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癲癇的發生會影響到人的一生,很多人因爲癲癇的發作而丟掉了工作,很多人因爲癲癇而影響了學習,患有癲癇病人或許在日常中並沒什麼影響但是癲癇發作具有突發性和複雜性,而且病發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癲癇病發作會在毫無前兆下發作的,所以癲癇病的預防和控制便變得尤爲重要,下面我就來說一說中醫裏對癲癇有良好效果的藥物吧。

全蠍:味辛、微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被譽爲“止痙抽之要藥”。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全蠍有毒,使用時要注意劑量。常用量一般是2~5克(或1~3條),蠍尾1~2克。

蜈蚣:性味鹹、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熄風止痙作用強,適用於癲癇發作引起的驚厥抽搐及口眼歪斜。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有一定毒性,實驗證明有中樞抑制、抗驚厥和鎮痛作用。止痙作用比全蠍強。其常用量爲1~3克(1~3條),入丸、散量減半,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殭蠶:性味鹹、辛,平,入肝、肺經。功效熄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殭蠶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和催眠作用。常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地龍:性味鹹、寒,入肝、脾、膀胱經。能熄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瘀滯等癇證。《本草拾遺》中說:“療溫病太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地龍含蚯蚓解熱鹼、蚯蚓素、蚯蚓毒素、膽固醇、膽鹼、氨基酸等。藥理試驗研究表明,地龍熱浸液、醇提取液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常用量:煎湯5~15克,鮮品10~20克,研末內服1~2克。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熄風止痙,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蟬蛻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抗驚厥、解熱、抗過敏、免疫抑制、鎮痛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

羚羊角:鹹、寒,歸肝、心經。能平肝熄風、清熱鎮驚、解毒,主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爲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的要藥。羚羊角主要含角蛋白以及磷、鈣等

以上是治療癲癇的中藥名稱,治療癲癇需要藥物來進行控制,中藥進行調理在使用中藥治癒癲癇時需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詢問,進行診斷,不得亂用,盲目使用中藥來進行治療也許會適得其反,如果在得了癲癇不及時治療,會轉變更嚴重的疾病,對我們財產和子女都會造成影響,如果您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聯繫小編,小編將竭誠爲您服務,祝您生活愉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