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石硯,石器,東漢文物,高12、直徑32釐米,1978年濮陽南樂縣發掘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盤龍石硯是目前發現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硯臺,無論從材質造型還是圖案都可稱上乘之作。雕刻技藝精湛,設計構思頗具匠心:棕褐色的硯座象徵大地,藍黑色的硯蓋更似蒼穹;硯蓋象天,硯座象地,“君”在中間,更是漢代盛行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此硯,由硯蓋、硯座兩部分組合而成,扁圓形,通體呈灰褐色。硯蓋用高浮雕技法雕出六條相互攀纏的飛龍,六條龍互相盤繞,龍有翼,翼上飾以羽毛,龍足上刻爪趾,六龍被一週波浪滔天的水紋擁簇,龍首攢擠,共朝一珠,成六龍戲珠之勢,巧妙地組成蓋紐,蓋紐上隸書刻“君”字,硯蓋邊沿及硯蓋外側飾以圓圈紋和波浪紋;硯面平滑,一側有橢圓形水池,有墨跡。

硯座底部下弧,光滑平整,座下有等距離浮雕三足以承硯體,三足間陰線刻波浪紋,硯座外側裝飾一週蓮花紋飾;硯面與硯蓋扣合處,刻有隸書銘文42字,大概內容是延熹三年七月七日主人高遷刺史,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永食朝廷俸祿。

盤龍石硯的主人,把寶珠比喻爲至高無上的神物,寶珠上陰線鐫刻的“君”字畫龍點睛,把自己看成駕御六龍的神仙,吸引六龍齊心向往,讓人聯想到主人生前高遷,死後昇天,君臨蒼穹,萬邦安寧的深刻寓意。

原稿:林曉萍

編輯:顧永傑

審覈:荊書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