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可以變得不需要通過品牌,而是自行去物色好的精品咖啡店,甚至自己衝煮咖啡。我們爲什麼會選擇品牌咖啡。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我們在購買一種產品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去選擇一些有名氣的品牌。即使從未使用過那些品牌的產品,通過各種推薦和已有的好評我們也能安心地奉獻出自己的第一次購物。而這種現象在咖啡行業中也絕不例外。試着回想一下,你第一次有了意願去嘗試咖啡這種飲品的時候,喝的是哪個品牌?

爲了裝逼還是爲了不踩雷?喝咖啡我們要不要認品牌?

我們爲什麼會選擇品牌咖啡?

不得不說,我們的咖啡被品牌所支配。中國的咖啡市場以及尚未發展成熟的咖啡文化一直以來都是靠大型國外品牌培育起來的。30年前就進入了國內的雀巢速溶咖啡至今仍給國人的咖啡認識乃至味覺喜好帶來深遠的影響。

而在20年前,星巴克的到來賦予國人新的咖啡認知,並塑造了大部分人對咖啡店的印象。曾經,在大部分人心中“咖啡 = 雀巢”,而後又被“咖啡 = 星巴克”給佔了一席之地。在想要喝一杯咖啡的時候,我們下意識便會去選擇拆開一條雀巢三合一,又或者到星巴克去排隊買一杯拿鐵或美式。

爲了裝逼還是爲了不踩雷?喝咖啡我們要不要認品牌?

不管是雀巢亦或是星巴克,甚至是隨着咖啡市場不斷發展而出現的其他咖啡品牌,我們購買起來都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實際上,通過選擇品牌,我們便將一部分的選擇權交託了出去,同時也節省了獲取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所需的時間與精力。畢竟,並非所有喝咖啡的人都是咖啡師,並不需要爲了一杯飲品去了解咖啡是怎樣的植物、種植在哪個產區、處理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化學變化等從種子到杯子的一系列知識。

另一方面,選擇品牌咖啡也是對風險的一種規避。並非說品牌就一定會很好喝,但很多時候國人甚至對咖啡的味道也不知道該如何講究。品牌咖啡憑藉着機械化的大量生產以及流水性的操作,從各方面確保咖啡的品質,並將人爲操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儘可能降低,最終得以爲顧客提供一杯性價比較高的咖啡。所以在品牌咖啡上,我們基本上能夠以可接受的價格來獲得符合心理預期的咖啡體驗。

如果不看品牌,我們能怎樣喝咖啡?

那不選擇品牌的話,我們是不是就沒咖啡喝了?

當然不是。儘管一直被品牌咖啡所包圍,但我們自身擁有的咖啡知識也在不斷地提升。我們可以變得不需要通過品牌,而是自行去物色好的精品咖啡店,甚至自己衝煮咖啡。

爲了裝逼還是爲了不踩雷?喝咖啡我們要不要認品牌?

在這個過程中,也催生了不少咖啡愛好者對品牌咖啡的嫌棄之情。某些人認爲,越大的品牌、或者連鎖店的咖啡根本不能算咖啡。他們聲稱從大品牌中獲得的被賦予“咖啡”之名的量產飲品裏,根本沒有所追求的“精品咖啡”的風味。真正的喝咖啡,應該到那種擺滿來自各個產區、杯測80分以上的精品豆子的私人咖啡店去纔對。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去那些私人的精品咖啡店就一定能夠喝得到一杯好的咖啡。時至今日,國內大大小小的精品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出來,然而這些咖啡店的品質卻參差不齊,遇到好的是一種幸運,遇到差簡直刷新你的容忍下限。

爲了裝逼還是爲了不踩雷?喝咖啡我們要不要認品牌?

上面也說了,品牌咖啡擁有雄厚的實力以及資源來維持自身產品的品質水平,以此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對一般的私人咖啡店而言,從生豆、烘焙到衝煮都會面臨着貨源和設備的質量、人員的知識技術水平等一系列的制約。物色一家好的精品咖啡店實際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我們喝咖啡的選擇正變得越來越多。即使是品牌咖啡,也不再只是妥協與折中的無奈之選。咖啡形成品牌本身並沒有錯,爲更多人提供一杯“適中的”咖啡實際上才更有利於這個行業的發展。咖啡從來不是孤高自賞的東西,而是獲得了我們喜愛的一種大衆飲品。

最後問一下大家,你有沒有鍾情的咖啡品牌?亦或是嫌棄品牌咖啡?

圖片來源自:網絡

【推薦閱讀】:

“非精品咖啡”一定都很差?不到80分的豆子都是爛掉的嗎?

解析:那些咖啡愛好者爲何大多看不上連鎖咖啡店?

戳心一問:某某店的咖啡那麼難喝,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