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車前子

漢語拼音:chi qian zi

英文名:plantain See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ntago asiatica L. Plantago major L.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別名:車前實、蝦蟆衣子、豬耳朵穗子、鳳眼前仁。

性味:甘;淡;性微寒。

歸經:歸肺經;肝經;腎經;膀胱經。

功能:清熱利尿;滲溼止瀉;明目;祛痰。

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溼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調敷。

生態環境: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邊等地。

資源分佈:分佈中國各地。

藥材基源:爲車前科植物車前大車前及平車前的種子。

採收儲藏:在6-10月陸續剪下黃色成熟果穗,曬乾,搓出種子,去掉雜質。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炮製:

車前子:《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水淘洗令淨。”《綱目》:“凡用須以水淘洗去泥沙,曬乾。”《炮製大法》:“用米泔淘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生品用於利水通淋。

炒車前子:《局方》:“凡使,須微炒燥,方入藥用。”《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水淘洗令淨,控,焙乾,隔紙炒。”《醫學入門·本草》:“略炒搗碎。”《綱目》:“入湯液,炒過用。”現行,取淨車前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色稍變深,有爆聲時,取出放涼。炒車前子用於滲溼止瀉,祛痰止咳。

鹽車前子:《幼幼集成》:“青鹽水炒七次。”現行,取淨車前子,置鍋內用文火鈔至鼓起有爆裂聲時,噴淋鹽水,繼續炒幹,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每車前子100kg,用食鹽2kg。鹽車前子,偏於補肝腎、明目。

酒車前子:《綱目》:“酒浸一夜……曬乾,研。”《醫宗必讀》;“酒拌蒸曝。”《醫宗金鑑》:“酒炒。”現行,取淨車前子,用黃酒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帶火色,取出故涼。每車前子100kg,用黃酒12.5kg。 貯乾燥容器內,鹽車前子、酒車前子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車前草是利水滲溼中藥,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溼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車前子始載於《本經》:車前初以種子入藥。《別錄》並用葉及根。《本草經集註》雲:“人家路邊甚多。”《本草圖經》雲:“今江湖、淮甸、近京、北地處處有之。春初生苗葉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長及尺餘,如鼠尾,花甚細,青色微赤;結實如葶藶,赤黑色。”並繪“滁州車前子”圖。據形態確爲車前科植物車前。

用藥禁忌

1、凡內傷勞倦,陽氣下陷,腎虛精滑及內無溼熱者,慎服。

2、《本草經疏》:內傷勞倦、陽氣下陷之病,皆不當用,腎氣虛脫者,忌與淡滲藥同用。

3、《本草匯言》:腎虛寒者尤宜忌之。

4、《日華子本草》:"常山爲使。"

常用配方

1、治小便不通:車前子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肘後方》);生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鍾,入蜜一匙調下。(《攝生衆妙方》)

2、治尿血:車前草搗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外臺》);車前草、地骨皮、旱蓮草各三錢,湯燉服。(《閩東本草》)

3、治白帶:車前草根三錢搗爛,用糯米淘米水兌服。(《湖南藥物志》)

4、治熱痢:車前草葉搗絞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同煎一、二沸,分溫二服。(《聖惠方》)

5、治泄瀉:車前草四錢,鐵馬鞭二錢,共搗爛,沖涼水服。(《湖南藥物志》)

6、治黃疸:白車前草五錢,觀音螺一兩,加酒一杯燉服。(《閩東本草》)

7、治感冒:車前草、陳皮各適量,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8、治衄血:車前葉生研,水解飲之。(《本草圖經》)

9、治高血壓:車前草、魚腥草各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10、治目赤腫痛:車前草自然汁,調朴硝末,臥時塗眼胞上,次早洗去。(《聖濟總錄》)

11、治火眼:車前草根三錢,青魚草、生石膏各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2、治喉痹乳蛾:蝦蟆衣、鳳尾草。擂爛,入霜梅肉、煮酒各少許,再研絞汁,以鵝翎刷患處。(《養痾漫筆》)

13、治痄腮:車前草一兩三錢,煎水服,溫覆取汗。(《湖南藥物志》)

14、治百日咳:車前草三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5、治痰嗽喘促,咳血:鮮車前草二兩(燉),加冬蜜五錢或冰糖一兩服。(《閩東本草》)

16、治驚風:鮮車前根、野菊花根各二錢五分。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17、治小兒癇病:鮮車前草五兩絞汁,加冬蜜五錢,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18、治金瘡血出不止:搗車前汁敷之。(《千金方》)

19、治瘡瘍潰爛:鮮車前葉,以銀針密刺細孔,以米湯或開水泡軟,整葉敷貼瘡上,日換二至三次。有排膿生肌作用。(《福建民間草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