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續十年盈利後 東航發力京滬雙樞紐)

資料圖:東航十年資料圖:東航十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東航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是事關公司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如果說東航重組拉開了黃金十年的序幕,那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就將開啓公司新的發展階段。”

在日前舉行的東航集團2019年工作會議上,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的這句話,透露了一直以上海爲大本營的東方航空,在2019年要發力的重點方向之一:全力推進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工程建設和搬遷運營。

  謀劃“第二總部”

總部位於上海的東航,過去幾年在內部一直把上海作爲公司的唯一核心樞紐在打造,西安、昆明則爲區域樞紐。

2018年,東航在這三大樞紐市場的份額都同比有所提升,其中在上海的市場份額佔據40%以上。

而在2019年的重點工作中,劉紹勇卻把北京也提升到了核心樞紐的地位,並稱要“舉全公司之力”發力北京。

作出這樣的部署,與即將於2019年9月正式開航的北京新機場大興國際機場不無關係。根據新機場的分配方案,東航和南航都將從首都機場搬遷到大興新機場運營,並分別按照承擔北京新機場航空旅客業務量40%的目標進行基地建設。

“按照2025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7200萬、公司40%的份額計算,屆時東航承運旅客將超過2880萬人次,與公司在浦東機場的客運量相當。”劉紹勇說,東航要同步系統謀劃“北京戰略”,確定“第二總部”方案,佔據上海、北京兩大核心樞紐,形成“雙龍出海”的空間格局。

長期以來,商務客衆多以及到歐美飛行時間更短的北京市場,一直都是國內航空公司的必爭之地,但由於是中國國航的大本營,其在北京市場的航線時刻和份額都有明顯優勢。

最近幾年,南方航空(600029.SH)、東航、廈門航空等也陸續獲批在北京開設分公司,但受制於北京空域資源緊張和機場時刻緊缺的制約,很多航空公司無法取得理想的航班時刻和航權。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修建,讓衆多航空公司看到了曙光。這座距天安門正南46公里,距首都機場直線距離70公里的新機場,同樣被定位爲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無疑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此之前,東航已經開始在大興機場進行生產保障設施等基地建設。

按照東航年度工作會上的規劃,2019年3月31日,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二期將開工,6月30日一期竣工,新機場9月投運後,東航會在四年的過渡期內從首都機場搬往大興機場,轉場投運原則上完全平移首都機場相關航班時刻,時刻優化遵循大興機場優先。

此外,東航旗下的低成本航空中聯航也將從獨自使用的北京南苑機場,率先整體搬往大興國際機場,並在研究進一步差異化運營的方案。

“前幾年,東航對北京市場的定位在外界看來不是特別清晰,但近兩年一年比一年定位提升,主要與大興機場的投用在即,以及時刻資源分配方案的明確有關,在現有的環境下,北京市場的地位也就越來越凸顯。”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最長盈利週期背後

除了發力北京,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深化與長三角一市三省的合作,爭取有利政策,抓住上海機場時刻放量機遇,進一步提升上海核心樞紐的市場份額,同時積極拓展非航業務、提高輔營收入,推行“基礎經濟艙”等品牌運價體系,也是東航年度工作會上部署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前期高速發展中,東航主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當前要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推動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東航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須倫指出。

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由於上半年的油價高位震盪,以及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已經對包括東航在內的國內航司的航空主業帶來挑戰,用劉紹勇在年度工作會上的話說則是“面臨的挑戰比預想的要大,遇到的問題比預想的要多,但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比預想的要好”。

2018年全年,東航完成運輸總週轉量231.0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1.2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144.3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1%、9.6%、0.3%。全年安全飛行224.55萬小時,起降93.08萬架次,同比分別增長6.4%、6.1%,沒有發生一起人爲造成的事故徵候。

同時,通過運力精準投放,以及用好客票市場化對沖油價上漲,東航的航空客運收入繼續增長,並且高於飛行小時和航班量的增長幅度,收入增幅、客座率增幅、座公里收入增幅和產投比等指標在行業內都處領先。

“除了航空主業,整個東航集團也實現了連續十年盈利,創造了最長盈利週期。”劉紹勇透露,這與近幾年產業結構調整做得比較好有關,產投、地產、租賃、貿易、物流、食品等其他板塊對利潤的貢獻突出,平抑主業風險非常明顯。

林智傑也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航空業是一個波動性比較大的行業,特別是2018年的油價漲幅很大,匯兌損失也不小,航空主業的利潤壓力也就比較大,這種情況下,在非航產業方面的佈局就能比較好地分散經營風險,能夠一定程度上爲整個集團貢獻利潤。

據記者瞭解,在東航集團內部,東航產投主要聚焦相關投資項目,比如去年通過定增方式實現了與吉祥航空的交叉持股;東航投資聚焦航空及上下游的商業綜合體開發,在建項目,自有土地開發和資產管理三大領域利潤持續增長;而已經完成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東航物流,則通過提高高端合同物流和跨境電商業務體量,實現盈利繼續增長,並進入混改第三階段,計劃2019年申請於上海主板上市。

林持恆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