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歐洲時報Moo綜合報道】自從宣佈“脫歐”截止日期推遲到10月31日的萬聖節,英國政壇很是風平浪靜了一段時間,或者至少應該說,平靜表面下暗潮洶湧了大約一個月。

不過這兩天一系列爆炸性新進展說明——當年“脫歐”公投之後“臨危受命”成爲英國首相的梅姨,苟了這麼些日子,眼看就要在月底5月29日任職長度超過戈登·布朗,不再是1900年來任期第五短的英國首相。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BBC News | 數據來源:National Archive,統計日期爲5月16日

然後梅姨可能就註定停留在第六短了,因爲昨天(5月16日)英媒都在刷屏這則突發——特雷莎·梅即將宣佈她的離任日期,具體決定和公佈時間估計會在6月初。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天空新聞

英鎊已達4個月來最低,梅姨真的自動涼了?

事情是這樣的。

關注“脫歐”進展的小夥伴們一定記得,梅姨跟歐盟談好的“脫歐”協議一直沒有得到英國議會的表決通過,此前三次反覆投票,均被否決。

然而梅姨表示,要在6月3日開始的那一週,用同一個協議草案,讓議會第四次投票表決。

然而對於梅姨而言,這並不是個什麼翻身之際。因爲很早之前梅姨就明確表示過,一旦她確保“脫歐”打破僵局、協議通過,自己就會“退位讓賢”;而BBC這週報道稱,6月初的第四次投票如果還無法通過,那麼迫於保守黨內的壓力,梅姨還是不得不辭職。

所以實際情況就是,無論投票結局最終如何,梅姨在首相之位上剩下的日子都可以開始倒計時了。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BBC Papers ,今天《每日鏡報》頭版乾脆玩起了英媒最愛的雙關:“梅首相六月就梅了”

天空新聞更是報道稱,保守黨內1922委員會領導布雷迪爵士(Sir Graham Brady)已經正式宣佈,6月初的第四次“脫歐”協議草案投票後,無論結果如何,委員會都會與特雷莎·梅舉行會議,當面制定梅姨離任和選舉保守黨下任領導人的具體規劃。

唐寧街10號確認稱,布雷迪這份聲明發出,是得到梅姨本人點頭首肯的,也就是說她已經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宿命”。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中舉着紙條講話的就是委員會現任“老大”布雷迪爵士。圖:Politics Home

保守黨“1922委員會”是由其黨內高層後座議員組成,在保守黨內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也許有小夥伴想問,反正在唐寧街10號都沒幾天可住了,爲啥梅姨還非要推動第四次投票?BBC News的英國政治記者Laura Kuenssberg分析表示,如果第四次表決通過了梅姨談好的協議,那麼至少她能“帶着尊嚴離開”。

然而事實是,第四次投票通過最大的希望就是過去一個多月來梅姨主導保守黨與工黨的跨黨談判。可今天一早,工黨領導人科爾賓給了梅姨最沉重一擊,公開宣佈:兩黨談崩了。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BBC News 原圖:天空新聞

對於這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神進展,反正英鎊匯率是呵呵了。據BBC News報道,隨着梅姨和科大爺談判破裂,英鎊兌美元匯率在今天達到了4個月來的最低點,並且創下一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圖:BBC News

經歷過2016年“脫歐”公投後卡梅倫辭職卸任的小夥伴應該記得,只要保守黨作爲執政黨不宣佈提前大選,那麼接下來的流程就應該是:保守黨內“競爭上崗”選出一個新的領導人,這個人上任後也自動成爲新任首相。

接近3年前,原本做好準備拼力拉票的梅姨,就是在當時最強勁對手、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宣佈退出競爭後,毫無懸念地接替了卡相。

有趣的是,風水輪流轉,當年鮑里斯把首相之位拱手相讓給了梅姨,後來被梅姨任命爲外交大臣、接着又在去年憤而辭職,幾起幾落,如今鮑里斯終於宣佈自己要捲土重來。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BBC News:鮑里斯·約翰遜確認將競爭保守黨領導人一職

就如同接近3年前那次保守黨內選舉,現在這個階段,無論說誰最有希望接替梅姨,都還太早。

不過還是有英媒梳理了一下,在“低配版鮑里斯”邁克爾·戈夫、“梅姨2.0”安珀·路德、“中國女婿”傑瑞米·亨特、當了不到半年“脫歐”大臣就跑路的多米尼克·拉布這一大波候選人的襯托下,鮑里斯似乎還……真的可能有戲?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英媒總結出的16位保守黨下任領導人兼首相繼任者候選人。圖:太陽報

無論最終鮑里斯是否能夠如願以償頂替梅姨,坐上他從卡梅倫還在任時期就肖想已久的“英國首相”寶座,這個從媒體人轉行從政的奇葩政客,這些年掀起的波瀾,都足夠拿來拍個十七八季的英劇了……

並且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現在的英國政局背景下,也許是鮑里斯今生迄今爲止最接近首相之位的時刻了。

下面圈哥就爲大家深扒一下,這個“英國版特朗普”自從2001年正式從政以來,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鮑里斯:沒錯,我就是人羣中最有心機的那個boy

前政客時期的鮑里斯:從牛津學生會主席到媒體人

鮑里斯的人生軌跡,一開始和絕大多數保守黨政客沒啥差別,反正就是家裏不差錢、名校隨便進的那一類。

他和卡梅倫其實是校友,都是先念了伊頓公學,然後又進牛津讀本科。不過那時候兩人情況對比起來,反而是鮑里斯更像個未來要從政的人:他在牛津期間當上了學生會主席,而這個位置,保守黨前領導人William Hague以及英國前首相Edward Heath都坐過。

順帶一提,學生時期的鮑里斯竟然有符合路人審美的不低顏值!

不過年輕時期的鮑里斯,不僅把顏值留在了牛津,似乎從政的前景也一併擱置了。

畢業後的鮑里斯,有一段時間跟圈哥做了同行:他先爲《泰晤士報》工作了短暫的一段時間,結果被這家報社趕了出來;後來他加入《英國電訊報》做了駐布魯塞爾記者,一方面半隻腳踏入了歐盟政治漩渦中心(歐洲理事會設在布魯塞爾),另一方面也在中立偏右的《電訊報》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名聲。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這時候的他,白色拖把頭開始顯形了呢!

鮑里斯記者身份的職業巔峯,大概是他在1999年成爲新聞雜誌《The Spectator》主編的時期。而隨着他在電視上露面主持新聞節目,在英國民衆中間,鮑里斯也開始慢慢名氣攀升。

從政後的鮑里斯:口無遮攔是福…嗎?

2001年,也就是18年前,隨着鮑里斯被選爲Henley-on-Thames議區的下議院議員,他正式踏入了英國政壇。

這時候他還沒有卸去《The Spectator》主編的位置,不過已經開始了他的“嘴炮”人設搭建起。早在2002年,當時他就在布萊爾訪問非洲期間向英國人最愛的女王奶奶“開火”,說女王很愛英聯邦,都是因爲英聯邦國家爲她長期供應歡呼的人羣和揮舞旗幟的“黑人小孩”(piccaninnies)。

調侃女王是一回事,用“piccaninnies”這種帶有侮辱性詞彙形容黑人的種族歧視言辭,對於一個政客而言,顯然是個更大的災難。除了當年很是被抨擊了一段日子之外,2008年競選倫敦市長的時候還專門爲這事道過歉。

當然在08年當選倫敦市長前,鮑里斯的嘴炮並沒有就此收斂。幾次比較著名的口無遮攔,包括在2003年噴利物浦人都很“享受受害者身份”,2004年在一次拉票中到處宣揚“選擇保守黨能讓你的老婆胸變大”,2008年又嘲諷巴布亞新幾內亞“享受食人狂歡”。

最嚴重的一次,是2004年鮑里斯公開撒謊,不承認自己有外遇,隨後被當時的保守黨領導人Michael Howard解除了影子藝術大臣的職位。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這些原本隨時可能徹底完結一個政客前途的爭議、甚至是醜聞,在鮑里斯身上,卻成爲了他“搭建人設”的工具。

包括BBC News以及《商業內幕》的媒體都曾分析認爲,鮑里斯言論常常得罪人的習慣,竟然成爲了他跟英國人心目中熟悉的“道貌岸然”的政客們劃清界限的利器,反而讓他顯得“清純直爽不做作”。

是不是有點“英國政壇詹妮弗·勞倫斯”的即視感?吉祥物的運氣通常不會太差。

2008年,鮑里斯參選倫敦市長,並且成功打敗了工黨對手。這段時間,他爲倫敦倒是搞定了好幾項形象工程,包括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鮑里斯單車”,以及重新啓用標誌性的Routemaster紅色雙層巴士等。

大家熟悉的“鮑里斯單車”一開始是Barclays銀行贊助的,所以是藍色,後來才轉爲Satander贊助的、大家現在所熟悉的紅色單車。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2012年,鮑里斯成功連任倫敦市長一職。

在這之後,他的受歡迎程度一度爆表,2016年6月的一次民調中,民衆歡迎程度甚至超過時任首相卡梅倫13個百分點。於是在2014年,鮑里斯宣佈參加2015年的大選,開始了他對首相寶座的第一次衝擊。

結局大家都知道,這次鮑里斯並沒能撼動卡梅倫。隨後2015年10月有過一陣傳言說卡梅倫要辭職,這是鮑里斯第二次傳出要競選首相,但是……比第一次還無疾而終。

不過,隨着2016年“脫歐”的全國大辯論火熱起來,鮑里斯終於得來了新的機遇。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脫歐”中的鮑里斯:是投機,還是有大智慧?

在2016年“脫歐”公投之後,有英國媒體評論說,鮑里斯是憑着一己人格魅力和號召力,跟Ukip當時領導人法拉奇一起,讓原本幾乎沒有可能的“脫歐”成爲了現實。

還有人說,兩次覬覦首相之位又失敗的鮑里斯,是瞅準了“脫歐”的這個機會,想要“投機”一把,繼續擴大他的知名度,好爲未來第三次競選首相做鋪墊。

無論如何,在“脫歐”公投前的宣傳期,“脫歐”派的各路“代言人”裏,鮑里斯絕對是最積極跟留歐派的卡梅倫唱對臺戲的人之一。

他在2016年5月離開了倫敦市長辦公室,雖然讓這個職位重新回到了對手工黨的手裏(現在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就是那時候上臺的),但卻讓鮑里斯有了足夠的時間,在最後階段爲“脫歐”派瘋狂拉票。

不過,就連鮑里斯自己也沒有預料到,“脫歐”公投的結局竟然是“脫歐派”勝出。這從短期來看似乎是他的勝利,但也成爲了他的侷限。

在卡梅倫辭職後的保守黨領導人競選過程中,一開始勢在必得的鮑里斯,在最後只剩下他、梅姨和另一位候選人角逐的時刻(當時其實只有他和特雷莎·梅有希望,而且鮑里斯呼聲更高),卻選擇率先退出,等於直接“保送”了梅姨。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也許當時他也已經明白,就算彼時成功當選,“脫歐”也是個爛攤子,一個不小心就會毀了自己政途——就跟今天的梅姨一樣。

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熟悉了,梅姨當了首相,任命鮑里斯爲外交大臣,他又一邊始終表示支持梅姨的“脫歐”協議,又一邊在2018年辭職。

在他擔任外交大臣期間,鮑里斯似乎“乖”了許多,爭議沒之前那麼大了,人也似乎“穩重”了很多。這個過程,從效果上來講,反而保證了他持續的關注度,同時又蟄伏了足夠的時間,讓他可以好好準備捲土重來。

去年7月辭職後,鮑里斯搖身一變,又變成了下議院懟梅姨最積極的那個boy,甚至多次表示“特雷莎·梅談妥的協議比留歐更糟糕”,以及無協議“脫歐”都比梅姨談的deal要好。

英“脫歐”協議再談崩,梅將宣佈離任


這跟他此之前數次表示“支持梅姨協議”的口徑對比起來,不得不讓人感嘆,現在的鮑里斯越發老練了,能屈能伸啊!

連標誌性的掃帚髮型都剪短了,是不是看起來更有“首相”的模樣了?他的公衆形象,也開始慢慢遠離“爭議名人”,向“老謀深算”靠近。

只不過一旦鮑里斯上臺,“脫歐”局面出現“地震”式的變化,就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甚至不排除他會強硬手腕要求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這種前景,甚至可能導致一部分保守黨議員因爲這方面擔憂,而在競選中選擇支持鮑里斯的對手。

18年之後,第四次瞄準首相寶座的鮑里斯,能如願以償嗎?也許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一切就會已經有了答案。

(原標題:英“脫歐”協議再談崩 梅將宣佈離任)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歐洲時報網

【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蘋果手機:「鏈接」

華爲手機:「鏈接」

小米手機:華輿-小米應用商店

vivo手機:►【華輿】 - vivo應用商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