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人也一直在議論着這樣一個問題:宋江引領的梁山好漢招安是不是一個巨大錯誤,如果不選擇招安結果會如何。沒有羣衆基礎,不詔安就會走向滅亡的道路, 宋江看清了梁山這個致命弱點,所以毅然做出明智的選擇——招安。

提起水滸傳中的108好漢讓人熱血沸騰,其打抱不平、嫉惡如仇、除惡安良的俠義精神感染着後人,特別是梁山掌門人宋江打出的“替天行道”4個字更成了其揚名立馬的金字招牌。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然而,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宋江最終選擇了走“招安”的路。梁山好漢歸順朝廷後,便成了宋廷任由擺佈的棋子,討大遼、滅田虎、敗王慶,最後是徵方臘,而在這些東征西戰中,梁山好漢損失過半,再然後是剩下的以宋江爲首的梁山好漢又被朝廷奸臣陷害,以悲慘結局的收尾,只有少數幾個好漢及時“歸隱”得已善終。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後人也一直在議論着這樣一個問題:宋江引領的梁山好漢招安是不是一個巨大錯誤,如果不選擇招安結果會如何?

梁山經歷了王倫、晁蓋三掌門人,這三個人的決定左右了梁山的走向和好漢們的命運。王倫屬於保守的第一代掌門人,他沒有長遠的眼光,沒有廣闊的胸襟,更沒有霸氣的行事風格,只想守着一畝三分地,當個山大王過一輩子。結果因爲忌妒梁山賢才,最後被愛打抱不平的晁蓋和林沖給做了。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晁蓋是個開明的第二代掌門人,他有遠大的志向,有着謙虛的胸懷,更有着獨霸一方的英雄氣概。但人晁蓋憑藉自己的的俠肝義膽和英雄豪氣根本鎮不住也服不了衆好漢。晁蓋之所以會無緣無故的被射死,其實還是管不住衆手下。

而宋江屬於英明的第三代掌門人。他爲人正直仁厚,公私分明,紀律嚴明,眼看梁山有了108好漢後,便停止招收“入夥人”,而是積極尋找“合秋人”——招安。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宋江是可以震住梁山好漢的,他之所以選擇主動招安,不是被宋朝廷所逼而致,是有原因的。

要知道梁山可歸納爲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林沖、秦明、武松、雷橫、朱仝等人,原本都有一份體面的職業,但因爲當時朝廷腐敗,世道黑暗,被奸臣或惡霸逼迫的不能自保而投奔的梁山。第二種人是被“請”上梁山的。比如關勝、呼延灼、徐寧、盧俊義等人,他們要麼是被梁山好漢打敗,要麼是被“利誘”,要麼是被拉攏而上梁山的。第三種人是被“引”上梁山的。如王定六、焦挺等人。他們要麼是無業遊民,要麼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爲了尋常好的靠山,而主動投奔梁山。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這三種人,除了第一種人因爲和朝廷有深仇大恨不願意招安外,其他兩種人中絕大部門是想被詔安的,畢竟“改邪歸正”後,是可以當個一官半職,是可以換取功名利祿的。

宋江選擇招安當然是“順應民情”的,是梁山108好漢的“將來”着想的。衆好漢佔山爲王,固然瀟灑快活,但朝廷能放過樣的“刁民”嗎?顯然不可能,而梁山本領又有三個致命弱點。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第一個弱點:梁山的地盤有限。

梁山雖然依山傍水,是個易守難攻的地好地方。而且梁山泊物產豐富,不愁喫穿,加上有柴進的贊助,還有晁蓋帶來的生辰綱,有李應和扈家莊的家產,還有盧俊義的錢財,再加上平時的搶奪,可以說梁山好漢都是土豪,動不動就大稱分金銀,不缺錢糧。

但梁山再好,地盤畢竟只有這麼大,只能僅限於梁山泊這個彈丸之地,壯大不起來,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如果不招安,朝廷顯然要不遺餘力地剷除,梁山被朝廷圍困而最終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第二個弱點:梁山好漢並不團結。

梁山好漢雖然個個英雄蓋世,但同時也個個性格要強,個人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時間一久,內部的矛盾必然會激化,很可能還沒被朝廷大軍鎮壓,自己內部就先散了。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第三個弱點:梁山沒有羣衆基礎。

梁山的掌門人宋江雖然因好善樂施,但他並沒有如同方臘一樣成爲人民心目中的偶像,不斷擴大地盤。梁山也試過要發展,但沒有成功,起初拿祝家莊練手,就是像看一看自己的能力,但遭到抵抗,好不容易攻破莊院,好漢們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胡亂殺人,讓別百姓看到了梁山的土匪“痞氣”和兇惡“本質”,因此,梁山好漢並不得民心。總之,梁山好漢只懂得打打殺殺,東搶西奪,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民心所向,不懂得發展羣衆,不懂得擴大地盤和勢力。失去羣衆基礎的梁山如同一根稻草,隨及都有掉進萬丈深淵的險境。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沒有羣衆基礎,不詔安就會走向滅亡的道路, 宋江看清了梁山這個致命弱點,所以毅然做出明智的選擇——招安。

當然,聰明的宋江的招安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當時梁山在和朝廷的對抗中佔據了優勢,先後打敗了朝廷派來的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在朝廷大感頭疼,梁山好漢士氣正旺時選擇了歸順。這也爲梁山好漢招安時提“要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其實,鑑於朝廷派來的人招安“談不攏”這個現實,宋江想出了更奇妙的法子,通過各種路子聯繫上了皇帝的老相好李師師,通過李師師表示梁山好漢的強烈“心聲”。最終促使皇帝真心實意地招降了梁山衆好漢。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總之,梁山好漢是被朝廷風風光光地招了安的。招安後雖然也落得個悲慘的結局,但好歹通過招安洗白了“土匪”的身份,通過征伐方臘等人,證明了他們的個人價值。而這個顯然比困守梁山坐等滅亡要好得多。

宋江率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和高俅兩大牛人後,爲什麼還要選擇招安?

梁山泊的悲劇,不是宋江一個的罪,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末必是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