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青報記者後來從美團外賣了解到,被大樹砸中的騎士確係美團送餐員。在外賣騎手的送餐箱上,北青報記者看到了張貼的騎士招募令,上面寫着:月薪收入8000元到12000元,有提成、補貼和保險。

原題:大風中遇難送餐員 本月接單量定格在498單

來源:北京頭條

5月19日,北京,大風。當天下午在白紙坊西街,大風颳倒了一棵大樹,砸中一位騎車路過此地的外賣騎手頭部。後因傷勢過重,騎手不幸離世。目前,相關保險理賠和善後工作正在進行中。

北京青年報記者20日在事故發生地看到,前一日被大風連根拔起的樹木已經移走,樹坑鋪上了人行橫道磚。市民們途經此地,還會說起前一日驚險一幕,並選擇快速通過。外賣小哥依然在颳着大風的日子裏照常接單,揉着被風吹進塵土的眼睛,一刻不敢怠慢。

事故現場被清理,送餐員大風中仍接單

5月20日,北青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白紙坊西街。上午時分,這一條以居民樓居多的街道現得並不繁華,人行道上也鮮有行走匆匆的人潮,倒是穿着各色制服的外賣騎手成爲這條街最忙碌的人。

就在一天前,這裏因大風颳倒大樹砸死一名外賣小哥,成爲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北京市氣象局5月19日14時27分通報稱,城區短時陣風基本在6、7級左右,局地陣風達到7、8級。受大風影響,北京部分地區大樹被風颳倒。當天下午在白紙坊西街,大風颳倒了一棵大樹,砸中一位騎車路過此地的外賣小哥的頭部。北青報記者後來從美團外賣了解到,被大樹砸中的騎士確係美團送餐員。

事發後,公司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前往現場協助救治,並積極配合警方處理。後經醫院全力搶救,騎士終因傷勢過重離世。美團表示,會和配送商一起全力做好後續保險理賠及善後工作。

北青報記者20日在事發地看到,前一日被大風颳倒的大樹根部區域已經被填平,新鋪上的人行道地磚與周邊顏色有着明顯的區別。據瞭解,被大風連根拔起的大樹已在19日晚被截成七八段運走,路面也已清掃完畢。

時間過去一天,周邊的老街坊路過此地,還會談起前一日的驚險一幕。他們相互囑咐,大風天最好少出門,買了菜趕緊回家,千萬別在路邊的樹下久留。

北京市氣象局20日上午發佈天氣預報顯示,20日白天全市依然持續大風天氣,北風4、5級,陣風7、8級。長期在白紙坊西街周邊接單的外賣小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早上在微信羣或者通過新聞知道了前一天的事情,但是好像沒有人因此請假。

大風天接單,有騎士專門買來了頭盔或者防風護目鏡戴上,但更多的人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迎風騎行,如果塵土被吹進眼裏,他們只能停下來趕緊用手揉一揉,或者對着電動車的反光鏡稍作處理,然後馬上離開。

工作不到一個月,休息時間接單是常態

雖然同在白紙坊西街附近接單,但是絕大部分送餐員並不認識出事的外賣小哥。“我們屬於不同的公司,我也是今早自己看新聞看到的。”一名送餐員說。

相比這條街上穿着嶄新的外賣送餐平臺制服、剛剛入行幾天或者兩三個月的年輕人,幹了好幾年送餐的劉師傅算得上是這條街送餐大軍中的“老人”了。他說,19日發生意外的送餐員姓穆,“我只知道他是山東人,大概三十多歲,是個特別老實的人。但是關於其他的並不瞭解。我們平時見面多稱呼微信暱稱,我連他大名叫啥都不知道。我們這個圈子也都一般不打聽別人家裏的情況。”

北青報記者獲悉,不幸遇難的小穆4月下旬纔到北京,做這份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因爲家中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三個子女需要贍養,小穆平時特別節儉,抽菸只抽旱菸,接單時中午喫一碗泡飯充飢。在老鄉的眼裏,小穆不僅節儉,工作還特別賣力。出事那會兒本該是休息時間,當時小穆回去剛給車換了電瓶也沒休息就出去了,然後就發生了意外。在“騎手排行榜”上,小穆5月的接單量定格在了498單。

來自河北的小趙和小穆同在一個區域。據他介紹,這個點裏有七八十名送餐員,被分爲不同的班次接單。但是隻要自己願意,可以在公司安排的時間外接單。“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最少的人一個月能賺五六千塊;如果從早上六點一直跑到晚上九點多甚至更晚,而且中午不休息,可以賺到一萬二三的樣子。”他說。

在外賣騎手的送餐箱上,北青報記者看到了張貼的騎士招募令,上面寫着:月薪收入8000元到12000元,有提成、補貼和保險。

對於大多數騎士,一個月能拿到七八千,則是比較常見的收入。他們算了一筆賬:每接一單,不論物品重量或派送路程,都是八塊五,一天一般30單左右,想賺一萬以上必須跑到40單。

在剛剛加入送餐騎士行列三天的小王看來,能跑出一萬業績的人一定有着超凡的能力,“那得速度特別快,而且派單送單的路線要特別順,中間還不能碰到沒人取貨之類的意外。”

有人想進場掙錢,有人已經抽身換平臺

能在北京工作、月入小一萬,是吸引不少外地年輕人從事外賣送餐服務的最大動力。騎士小王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從外地趕來,通過面試、其他考覈,用一週的時間成功成爲一名外賣小哥。“在家掙得不多,送外賣這一行門檻也不高,我就來北京試試,想多賺點錢。”小王說。

但在小趙看來,光鮮的收入下依然有着不小的壓力。“我來北京兩個月了,賺了一萬七八,但是花出去了兩萬多了。掙錢不容易,但是連本錢都沒收回來,怎麼可能離開?”小趙掰着指頭算了算自己的支出:租房子押一付三就一萬多,送餐箱和電動車雖然公司都有配,但是價格不便宜,自己是從朋友那買來的,總共也花了小兩千。送餐背心也是100兩件從公司買來的。

這樣的收支狀況,幾乎是所有剛剛加入送餐大軍的外賣小哥必須面對的,同樣包括此次遭遇不幸的小穆。小穆的朋友感慨,還沒賺回成本,人就遭遇了意外,太可憐了。

北青報記者發現,部分騎士的接單平臺與自己車上的外賣箱所印品牌並不一致。有騎士坦言,因爲箱子都是自己買的,所以即便是換了平臺還是會選擇接着使用。至於爲什麼要轉平臺,他們解釋,從業者太多,搶單的人太多,一方面搶單不容易了,另一方面單筆收入也下降了,自然就會找別家。“人多了,錢也就不那麼好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