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古代的馬其頓,如今在希臘境內。希臘“欺人太甚”,馬其頓徹底火了,宣佈歐盟、北約一定要進,國名堅決不改。

馬其頓位於前南斯拉夫最南部,面積2.57萬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萬,首都斯科普里。馬其頓東鄰保加利亞,北鄰塞爾維亞,西鄰阿爾巴尼亞,南鄰希臘。1991年馬其頓獨立後,希臘卻堅決反對馬其頓以“馬其頓”爲國名,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

馬其頓是一個比較大的地理概念,包括前南和希臘等地區。一百多年前,統治這裏的奧斯曼土耳其崩潰後,馬其頓地區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三國瓜分,塞爾維亞部分稱爲瓦爾達爾馬其頓,保加利亞部分稱爲皮林馬其頓,希臘部分稱爲愛琴海馬其頓。瓦爾達爾馬其頓後來加入南斯拉夫,就是現在的馬其頓。這個馬其頓認爲自己是馬其頓王國和前南馬其頓加盟國的繼承者,所以就取國名爲馬其頓。

希臘得知北邊的新鄰國國名爲“馬其頓”後,火冒三丈,表示強烈抗議。因爲希臘在北部有三個以“馬其頓”爲名的省級行政區,從西往東分別是: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色雷斯——東馬其頓區。西、東兩個馬其頓區與馬其頓國接壤。而且,馬其頓的國旗上有維伊納太陽的圖案,希臘認爲馬其頓明顯是對希臘的馬其頓地區有想法。希臘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不準使用“馬其頓”。

馬其頓在前南六國中經濟很落後,又是當時唯一的內陸國,出海口需要希臘支持。所以,馬其頓底氣不是很足,就向希臘解釋,說我們沒有任何覬覦希臘馬其頓地區的意思。希臘不依不饒,說必須改國名,否則希臘將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優勢,對馬其頓成爲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絆馬腿”。希臘經濟其實也不怎麼樣,但在“江湖”上經營多年,確實比剛獨立、“江湖”人情不熟的馬其頓更有優勢。

1992年馬其頓要加入聯合國,就被希臘以各種理由阻撓了一年多。1993年,馬其頓加入聯合國,但由於希臘的抗議,只能使用不倫不類的“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不僅是聯合國,各種國際組織(包括體育組織),因爲希臘的抗議,多不接受馬其頓以“馬其頓”爲國名申請爲成員國。馬其頓再小再窮也是個國家,國家要有尊嚴,就這麼希臘踐踏?馬其頓火了,態度變得強硬:不改名字,你能奈我何!

話不投機半句多。1994年2月,希臘對馬其頓實行經濟封鎖,給本就不怎麼樣的馬其頓經濟造成巨大麻煩。看到希臘“折騰”馬其頓,美國有些看不下去了。馬其頓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美國能控制馬其頓,對美國的巴爾幹戰略,遏制俄羅斯南出地中海是非常有利的。可希臘爲一己之私鬧個沒完,破壞美國的大事,美國能不光火嗎?1995年9月,美國派人來找希臘,說適可而止,我讓馬其頓讓一步,你們也讓一步。

圖-古代的馬其頓,如今在希臘境內

馬其頓確實讓了步,取消國旗上的維伊納太陽圖案,還修改了有關法律,併發誓對希臘的馬其頓地區絕沒有半點非分之想。“老大”的面子不能不給,希臘這才勉強同意,馬其頓可以繼續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國名。不過,這畢竟只是一個臨時國名,在參與國際事務上確實很不方便。但是,希臘說了,這已是他們最大的讓步了,“馬其頓”這個地名,馬其頓國絕對不可以用,否則死拼到底。

希臘除了是北約成員國,還是歐盟成員國,馬其頓一直想進歐盟這個“羣”,“搶紅包”。歐盟很希望馬其頓能加入,以便擴大歐盟在東歐的影響,但加入新成員必須得到所有成員國同意。希臘就利用這個優勢,任各方磨破嘴皮子,也不放馬其頓入盟。另外,馬其頓在2009年申請加入北約失敗,認爲這是希臘在背後搞破壞。希臘“欺人太甚”,馬其頓徹底火了,宣佈歐盟、北約一定要進,國名堅決不改。希臘的態度一如既往的強硬:先改國名,再談入盟入約的問題。

圖-亞歷山大帝國

美國不希望兩國再鬧下去,又跳出來調停。美國已經厭煩了這種無聊的調停,說這是最後一次調停。美國的態度是,馬其頓在與希臘打交道時,使用“北馬其頓”,與其他國家交往時,可以使用“馬其頓”。希臘不好直接駁美國的面子,只是說考慮一下,實際上並不想接受這個方案。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馬其頓的另一個鄰國保加利亞也跳出來反對馬其頓以“馬其頓”爲國名。理由是保加利亞內部有皮林馬其頓地區……

圖-愛琴海

事情越鬧越大,美國明顯對希臘有些不滿了。希臘是小國,再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也不敢完全得罪美國,還想在江湖上“混”嗎?馬其頓也知道不改國名,將無法通過希臘這一關,口氣也軟了下來。最終,馬其頓選擇了妥協。2019年2月11日,馬其頓正式改國名爲“北馬其頓”,折騰了二十多年的國名鬧劇總算結束了。

更多希臘和馬其頓歷史地理,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