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理財APP原創作品 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老闆負債30億去海外“看病”,股價慘遭腰斬背後,缺了“併購”業績驟降,如今的華昌達很缺錢!

8月27日,華昌達(300278)平開,全天維持在紅盤窄幅振盪,截止收盤,股價報7.02元,漲幅1.74%。

實控人騙取鉅額貸款 跑去海外“看病

問理財注意到,距離其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公司股價已跌去60%,實控人跑去海外“看病”仍未迴歸。

2018年3月26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耗時5個月的華昌達宣佈復牌,不過重組卻“流產”了。

與此同時,公司債務危機也集中爆發,不過卻是公司實控人留下的“爛攤子”。據公司披露,原公司實控人顏華私刻公章、僞造陳澤身份證複印件等,以公司的名義給自己做擔保,騙取鉅額貸款。

3月28日,華昌達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顏華及原實控人之一羅慧共計負債近30億。對此,公司也以顏華涉嫌僞造公章、董事會決議、法定代表人印章騙取貸款,向公安機關進行了報案。

一直以來,公司董事長都是實控人顏華擔任。2016年6月套現8.63億,又騙取鉅額貸款後,2017年7月,顏華主動辭去董事會全部職務,陳澤接任。“當時我也覺得比較意外,但沒有想到有這麼大的窟窿在。”

陳澤表示,顏華給出的理由是身體不好,還拿出了一家國外某大醫院的診斷證明。

一系列利空下,公司股價更是遭遇了斷崖式暴跌。2017年10月24日,其股價發生閃崩跌停,5個月後復牌走出四個跌停板,停牌前近19元,到如今7元附近,期間跌幅已超60%。

缺了“併購”業績驟降

股價不給力,業績也出現變臉。作爲工業4.0機器人智能製造領域龍頭企業的華昌達,2018年業績預計驟降近70%。

7月13日,華昌達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淨利潤2000萬至3400萬,同比變動-69.38%至-47.95%。

2011年,華昌達登陸創業板,2012年、2013年便連續出現營收淨利雙下滑的尷尬局面。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公司營收分比爲3.44億、2.5億、2.12億;同時淨利潤分別爲4682萬元、3124萬元、1719萬元。

然而2014年,卻出現的驚天逆轉,原因是公司開始玩併購了,業績增長全靠合併報表。

2014年-2016年,公司營收淨利連續三年實現雙增長,更是在2016年淨利達到上市以來最佳業績,當年盈利1.16億元。

2017年,華昌達營收高達29.7億元,而歸母淨利潤卻接近腰斬爲6100萬元,同比下降47.63%,其中2634.72萬還是政府補助,佔比高達40.31%。

原因是,華昌達定增方案被否,導致財務費用增加了156.39%,直接影響利潤5318.6萬元。

8.88億商譽埋雷 華昌達很缺錢

靠併購獲得的業績,終難持續,甚至還有可能埋雷。截止2018年一季報,公司商譽爲8.88億元,佔淨資產比重超過了50%。其中2014年產生商譽5.26億元,2015年產生商譽3.18億元,2016年產生商譽0.44億元。

商譽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很容易變得一文不值,甚至還可能成爲瓜分利潤的“程咬金”,而比重超過50%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

如今在公司暫無實控人的情況下,華昌達很缺錢。

7月24日,華昌達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德梅柯、湖北德梅柯、西安龍德、湖北迪邁威以及全資孫公司天澤軟控擬爲母公司華昌達提供總額不超過8億元的銀行融資全額連帶責任擔保。

同時,爲滿足生產經營和發展的需要,公司擬爲全資子上海德梅柯、湖北德梅柯、西安龍德、湖北迪邁威、控股子公司瀋陽慧遠及全資孫公司山天澤軟控提供總額不超過15億元的銀行融資全額連帶責任擔保。

同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日常經營和項目融資需要,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總額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含20億元)的授信額度,並啓用該額度。

截止目前,公司爲下屬公司提供擔保的金額總計爲6.37億元,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擔保金額總計爲4.27億元。以上擔保累計總金額爲10.64億元,佔公司2017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64.86%。

此外,截至7月24日,公司涉及訴訟的擔保總額爲3.49億元,均系大股東顏華私自僞造公司公章及法人簽字進行的違規擔保,與上市公司無關,公司將積極應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