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T紫學發佈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8.12億元,同比增長115.1%,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0.24億元,實現扭虧爲盈。關於*ST紫學,這似乎是一個擁有着衆多標籤的上市公司。在過去的兩年中,媒體對於這家公司的解讀也是衆說紛紜。在公告發布的第一時間,記者隨即聯繫了*ST紫學核心資產學大教育集團CEO金鑫,金鑫首次對學大這幾年的歷程進行了回顧和解讀。金鑫說,學大教育2017年收入28.17億元,同比上升10.18%,利潤13785.03萬元,同比上升83.42%。實現營收與利潤的較大幅度增長,這爲解開上市公司僵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個性化+智能”激發潛力

在個體的差異化和升學選拔性考試的客觀壓力下, K12 課外培訓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據搜狐教育《2015 中國教育行業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2016 年 K12 課外培訓市場保守估計 4200 億元。外部環境利好,學大教育深耕於此十幾年,無論從學校數量還是營業收入上,在行業裏算是頭部梯隊成員。尤其是15年以來,學大教育連續三年業績增長,又在2017年實現了利潤的大幅度增長。這本應該是讓金鑫喜笑顏開的事,但金鑫卻說,17年學大教育爲了保殼,打了一場攻堅戰。金鑫坦言,爲了保證利潤,學大教育放緩了擴張速度。另外,在產品設計上,學大教育一直專注一對一輔導,去年,在堅持個性化教育這個基本策略下,適當地增加了小班課的比例,小班課對於整體學大教育利潤佔比從15年的5%上升到了去年的10%。

學大是較好資產

學大教育2010年登陸美股, 2016年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銀潤投資以23.5億現金收購美股學大教育100%股權,從而完成私有化,該事件一度被國內媒體熱炒爲中概股迴歸的典範。據金鑫透露,根據當時的設計,學大教育回A股將分爲兩步走,第一步銀潤投資向紫光借款23.5億現金收購完成私有化,從而退出美國市場。與此同時,開啓55億定向增發,讓原來學大的創始團隊、股東,進入到上市公司成爲它的股東。但事情的發展並不順利。2015年夏天到2016年,中國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場交易的進行。到了2016年底,在數次努力未果後,紫光學大終止了公開發行的方案。原來設計的兩步走方案只完成了一步,而這一步也使上市公司揹負了沉重的債務。如此高昂的債務讓上市公司寸步難行。儘管學大教育從15年開始連續三年業績上漲,但賺來的錢沒有像其他企業一樣擴大再生產,而是先後替上市公司進行還款。

成功保殼靜待機會再圖發展

此次業績公佈,上市公司扭虧爲盈,金鑫在採訪中多次感謝學大教育團隊,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實現了17年業績大漲,爲上市公司保殼做出了巨大貢獻。暫時安全後,爲下一步解決困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當年學大教育迴歸A股被銀潤投資花重金買下,現在要解這個局,上市公司要找到個合適資產把學大教育置換出來。只有置換出來,18億債務才能還給清華紫光,讓大股東不受損失,只有置換出來,上市公司才能正常運轉,管理錯配問題才能解決;只有置換出來,學大教育才能輕裝前進,再圖發展。在2017年,其實已經扭虧的*ST紫學兩次公告出售學大,但都未成行。現在天山鋁業已經進入上市公司的視野,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尚需靜待。

多元發展未來已來

在經歷了這麼多起起伏伏之後,金鑫在回答記者未來會怎樣時顯得格外輕鬆。他說,2017年的業績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無論僵局、困局,學大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優秀的業績實現了自身的承諾,學大團隊面對壓力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特別感謝學大教育的所有員工,大家一起歷經風雨,在面對如此大不確定因素的時候,管理層幾乎沒有人離開。穩定的團隊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讓放緩的步伐今年逐步恢復。他預計今年無論從學校擴張速度還是課程設計方面都會有一定的突破。此外,前幾日公告也談到學大教育擬聯合專業投資機構思佰益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思佰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教育產業投資基金,金鑫說,該基金投資方向將專注於教育及相關行業的早期及成長期投資機會,重點投資於新教育、創新教育及有競爭力的培訓教育等領域,並適當配置併購項目。 (經濟日報記者溫濟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