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班长,刹车失灵了……”驾驶员李升圆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出,倪嘎伟隔着电波也能感受到李升圆的惊慌失措,当了十一年修理技师的倪嘎伟对刹车失灵的可怕后果心知肚明——车毁人亡并不是危言耸听。尽管心中波澜起伏,但他的声音却一如既往的洪亮沉着:“你小子慌个啥子嘛!踩离合挂低速挡,慢慢拉手刹,不要着急,有班长在后面”!

  车窗外,风雨夹杂着冰雹劈啪作响,汽车载着十多名退伍老兵在连续下坡弯道上行驶,驾驶员李升圆深吸了一口气,按照班长说的要领逐一操作,2分钟后,汽车终于慢慢的停下了。车上的退伍老兵开始聊天抽烟,丝毫不知刚才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倪嘎伟并没有休息,他钻进车底开始忙活,问题的症结很快被找到:长时间下坡,刹车片摩擦生热导致制动失灵。更换好备用刹车片后,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车辆,然后爬上驾驶舱拍了拍驾驶员的肩膀以示鼓励。

  倪嘎伟正在维修车辆

  这是去年12月驻藏某边防团送退伍老兵下山过程中的真实一幕。该团驻守在喜马拉雅山北麓藏南谷地,这里地势连绵起伏,海拔落差大,一座山,往往是上山两个小时,下山两个小时,而且多为土路,夏季泥泞,冬季湿滑。复杂的路况,导致车辆故障频发,更让官兵挠头的是,最近的市区离团也有6个小时车程,车辆外修困难重重。该团政委杨守宝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要不等不靠,自己建立一支高水平修理保障队伍”。

  作为修理所的分队长,这个沉甸甸的担子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倪嘎伟和他带领的修理班身上。为了尽快提高修理保障水平,制定了一套“魔鬼计划”:每天两小时理论学习雷打不动,六小时实装操作风雨无阻,好不容易有了点休息时间,倪嘎伟又督促大家把好的经验做法写成工作笔记。

  有人不理解:“这么拼命图个啥?” 一向和气开朗的倪嘎伟变了脸色,讲起了1985年日航波音747飞机因检修不当坠毁事故,大家听后深受震动,决心要用精湛的技术为战友安全保驾护航。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该团已实现数种主力运输车的完全自主维修。据初步统计,仅车辆维修费一项,每年节省经费近百万元。

  汽修班在训练

  “只要看到他们的抢修车,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单位连续多年未出现重大车辆事故,他们功不可没。”驾驶员黄吉涛这样评价修理班。

  “说起我们班长,那是油路、电路、水路,路路精通,保修电话打进来,简单询问车辆现状,就能判断故障所在,而且准确率之高令人叹服。”谈起倪嘎伟,下士管志能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单位组织巡逻,倪嘎伟接到驾驶员打来的求助电话:“汽车在巡逻路上趴窝,车底有摩擦声,找不到故障所在”。倪嘎伟挂断电话,麻利的准备好修理工具,又去库房剪了一根粗铁丝装上抢修车,同行的下士管志能心里直打鼓——常用配件你都不带,一根铁丝能管啥用?一路颠簸到了故障地点,倪嘎伟像早有预料似的直奔盖板,给发动机做起了“体检”,不出所料,由于长期在“搓衣板路”上行驶,固定发动机的螺丝及支架断裂,导致发动机位移下沉,转动轴下移与车底“亲密接触”,正是这几个小小的螺丝导致巡逻车罢了工。倪嘎伟用准备好的粗铁丝把发动机重新绑扎固定,点火、发动,汽车又响起了欢快的轰鸣,靠着这根小小的铁丝,汽车顺利开回单位修理中心。管志能疑惑的问道:“班长,你用什么秘诀判断故障的?” “哪有什么秘诀,干这一行讲究熟能生巧,见得多了自然心中有数。”“那你都知道故障所在了,为什么不直接更换配件呢?”年轻的修理员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不是配件前几天刚用完了,我这叫随机应变嘛!”倪嘎伟笑着答到。

  仔细检查车辆

  虽然技术精湛,倪嘎伟也有他的烦心事,因为常年从事汽修工作加上高原天气寒冷,他的一双大手经常皲裂的千沟万壑,再加上油渍沁染很难洗净,“手相”确实难以恭维,“一摸小孩他就哭,嫌硌人,还说我不爱卫生。”倪嘎伟话语里透着无奈。尽管如此,倪嘎伟还是深深的爱着他的工作,从事修理专业十余年来,他参加大项任务伴随保障数十次,破解修理难题20多个,记下工作笔记十几万字,参与装备维修次数难以记数。

  一枝独秀不是春,倪嘎伟对修理技术从不藏着掖着,在他的帮带下,修理班前后有11人取得了维修专业资格等级证书,有人和他开玩笑:“老倪,你就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倪嘎伟爽朗的笑道:“巴不得他们早点超过我,好让我能安心休息几天。”

  汽修班的传帮带

  作者:尹威华 周焕权

  本期编审:杨彪

  责任编辑:李胜子

  本平台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