟病。”8月25日,71岁的杨桂武在湘潭县易俗河镇郭家桥村的田间,检查再生稻生长情况,和身边的人不时交流着。杨桂武原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后回乡务农,在田间地头奋斗了40余年,农耕生产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近期正值第二季再生稻需要打药杀虫的时候,8月25日,我们来到郭家村,杨桂武正在帮助一位农民检查水稻生长情况,指导他如何防治虫害。与杨桂武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刘诗云说:“老杨最喜欢到田里面转了,不光看自己的,还爱看别人的,研究不同的田,总结每块田存在的问题。”

“田里的学问很多,气候、时间、种植方式、肥料、农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只要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产量,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杨桂武说。他退休之前有一年,隔壁的城塘村以及本村的新桥组出现了大面积的稻瘟病,水稻的茎秆像被火烧过一样焦黑,营养无法输送上去,五六百亩田颗粒无收。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桂武立马赶回老家实地调查,对还没染上稻瘟病的稻田进行抢救,并在第二年亲自指导耕种,改变肥料配比,增强禾苗抵抗能力,加强农药防治及水源管理,成功抑制稻瘟病的再发。

2008年退休以后,杨桂武更是成了郭家村的义务“稻田守护者”,哪家田里出了问题,都会来找杨桂武。春耕前,杨桂武会义务帮助村里的乡亲做“浸种催芽”的工作。对杨桂武的专业技能,连种子公司的专家也赞不绝口,他们说:“我们在实验室里的恒温箱内做‘浸种催芽’的出芽率是92%,一般农民做催芽要比我们低3到5个百分点,而杨老却可以达到95%,可见他对温度湿度的把控是非常精准的。”

杨桂武说:“村里的人普遍缺少基础技术,用肥用药意识差,买肥料和农药的商家很多也不懂,经常用错种类和配比,所以我一定要帮他们把好关。”他告诉我们,之前有两个生产队,将用来种莲子的低氯肥用来种水稻,并且用量也不对,对水稻产量影响非常大。

种田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自然因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特别大。就在去年,湘潭不仅遇到了洪灾还发生了旱灾,而且突发稻飞虱,这种害虫一旦爆发可以把水稻吃得干干净净。杨桂武通过自己经验提前预判了稻飞虱的产生,加强了本村的害虫防治工作,加大农药计量,保证了水稻的收成,这让临近乡村绝收的村民又诧异又羡慕。

杨桂武说:“农民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种地,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民们的生活,我希望尽我的努力帮助我们村的乡亲们年年大丰收,一起致富。”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