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鲜肉和老戏骨共同上演了一出大戏——《建国大业》,让许五六十岁的老大爷都走进了电影院,回顾我党、我军,在创立初期遭遇到的流血牺牲。

新中国的建军节是八月一日,也就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日子,在新中国的《建军大业》中,许多人物对历史影响重大,比如周恩来、毛主席、叶剑英等等。

但如果就当时的南昌起义而言,也是《建军大业》电影重点展现的部分,对这次起义有着重大影响的人,要非张发奎莫属,在戏中也多次提到过此人。

不过许多人对张发奎很陌生,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张发奎是广东韶关始兴县客家人,出生于1896年,曾一度当过孙中山的侍卫。

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曾参加过镇压陈炯明叛变,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一心追随效忠汪精卫,1927年4月,反对蒋介石,支持汪精卫,建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他被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几个月后爆发的南昌起义,其主要武装力量都是张发奎第2方面军下面的,甚至起义名义上的总指挥,都是借用张发奎的名字。

不过张发奎本人并不支持起义,无奈当时他手下的人,参谋长刘伯承、第11军的党代表聂荣臻、团党代表陈毅、20军的军长贺龙、以及朱德、叶剑英、徐向前、张云逸、连长林彪等人,全都参加了南昌一起。

因此张发奎对南昌起义的态度很暧昧,在起义爆发之后他没有派兵镇压,而是听了叶剑英的建议,南下广东与李济深争地盘。

虽然张发奎本人对南昌起义贡献不大,但他手下的上述人员,却是南昌起义的骨干成员,而这些人在新中国建立后,竟然出了8个元帅,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造了如此奇迹的张发奎,为何会逐渐被人遗忘呢?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主要还是因为手下骨干的流失,他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减弱,但他个人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张发奎深知民族大义,在汪精卫投降日本人之后,他毅然举起抗日大旗,坚决抗日,为了抗日他不惜投靠曾多次反对过的蒋介石,不过不得蒋介石信任,虽有心抗日,但力不从心。

 

他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在1949年,担任了陆军总司令,不过很快就辞职去了香港,在香港度过余生,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在香港病逝,享年85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