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和斯科爾技術公司的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氫化act的高溫超導性,並且發現了單獨基於元素週期表計算氫化物超導性的一般原理。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高溫度超導是在溫度高於-196攝氏度(液氮的溫度)的某些材料零電阻的現象。室溫超導體爲電力工業,交通和其他技術驅動型行業開創了前景。目前,高溫超導體的記錄保持器是硫化氫(H3S),其在150萬大氣壓和-70攝氏度的溫度下用作超導體。這樣的壓力水平只能在實驗室環境中實現,並且溫度遠低於室溫,所以搜索繼續尋找新的超導體。金屬氫化合物可能會達到更高溫度的超導電性。然而,化學成分和超導性之間的聯繫尚不清楚,使科學家們通過反覆試驗來解決問題。

由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和Skoltech教授Artem R. Oganov領導的一批化學家發現,能夠形成超導化合物的某些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以特定模式排列。據確定,含有金屬原子的物質在接近填充新的電子底殼的物質中形成高溫超導電性。假定晶體內部的金屬原子對鄰近原子的位置變得高度敏感,這將導致強電子 - 聲子相互作用,這是常規超導性的潛在影響。基於這個假設,科學家們認爲高溫超導性可能發生在act氫化物中。他們的假設得到了證實和證實:在-15至-22攝氏度和150萬大氣壓下,AcH 16的超導電性被預測到。

“ 超導電性和元素週期表之間的聯繫最初是由我實驗室的一名學生Dmitry Semenok提出的,他發現的原理非常簡單,以前沒有人碰到過,這真是太神奇了。阿爾喬姆奧加諾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