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市场有很多药店关于药品的出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非处方药,该类药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甲类非处方药品,另一类是乙类非处方药品,分为两类的原由很多人也是知道的,是由于安全性的不同, 就如药品又分为了处方药品和非处方药品一样,乙类非处方药品,比如说风油精、板蓝根颗粒……非常的常见,还有一些属于家庭必备的东西,如创口贴,在超市商店等地方都可以购买到。

针对于乙类非处方药品是否可以随意使用的问题上,很多人对此非常关心,主要在于用了以后是否会对身体产生更多的副作用。在这里,举例子来说明人们关心和担心的问题,其实很多乙类非处方也属于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这些药品的功效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对不同的人群使用的时候也应该把握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有的药品的说明书上,会标注妊娠期孕妇禁用、慎用等的注意事项,这就意味着这个药品不能够随意使用,一些特定的人群如果使用,会造成一定的后果,需要尤其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乙类非处方药品安全性极高,使用范围广,使用方法也多,很多人都知道药品的功效,所以被国家录入国家药品基本药物目录,但是不代表就可以随意使用,掌握正确的用法和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对很多药品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和审查,药品不是食品,相对来说严格很多,无论如何,药品都不能够随意使用,即便是乙类的非处方药品,也是需要在正确的用法和用量中使用。比如,对于孕妇而言,即使是非处方药品的使用也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以免造成滥用以后对胎儿引起的不利影响。

在使用药品的同时,有着疾病带来的不适,只希望着能够早些将疾病治愈,为什么就不想到:从防病开始,杜绝疾病呢?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就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精神也很难提起劲儿来,药品不是吃了就会立刻好起来,而是一个带着些不适的过程,而且不是每个药品都只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有的药品早已将“是药三分毒”体现在患者身上,吃药便等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在损伤自己,所以能不选择吃药的便不吃,最好是从根源杜绝疾病。由此得出:防病比治病更为重要。

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养生的时候,保健类的药品和食品成了宠儿,很多老年人会购买一些昂贵的保健品,而这些大量购买这类东西的人,也坚信能够有这样的效果,关键是看保健类的作用是否确实,有些保健药品确实有些效果,但是效果甚微,主要看体内吸收的情况如何,才能够体现效果,由此得出:保健类的药品和食品不是吃越多越好,而是看体内吸收情况,有效果才是好的。

【本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出品,系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慕秋,未经书面授权,任何(自)媒体不得转载、复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