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12月9日,億陽信通發佈公告稱,億陽集團爲保護各債權人的利益,儘快實現債務兌付,已與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展開深度合作,以期藉助華融華僑作爲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專注於不良資產、困難企業併購重組及股權投資公司的各項優勢,實現公司整體重組,並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經研究發現,鄧偉爲了實現債務解套,真正要重組即變賣的資產不是億陽信通,而是億陽集團。

億陽集團:鄧偉的連環解套術

一家全國民營500強企業從債務曝光到申請破產,要多長時間呢?答案是1年零2個月!創造這個記錄的企業就是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集團”)。

億陽集團的猝然破產並嚴重波及上市子公司的事件,與其揹負的160億元債務有關,其中債券發行約40億元、銀行債務近60億元、非銀系統負債50億元、民間貸款近10億元。在債務雷引爆之後,億陽集團與上市子公司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信通”)進行了一連串反常理操作,比如億陽集團身負鉅債卻欲接連兩次對上市公司進行增持,億陽信通發生兩次停牌兩次重組,進行收購均失利。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億陽信通發行的2017年年報漏洞百出,涉嫌年報造假⋯⋯

上述實際控制人鄧偉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讓原本複雜的三角債更加撲朔迷離。但隨後億陽集團擬進行整體重組的消息以及接盤俠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現,讓這些所有的不合理行爲找到了邏輯關聯。

經研究發現,鄧偉爲了實現債務解套,真正要重組即變賣的資產不是億陽信通,而是億陽集團。億陽集團的兩次連續增持,可看作鄧偉的資產轉移操作,而億陽信通則成爲了鄧偉資產的主要載體。2017〜2018年億陽信通的“類財務大洗澡”,爲以後大概率的市值反彈創造了條件。億陽信通的兩次收購重組,除了打腫臉充胖子混個噱頭之外,或許正在爲重組集團所需的審計工作創造時間。而將上市子公司拉下水,一是便於“大洗澡”,二是分擔債務,三是“自殘”子公司以防止他人覬覦控制權,四則是從個體債務升級爲羣體性債務,以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明目張膽地走流程將億陽信通當作擔保人顯然走不通,但是目前事實就是億陽信通已經被神祕人物拉下水,但因“公章被盜用、股東簽名系僞造”令此三角債成爲一樁“懸案”,或如此才能真正保全保障轉移資產。

由此可見,鄧偉在債務雷引爆前後,採取的非常規操作看似錯誤百出,實則是系統化的連環解套策略。

億陽集團因過度擴張、項目投資回報率偏低等原因,資本早已被深度套牢。擁有高階經濟管理科班背景的鄧偉爲能從中解套,在後續面臨集團發券融資、涉訴、債務危機爆發、兩次增持,以及上市子公司兩次停牌兩次重組失利等一系列棘手狀況中,使出了渾身財技,終於迎來了最後的集團重組。

■ 文 / 龔雄武 來源:經理人雜誌

2019年3月21日,經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之後,億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陽集團”)正式拉開破產重組的帷幕。而2017年8月,億陽集團還曾以172.21億元的年營收入入圍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並排名第342名。這1年多內,在這家民營企業究竟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自2017年5月開始,該公司就經歷了集團創始人鄧偉在上海開會期間被帶走協助調查,4個月後,160億元的集團債務危機開發爆發,其上市控股子公司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600289.SH,以下簡稱“億陽信通”)也被披星戴帽,其股價從11元/股左右一度跌至2元/股上下。

其實億陽集團因過度擴張、項目投資回報率偏低等原因,資本早已被深度套牢。擁有高階經濟管理科班背景的鄧偉爲能從中解套,在後續面臨集團發券融資、涉訴、債務危機爆發、兩次增持,以及上市子公司兩次停牌兩次重組失利等一系列棘手狀況中,使出了渾身財技,終於迎來了最後的集團重組。而在有中國最大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與的情況下,鄧偉的鉅額債務解套有望。

億陽集團:鄧偉的連環解套術

發家

億陽集團發端於1988年10月鄧偉聯合創立的哈爾濱現代電子應用技術研究所,最初業務只是賣當時的奢侈品—電腦,其1萬元的啓動資金在當時不是小數目。1989年大慶石油管理局從美國引進的中型計算機系統出現CPU電源故障,而電腦在那個時代還是稀罕物,中型計算機更是少見。國內公司不敢接手,國外公司開價數萬美金,且還有長達半年的到貨期。獲得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現哈爾濱工程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又在黑龍江省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中心任職4年技術工程師的鄧偉臨危受命後,硬生生地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於是,大慶油田管理局也順理成章地成爲鄧偉的第一家政府客戶,鄧偉的商業帝國以及旗下的企業信息化業務也正式從大慶油田開始揚帆起航。

1995年,鄧偉將企業信息化技術在行業上進行橫向擴展。當年在有日本三井、日商巖井等跨國企業參與的情況下,億陽集團以高出競爭者20多萬美元的價格成功中標石家莊至安陽的高速公路機電項目,開始了鄧偉在路橋信息化領域的業務佈局。迄今爲止,智能交通業務仍是億陽信通的第二大業務,尤其是在其中高速公路信息化領域頗具話語權。

1997年,手機還是人們心中的奢侈品,這一年億陽集團正式進軍電信領域。爲了防止移動通訊市場被外企獨家壟斷,我國分別從美國、德國、日本等7個國家引進了8種制式的移動電話設備,加上之後我國自行開發的版本,形成了國內移動通訊“8國9制”的市場格局。但當時的各種制式之間互不兼容,無法直接互撥電話,必須建立統一管理平臺,才能實現不同制式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因涉及國家信息安全,這個重任只能託付於內資企業。在此背景之下,鄧偉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創造了交換機設備與網管系統同時割接一次割接成功的國際先例,實現了對9個制式的移動電話系統進行集中管理,並因此成爲國內電信運營商重要的技術支撐夥伴。至此,上市公司億陽信通如今的兩大核心業務架構初步完成搭建,而高回報率的電信業務仍然是目前上市公司最核心的現金奶牛業務。

上市

2000年7月20日,億陽集團剝離旗下計算機與通信板塊、智能交通板塊等優質資產,並注入億陽信通,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彼時,因其一舉刷新了當時滬深兩市每股發行價(18.24元 )、市盈率(35.08倍)及開盤價、中籤率等四項指標的最高紀錄,這家貼着“科技股”標籤出世的億陽信通曾引起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在上市發起人股東中,除了億陽集團,我們還發現了北京市北郵通信技術公司、北京郵電學院科技開發公司等北郵系企業。從未有過電信從業經驗的億陽集團,能拿下利潤豐厚的電信大單,北京郵電大學的技術支持極其關鍵,雙方不僅實現了在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方面的優勢互補,而且有效地降低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風險,提高了產品先進性和成熟性。而且,北京郵電大學的全資子公司北京北郵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從上市至今,都名列前五大流動股股東之列。不僅如此,億陽信通的董事會、監事會,甚至高管成員中,許多均來自北郵,比如北郵前副校長楊放春曾任上市公司董事,而億陽信通前總裁任志軍也來自北郵系,且在辭任後仍以兼職碩士導師身份迴歸北郵至今。由此可見,億陽集團與北京郵電大學的緊密合作已成爲校企合作的最佳樣板。而同樣奉爲美談還有另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海康威視則深度綁定華中科技大學。

作爲高新技術企業,在企業管理當中,深度合作北郵,以確保億陽信通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鄧偉最明智的管理決策之一,億陽信通如今在電信等行業的領先地位也給予了證明。在上市前10年,億陽信通流通股前10名流通股股東全部被機構客戶佔據,而這也被當作該股票有巨大升值潛力的重要指標,甚至曾一度有微軟將收購億陽信通的傳聞,微軟確實曾一度進入流通股股東前10名之列。

但是被給予厚望的億陽信通,在業績方面雖然穩中有升,但因缺乏大的投資,近十年業績幾乎呈現一條水平線(如右頁圖表所示)在2017年以前,其年度平均營業總收入約12億元,平均扣非淨利潤約1億元。

其實,同其他起步較晚的科技股(比如安防行業排名第一的海康威視),上市近20年的億陽信通發展本應該是突飛猛進,甚至有望成爲中國的IBM(IBM在2008年曾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但是後續長年的增長乏力,顯然令衆多機構投資者失去了耐心,紛紛撤資離場。

爲何其歷年經營數據呈現奇怪的水平線?“說到企業治理,有兩種情況比較普遍:一種是企業股權分散,沒有代表股東利益的‘實際控制人’。這種企業時間久了,容易出現失去鬥志的坐車人,導致拉車的人心理不平衡,從而企業失去前進動力;一種是企業強權的控制人一言九鼎生殺在手,這種企業內部政治複雜、言行不一,幹部爭寵互鬥。”億陽信通前總裁任志軍多年前無意間發的一條微博給出了答案,也同時說出了當代企業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控股股東億陽集團僅佔上市公司股權的32.89%,但鄧偉對億陽集團的持股高達92.2%,很顯然鄧偉更偏愛後者。實際上,相比億陽信通的“固步自封”,鄧偉對億陽集團的大手筆投入到了幾乎是“瘋狂”的程度。在債務危機爆發前夕的2017年8月,億陽集團以172.21億元的年營收入入圍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並排名第342名。

億陽集團:鄧偉的連環解套術

擴張

創業10年後的1998年,鄧偉曾與一位記者朋友聊到了他的“小目標”:20年億陽集團總資產再翻1萬倍,造就出一批百萬富翁。

上市之後,億陽集團的確在多元化的投資路上越走越遠,尤其是2005年是鄧偉極其重要的投資年,億陽集團完成了對吉林油田“民114”區塊的收購,與烏茲別克斯坦公共事業署簽訂長期的儀表採購框架協議,以及聯合新華人壽以27.22億元的大手筆幫助深圳匯潤公司擊敗中國國航入主深圳航空等等。

鄧偉的事業發跡於大慶油田,對石油行業頗爲了解,人脈豐富,進軍石油行業顯然是首選。當時我國最賺錢的兩大行業,一個是石油石化行業,另一個是電信行業。通過億陽信通,鄧偉已經傍上了中國移動、聯通等各大電信基礎運營商的大腿,而後要做的就是成立億陽石油繼續傍中石油的大腿。如若傍成功,總資產再翻1萬倍的夢想將易如反掌。

提到鄧偉的“石油夢”,必須要要提到蘇樹林案。2017年5月,鄧偉在上海蔘加公司新品發佈會的期間,被涉嫌單位行賄罪“被帶走”,期間羈押於上海靜安區看守所。據億陽集團員工透露,導致鄧偉深陷牢獄之災的是前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蘇樹林。蘇樹林自2015年10月被中紀委帶走調查,2018年7月底,上海市二中院公開宣判蘇樹林犯受賄、國有企業人員濫用職權案,判處有期徒刑13年。

據公開信息顯示,鄧偉和蘇樹林交集很深。鄧偉於1995〜1997年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蘇樹林則在1996年起入讀哈工大,同樣也是管理學專業。此外,蘇樹林常年在石油系統工作,從1983〜2003年就職於大慶石油系統,期間億陽集團承建了大慶石化的信息系統工程;1999〜2006年,蘇樹林歷任中石油副總裁、副總經理、高級副總裁等職務,而正是在期間的2005年4月,鄧偉的億陽石油攜手中石油合作對吉林114油田進行油田的開發、產銷,並獲中石油“優秀對外合作伙伴獎”的榮譽。

在以上交集當中,鄧偉涉嫌行賄蘇樹林的幾乎可以確定是2005年億陽石油的收購。據資料顯示,吉林油田“民114”區塊總面積超過120平方公里,擁有3994萬噸(296.67百萬桶)原油的探明儲量,是當時國內民營企業獲得的最大的油田區塊,合作期至2028年2月28日。按照當時價格計算,該石油區塊的可採價值高達18億美元,但億陽石油以“非常便宜”的1億元便獲得“民114”區塊30年的原油開採權。該項交易也曾引起相關行業媒體的諸多質疑,但因該地塊屬於“低品位”油田也是事實。

總之,在2005年4月,鄧偉以1億元的“賬面”投資,正式進軍石油行業。

2005年,億陽集團與烏茲別克斯坦公共事業署簽訂長期的儀表採購框架協議,由億陽集團爲烏茲別克斯坦提供成套水錶、煤氣表和計熱儀表,此外,億陽集團還提供相關的組裝、安裝、售後維修、檢測、培訓等配套服務。該項目也是中國政府向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提供無息貸款項目的組成部分。儀表銷售已經成爲億陽集團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然而,真正讓鄧偉和他的億陽集團名揚天下,甚至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則是2005年聯合新華人壽以27.22億元的大手筆幫助深圳匯潤公司擊敗中國國航入主深圳航空的收購案。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深航收購案中的主要玩家此後的經歷驚人地一致。2012年3月,被媒體稱爲“中國保險第一大案”的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因挪用資金罪入獄,涉案金額2.6億元,而最初曝光挪用款爲130億元的資金黑洞由保險保障基金填補;2014年1月,深圳匯潤公司實際控制人李澤源因挪用資金罪入獄,涉案金額20.3億元,匯潤遭破產清算;而此時鄧偉似乎正在步兩位好友兼老鄉的後塵,身負160億元鉅債,億陽集團也在走破產重整流程。

在深航收購案中有一個小插曲。面對李澤源的求助,資本大鱷關國亮隨手給鄧偉打了電話,請億陽集團藉資質和匯潤公司聯合競拍。在競拍之後,得知李澤源無錢支付,億陽集團將負連帶責任,關國亮對鄧偉說:“我讓你出面幫忙,出了事不會不管。”由此可以看出鄧偉的關係網和朋友圈十分強大,尤其是與關國亮的交情不淺。

因此,對於2015年發生多起重大投資需要的鉅額資金來源,除了自有資金及上市公司融資平臺之外,來自關國亮資金支持也是極有可能。

據其官網顯示,億陽集團的業務領域已經橫跨IT、能源、資源、新材料和健康產業,除上述項目之外,還投資了南京長江三橋、億陽石油吉爾吉斯項目、中亞地區最大的鎢錫礦—吉爾吉斯“特魯達沃耶”鎢錫礦中央礦段及“烏齊闊什孔”錫礦等等。此外,億陽集團以鉅額資金入股泰康保險、光大銀行等,獲利頗豐。

至此,鄧偉已然成功構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就其總資產而言早已富可敵國。

被套

但總資產不等於淨資產,它還包含負債。實際上,外表風光無限的億陽集團早就風險暗藏,尤其是對石油、礦產等重資產行業的持續投資,加劇了高負債風險。但是,由於集團業務本身具備一定的造血功能,加上上市公司的堅挺股價及信用背書,還有鄧偉身後高深莫測的關係網,億陽集團一直都是明星一樣的存在。

直到近年億陽集團因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而公開集團年報,這家明星企業終於向公衆交代了創業近30年的業務成績單。據其2016年第四期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億陽集團2015年末合併口徑的淨資產爲70.43億元,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爲52.93%;該期債券發行前,2013〜2015年度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爲5.23億元、5.36億元和5.6億元,該三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爲5.4億元。這些常規財務指標表現十分不錯。

但是,該債券募集說明書同時也暴露了億陽集團較嚴重的債務結構風險。近三年末(以該期債券募集年度爲準,以下同),發行人負債總額分別爲59億元、62億元和79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爲49.54%、49.27%和52.93%。發行人負債結構以流動負債爲主。近三年,發行人流動負債分別爲46億元、57億元和63.5億元,佔負債總額比例分別爲78.49%、91.30%和80.19%。發行人流動負債佔比較高,短期債務壓力較大,若不能合理有效的調整債務結構,較大的資金週轉壓力或對發行人的日常經營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2015年末,億陽集團有息負債爲52.61億元,佔負債總額比例爲66.43%,有息負債佔比較高,發行人存在一定的剛性兌付壓力。若經濟形勢、貨幣政策發生不利變化,融資環境緊縮,發行人正常經營和持續融資活動可能受到不利影響,從而對發行人債務償付能力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比負債更爲嚴重的是,億陽集團實施多元化經營,部分業務關聯度不高,缺乏協同效應,且除了億陽信通多數子公司目前盈利能力較弱。被寄予厚望的石油和礦產業務,其2015年業績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截至2015年末,子公司香港億陽實業有限公司(集團石油業務的主要載體)資產總額14.07億元,負債總額0.67億元,淨資產7.4億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億元,利潤總額-0.11億元,由於調整了遞延所得稅項,淨利潤也相應調整爲0.1億元。而同屬石油板塊的吉爾吉斯億陽實業有限公司,截至募集說明書籤署之日,尚未實際開展相關業務經營。

子公司黑龍江省地晟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礦產板塊主要載體)尚未實際開展相關業務經營(截至募集說明書籤署之日),但運維公司發生一定費用,因此出現輕微經營虧損。在被出售變現前的2014年,擁有中亞最大的鎢錫礦的中亞錫公司有限責任公司,也同樣尚未實際開展相關業務經營。

此外,曾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高達26.06%的烏茲別克斯坦儀表業務,其2014年營收佔比僅爲2.02%。而且自2014年以後,隨着烏茲別克斯坦當地煤氣表、水錶市場的逐步飽和,億陽集團該部分銷售收入下降趨勢明顯。

由此可見,鄧偉不惜承擔鉅額負債進行的大額投資,其資產回報率、產銷率均不及預期。或正因如此,也使鄧偉有了不斷新增投資的衝動。實際上,據該募集說明書,近三年一期,億陽集團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4.27億元、-7億元、4.78億元和-1.21億元,可見鄧偉多年來投資支出持續處於高位,但其投資收益不穩定。期間,隨着子公司業績連續下滑,億陽集團面臨債務違約危機。

億陽集團:鄧偉的連環解套術

解套第一式:發債

通過上述財報,《經理人》還發現集團的亮麗的年營收及利潤數據存在明顯的“化妝”痕跡。2013〜2015年,億陽集團的貿易業務(主要爲大宗商品貿易)營業收入分別爲11.82億元、92.58億元和103.7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爲34.06%、85.22%和86.97%,但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爲0.32%、0.17%和 2.28%。其投資收益率極其低下,與其相應承擔的資金風險不成正比,但集團營業收入這一數據好看了。

此外,億陽集團同期的投資收益分別爲3.36億元、10.2億元和10.36億元,佔同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爲55.53%、160.01%和163.24%。而且發行人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億陽集團進行股權投資的相關收益及所持各類金融資產獲得的相關收益。如此一來,通過變賣金融資產,歸母淨利潤的數據也好看了。

對於擁有哈工大MBA、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鄧偉而言,是否發行債券公佈集團年報顯然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若發佈年報的話,公司的實際業績很難看,但若不發佈,如何應對來自數十億有息負債的剛性兌付壓力?顯然,億陽集團的發債行爲,實爲不得已而爲之。據資料顯示,億陽集團在2014年10月發佈了第一期公司債券14億陽CP001,隨後又發佈15億陽CP001、15億陽01,共融資19.50億元。因此我們推斷,億陽集團的債務兌付壓力在2014年就已不堪重負。此外,2014年億陽集團出售光大證券股票,2015年又轉讓中亞錫公司和吉爾吉斯油田,分別套現10億元、6億元、2億元。這種將潛力資產集中變現的行爲,也進一步確認了這一推斷。

此後,億陽集團新增且目前仍在存續期的有4只公司債券:16億陽01(136172.SH)、16億陽03(136252.SH)、16億陽04(136388.SH)、16億陽05(136526.SH),融資總額25億元。新增公開公司債券的融資總額進一步上升,且均有三年以上期限,成本較發行人金融機構借款要低,這對億陽集團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然而,從其募集用途來看,前三項均爲償還各類借款,第四項爲補充流動資金,且截至2016年末,所有募集資金已全部使用完畢。由此可見,本次25億元融資的目的就是拆東牆補西牆。而且在隨後的債務訴訟中,曝光了諸多未公開新增債務,比如集團內部集資等等。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出事前的億陽集團或正在上演億陽版的“龐氏騙局”。

此外,在2017年鄧偉出事之後,億陽集團的年報再未更新過,即便是深交所發出的多次問詢函件,竟也是石沉大海。爲何億陽集團方面爲何不更新年報,顯然也是精通財技的鄧偉有意爲之。2017年經歷債權人的集中擠兌,億陽集團的資金鍊早已斷裂,原本運營不佳的各大業務板塊在母公司停止輸血之後生存堪憂。因此,在集團全產業鏈造血功能急速惡化的時候,暫停債券年報公佈來掩蓋運營真相,顯然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

解套第二式:“大洗澡”

在億陽集團旗下一干子公司中,億陽信通無疑是最具保值增值能力的資產。令人不解的是在鄧偉出事前後,億陽信通在資本市場異常動作不斷。首先是億陽集團的兩次異常增持行爲。2016年下半年,億陽信通向億陽集團進行了11.11億元的非公開定增,用於智慧城市建設等6個項目,並分別多個募集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由於該定增已經鎖定定增價爲17.09元/股,價位偏高,導致定增股過戶不久即產生鉅額虧損。在2017年8月,億陽集團再次發佈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計劃,因債務曝光而未果。

其次是億陽信通的兩次異常併購。在2017年5月鄧偉“被帶走”後,上市公司依然任性發起了兩次併購重組、兩次停牌,但均以失敗告終;在而且在兩次併購中,第一輪併購對象爲九成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但由於獨立財務顧問拒絕出具預案覈查意見而被迫終止,而第二輪併購是在債務雷被引爆之後發起,實在是匪夷所思。要知道億陽集團依然是億陽信通的幕後決策人,在面對債務兌付重壓之下,重組信通的目的應是資產變賣纔是常理,而億陽信通的收購意圖和時機本身也毫無道理。

億陽信通2017年年報對兩增兩並事件的進展均有詳細說明,但看不明白。此外看不明白的,還有其漏洞百出的財務報表,比如對北京五洲博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應收帳款4.77億元以及1.51億元的無形資產無故進行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對智能交通業務2.99億元的營業收入和2.37億元的營業成本,竟然不能提供相應的項目合同明細等等。這也導致會計師事務所爲其2017年報直接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迫於證監會的施壓,億陽集團方面不久便承認與五洲博通相關的4.77億元實爲自身向億陽信通的迂迴式“借款”。此“年報造假醜聞”也變相證實了以下事實:億陽集團作爲控股股東擁有上市公司的實際決策權。

因此,在該財報公佈之後,有媒體質疑其有“財務大洗澡”的嫌疑。但是2019年1月31日億陽信通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2017年的鉅虧並沒有帶來業績的反彈,而同樣是14.03〜14.43億元(未審計)的鉅額虧損,兩次虧損均是由於對未決訴訟計提的預計負債這一非經常性損益事項所致。

截至目前,億陽信通因億陽集團而涉訴的本金總額約46億元,申請凍結銀行賬戶41個,涉及1個基本賬戶、3募集資金專戶及37個一般結算戶,被法院實際凍結金額9.81億元;公司持有的20家子公司股權被凍結;公司3處房產被凍結。從涉訴原因來看,億陽信通被控股股東單方面作爲擔保人進行違規融資。億陽集團方面發現疑似公司公章被內部員工惡意盜用(後經法院認定不成立),擔保合同相關簽名均是僞造,與債權人一一對簿公堂。

從已經曝光的訴訟(見前頁圖表所示)來看,上述涉及億陽信通的融資行爲,其合同簽訂時間與鄧偉“被帶走”的時間相差不遠。比如與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劉小娟、哈爾濱光宇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地恆基房地產有限公司的合同簽訂日期分別是2017年3月、2017年5月、2016年9月、2016年9月。作爲實際控制人,鄧偉爲什麼在2016年下半年才決定將上市公司拖下水?而這剛好是億陽信通向億陽集團第一次異常增持的時點。

解套第三式:集團重組

以上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讓原本複雜的三角債更加撲朔迷離。但是,隨後億陽集團擬進行整體重組的消息以及接盤俠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華僑”)的出現,讓上述所有的不合理行爲找到邏輯關聯。

2017年12月9日,億陽信通發佈公告稱,億陽集團爲保護各債權人的利益,儘快實現債務兌付,已與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展開深度合作,以期藉助華融華僑作爲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專注於不良資產、困難企業併購重組及股權投資公司的各項優勢,實現公司整體重組,並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具體來看,億陽集團與華融華僑將一起成立聯合工作小組,開展對億陽集團的重組工作。聯合工作小組將由億陽集團牽頭,華融華僑通過發揮自身在困境企業風險化解及投融資領域的優勢,積極推動億陽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風險化解工作。在聯合工作期間,華融華僑將對億陽集團實施盡職調查,聯合工作小組將出具整體重組方案,參與與億陽集團債權人的溝通談判工作,並加強與相關地方政府及法院的溝通。並且華融華僑有意願在合作期間爲億陽集團提供投融資服務。

由此可見,鄧偉真正要重組即變賣的資產不是億陽信通,而是億陽集團。億陽集團的兩次連續增持,可看作鄧偉的資產轉移操作,而億陽信通則成爲了鄧偉資產的主要載體。2017〜2018年億陽信通的“類財務大洗澡”,爲以後大概率的市值反彈創造了條件。億陽信通的兩次收購重組,除了打腫臉充胖子混個噱頭之外,或許正在爲重組集團所需的審計工作創造時間。而將上市子公司拉下水,一是便於“大洗澡”,二是分擔債務,三是“自殘”子公司以防止他人覬覦控制權,四則是從個體債務升級爲羣體性債務,以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明目張膽地走流程將億陽信通當作擔保人顯然走不通,但是目前事實就是億陽信通已經被神祕人物拉下水,但因“公章被盜用、股東簽名系僞造”令此三角債成爲一樁“懸案”,或如此才能真正保全保障轉移資產。

此外,據媒體報道,重組對象華融華僑的母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資產”)是億陽集團的第二大債權人,暴露敞口13億元。其中,華融資產黑龍江省分公司與億陽集團存在着4億元的債務糾紛,華融資產的子公司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也與億陽集團存在5億元的債務糾紛,而兩筆債務糾紛中,億陽信通均需承擔連帶責任,且未履行信披義務。

億陽集團:鄧偉的連環解套術

因此,爲減少自身在此次糾紛中的損失,作爲大債權人的華融資產也較早表現出對億陽集團的重組興趣。2017年12月23日,億陽集團與黑龍江省金融辦、哈爾濱市政府及金融辦、華融資產等主要債權人召開了協調溝通會議,就整體重組的方向和相關事項進行了溝通討論。2017年12月25日,億陽集團與華融華僑根據前期工作進展,簽署了《關於億陽集團整體重組有關問題的備忘錄(一)》,雙方就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進行了初步約定。但受2018年4月華融資產董事長賴小民接受調查影響,華融華僑的重組進度幾乎停滯。

但就在2018年6月,神祕人物曾建祥以“鄧偉代理人”的身份空降億陽集團着手推動重組進程,並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召集債權人會議公佈160億元債務詳情,二是公佈億陽集團債轉股的整體重組方案並提交重組申請。

鄧偉實際負債究竟幾何?終於,曾建祥在2018年8月底召開的非銀系統債權人溝通會上給出了答案:160億元!其上下微調幅度在10%左右,即億陽集團總負債爲144〜176億元,其債務種類橫跨公司債券、貸款、理財、員工集資、信託等多個領域,其中債券發行約40億元、銀行債務近60億元、非銀系統負債50億元、民間貸款近10億元。

在非銀系債權人溝通會上,曾建祥向債權人通報了重組進展。按照億陽方面設想,準備用4-6個月來化解上市公司的債務問題;不過曾建祥也表示,億陽面臨嚴峻的增量資金問題,會考慮將一部分債權人的債務“債轉股”,總體債轉股規模接近60億元。其具體方案是,將億陽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油田等礦藏裝入新集團,作爲債轉股的載體,評估機構對前述礦產的評估值在20億元以上。在解決上述兩個板塊的債務後,剩餘債務在50億元左右,億陽集團會做出償還。具體方案爲:億陽集團持有億陽信通33%的股權,這一部分股權有升值空間,預計合理估值爲6元/股,則總市值約12億元;億陽集團還持有長江三橋25%的股權,估值爲15億元;億陽集團在吉林的油田等等,上述業務的總估值在50億元左右。

在債權人會議上,曾建祥自述了其空降的原委:2017年12月底他因打架被警方羈押於看守所,“巧合”的是,鄧偉也羈押於此,出獄後即受鄧偉委託來到億陽集團。然而,完成“鋪路”使命的曾建祥直到半年後鄧偉出獄便再無音信,鑑於其對億陽集團的瞭解深度以及鄧偉的信任程度,曾建祥極有可能來自於華融華僑。

迴歸億陽集團履職後的鄧偉似乎只是“安心等重組”,相比以往低調了許多。2019年3月21日,經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之後,億陽集團正式拉開破產重組的帷幕。按照前文分析,鄧偉下一步也將着手準備解套第四式:億陽信通上市保衛戰,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市保衛戰註定也是另一場惡戰,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