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好幾個人物與所謂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有交集,九紋龍史進的師父原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受到高俅報復排擠,想到的就是去老種經略相公求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倒拔垂楊柳的魯達魯智深,曾經是老種經略相公帳下麾下的提轄官;這是人們所熟知的,而即使一些相對不知名的小人物,也是如此,比如病大蟲薛永,祖父就是老種經略相公帳前軍官,而金錢豹子湯隆,父親因爲打鐵上遭際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敘用做到延安府知寨官。這個在《水滸傳》中神一樣存在的人物老種經略相公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北宋末年鎮守西北的名將种師道。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老種經略相公指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指种師中,這兩人是北宋名將種世衡的孫子,都在西北邊境出任經略。

种師道已經是種家將的第三代代表人物,當初以自己的傑出軍事才能與表現登上北宋歷史舞臺的種家將第一代是种師道的爺爺種世衡,種世衡作爲名將與狄青等不同,一輩子並沒有打過什麼特別著名的大仗,但是其一代名將的地位,卻誰也沒有質疑。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

種世衡並非將門之子,他的叔父是深受宋太宗、宋真宗兩代帝王重視與寵幸的大儒种放,种放雖然學問不淺,但某種意義上走的是憑藉隱士身份培養自己的清望名譽爭取被舉薦到皇帝這兒的終南捷徑,種世衡也不是通過科舉考試正途出身,而是靠着叔父种放的恩蔭出仕爲官,說起來其出身不是那麼堂皇體面,不過種世衡當官之後,很快在各方面表現出自己的才幹,也受到總領西北軍務的范仲淹等人的賞識與提拔,所以漸漸地成爲北宋對西夏前線獨當一面的重要指揮官,也成爲北宋著名的種家軍的創始人。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范仲淹比種世衡年輕,但是是種世衡的伯樂。

種世衡在對西夏的作戰中建立了許多功業,其中最爲膾炙人口是根據他的謀略施展出來的諜戰風雲——用反間計殺死了西夏大將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

種世衡的這局棋一個人沒法下,還需要有人配合,這個人就是青澗城(種世衡在今陝西省延安市東北100公里處修築的一座抗擊西夏的新城)紫山寺的和尚法崧,法崧俗家姓王,名叫王嵩,王嵩原爲行伍出身,身材魁梧且精於騎射,也曾經多次往來於西夏與宋朝之間,與西夏党項部族中人也有交往,又熟知西夏的山川道路,由於比較有個性,豪俠尚氣,不中繩墨,所以混得多少有一點落魄潦倒,於是看破紅塵,在紫山寺出家爲僧,法名法崧,人們也稱之爲『王和尚』。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法崧是個酒肉和尚,但不能不說是一條漢子。

說是看破紅塵,法崧卻怎麼也不像一個遵守清規戒律的和尚,史稱法崧『剛果有謀,以義烈自名』,翻譯過來,或許就是魯智深加王進,種世衡注意到了這個合適的人選。

種世衡打定了主意,便把法崧延攬到自己的麾下,儘量滿足他的慾望,花錢如流水一般,法崧也不客氣,盡顯花和尚本色,喝大酒、嫖妓、賭博,什麼最違反清規就玩什麼,種世衡部下估計實在看不慣這丫,可是種世衡一如既往地厚待法崧。

就在很多人猜測養兵千日就要用兵一時的當口,事情又起了變化,有一天種世衡突然翻臉,對法崧說:

我待你這麼好,你卻暗中與西夏賊人勾結,怎麼能夠這樣辜負我?!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西夏政區疆域地圖

種世衡命人把法崧抓了起來,用殘酷的刑罰拷打,折磨了一個月,其中法崧瀕於死亡有好幾次,可是法崧始終不肯招認,他說:

我是一個男子漢,種將軍您聽信奸人的讒言想要殺我,我死也就死了,終究不會自誣以不義。

種世衡知道法崧是終究不會屈服的,就命人解開捆綁他的繩索,給他沐浴更衣,請入臥室誠懇地向法崧謝罪:

你沒有過錯,我只是試試你,我想要你去做間諜,萬一你是可以被暴力威脅恐嚇的人,將會泄露我的謀劃,如果西夏人用這樣的拷打逼迫你,你能不負我嗎?

法崧沉默一會說:

我可以爲您試一下。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北宋與西夏爭鋒的焦點可能就是在地圖紅色標誌附近。

種世衡就給了法崧一大筆財物,又交給他幾條軍機祕密事宜,讓他帶着這個去給西夏大將野利遇乞,藉助此探聽西夏的軍情。

法崧臨行的時候,種世衡爲他踐行,飲宴之時種世衡脫下自己簇新的厚袍子贈送給法崧,並說道:

西夏國苦寒,這件袍子就當作爲臨行的禮物吧。到了那裏你要想方設法求見野利遇乞,非此人不能得到西夏的關鍵軍情。

法崧穿着這件種世衡贈與的新袍子剛出現在西夏與宋朝的邊界,就被西夏邊防巡邏士兵抓住了——說來也是,一個穿着華貴新袍子的和尚,怎麼看怎麼扎眼,不抓他抓誰。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北宋時期織物——錦袍。

這裏史書的記載出現了一些不同,有的記載是說法崧落到了野利遇乞手中,野利遇乞看到種世衡派了人與自己聯絡,哪敢當沒事發生,直接把法崧送到了西夏國主李元昊那裏;另一種記載是說法崧直接被西夏的邊境巡邏士兵送到了李元昊這裏——還有一個說法是法崧拿着種世衡給他的蠟丸找到了野利旺榮,打開蠟丸是畫着的棗子與烏龜,諧音暗示早歸,野利旺榮哈哈大笑:種將軍年紀也不小了,搞這種兒戲幹什麼?一笑置之之餘就把法崧關了起來。更有一個說法是野利旺榮本人親自把法崧送到了李元昊手中。

不管怎樣,法崧最終還是落到了李元昊手中,他所攜帶的明面上書信只是簡單的寒暄,畫着棗子與烏龜的圖畫也是非常拙劣的計策的樣子,李元昊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便下令拷打法崧。

這時候反映出種世衡原先的準備的必要性,經受過考驗的法崧經歷百般折磨,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打死我也不說。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元昊對法崧身上的簇新又幹淨的袍子產生了懷疑,於是命人拆開了袍子,找到了種世衡寫給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的書信,裏面寫道:

之前承蒙您給我寫了要求歸順大宋的書信,我彙報給了朝廷,只等您回信給我,我就如期率領大軍進入西夏國境,只要您以一撥人馬作爲內應,如果捉住了李元昊,朝廷將以靖難軍節度使、西平王作爲賞賜。

李元昊大怒——可不大怒嗎?這就像看到自己的腦袋被標出了一個價格,支付這個價格的還是自己的錢,靖難軍節度使——實際應該爲定難軍節度使,也就是夏綏(銀)節度使——與西平王就是西夏國主沒有建國之前原先的頭銜。

李元昊隨即就順理成章地殺死了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野利遇乞曾經在三川口、好水川等戰役中大敗宋軍。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有西夏豔后之稱的元昊皇后沒藏氏本是野利遇乞的妻子。

本來作爲死士已經準備犧牲的法崧卻因爲李元昊想要與宋朝和談,居然被放了回來,宋朝方面爲了獎賞其功績,讓他當了右侍禁這個官職,法崧也還俗恢復了自己的王姓,後來一直當到了閤門祗候,左藏庫副使。

法崧做間諜反間計殺死西夏兩位大將的故事流傳開來,到了沈括的時代,西北邊境還把他稱之爲『王和尚』。

這個反間計是種世衡守邊抗夏的一個傑出功績,在這場諜戰中,法崧也厥功至偉,但是在種世衡設計的法崧不知道有袍子中書信存在的情況下,法崧的間諜角色多少有一些只有工具屬性的色彩——從方案的有效性與對心理學的把控看,這招玩得相當漂亮,但是從間諜的主觀能動性看未免有所欠缺,也不是很人性化。

不過從法崧的角度,士爲知己者死,不過如是而已,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過如是而已。

從更宏觀的角度,有史家認爲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兄弟是因爲怨恨元昊廢黜他們的妹妹野利後,本來就想要謀殺之,之後因爲事泄被誅,而從李元昊的角度,或許本來也需要找到一個藉口殺死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種世衡只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而不是計策一定多麼高明。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宋朝間諜問題研究》論文

但是不管怎樣,一個宋朝的邊將能夠主動運用巧妙手段在斬斷西夏國君的左膀右臂中發揮作用,算得上是宋朝間諜事業中的一個華彩樂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