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可以長成壯實的青年;

28年,深埋下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參天的大樹;

28年,對於一片土地來說,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28年前,鄧小平同志說:“抓緊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後來,鄧小平同志還說:“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戰略決策。從此,改革,這一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旗幟和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徵,愈加鮮亮地閃耀在江海之間的這片熱土上。

15天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和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在浦東大道141號掛牌。

“141,這也太不吉利了!”不少人心懷憂慮。

“141,浦東開發開放就是要‘一是一’,‘二是二’!”領導的話語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如今,28年過去,曾經“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間房”的尷尬是否還在?浦東開發開放呈現的是一番怎樣的圖景?

今天上午,“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集中採訪活動將目光聚焦在了浦東。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介紹了浦東開發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他將浦東開發開放的28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0年到2000年,浦東率先開放、快速發展,城市面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創造了全國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第一個保稅區,全國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等一系列“第一”。

第二階段,2000年到黨的十八大召開,浦東抓住我國加入WTO、舉辦世博會等重大機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率先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全面推進上海“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全力服務保障上海世博會舉辦,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在全國先行先試。

第三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浦東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率先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領域開展制度創新;着力建設上海科創中心核心功能區,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科技合作競爭的能力水平進一步增強。

浦東的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9651億元,增長了近160倍,年均增長15.1%;浦東的財政總收入從浦東開發之初1993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億元,增長了350多倍;浦東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已經超過6萬元,相比2003年已增長3.1倍;浦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累計超過2.3萬億元……

經過28年的開發開放,浦東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誕生的衆多“第一”讓世界驚歎,浦東的飛躍式發展是一個奇蹟,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見證,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浦東落子有聲、全國滿盤皆活的初心。

在浦東,特別亮眼的成績,無疑是近五年來的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實踐。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內新設企業52000多家,超過了過去20年的總和。自貿試驗區以浦東1/10的面積創造了浦東3/4的生產總值,以上海1/50的面積創造了上海1/4的生產總值、2/5的貿易總額。自貿區內,成立了第一家外商獨資職業培訓機構、第一家中外合資國際醫院、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獨資遊艇設計公司、第一家中外律師事務所、第一份負面清單……

2010年,習近平同志視察浦東時說:“浦東的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28年後的浦東,已然成了一面旗幟、一張王牌、一個龍頭、一塊試驗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28歲,浦東正青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