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有很多药物其功能相似乎,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凉血止血药中相似的两位药。大蓟、小蓟为中医临床常用之凉血止血要药,均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内、外出血病症。但是,两种药在临床中又有区别。目前不管是在商品中药材品种收中医各科临床处方用药与药房汤方调配方面,常出现将根本就不是大、小蓟品种。严重形响中医临床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关于入药部位与品种方面

大、小蓟入药始见《名医别录》。考古代本草,大、小蓟均以根入药。由于药物之历史变迁,目前均用全草,称为大蓟草、小蓟草,很少以根单独人药。根与全

草功效相似,然全草偏于凉血止血,其根偏于化淤消肿、止血。

经本草文献考,大、小蓟历史上入药品种主要是菊科蓟属植物和飞廉属植物。有的属种沿用至今,如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所用大蓟为刺儿菜、刻叶刺儿菜的全草。云南所用大蓟为青刺蓟的根。陕西、甘肃、青海等以飞廉的全草作大蓟。

山东还以菊的全草作大蓟。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刻叶刺儿菜.的全草作小蓟。广西以轮蓟的根作小蓟。云南以总状蓟的根作小蓟。黑龙江、河北以苣英菜的全草作小蓟人药。(各地所用大、小蓟品种来源较为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在入药部位和人药品均是有区别的。

二、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方面

大蓟,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乙酸蒲公英甾醇酯、a-和B-香树酯醇、β-谷甾醇、绿原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动物实验有降压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小蓟全草含生物碱、皂苷、刺槐素、7—鼠李葡萄糖、芸香苷、原和茶酸、咖啡酸、绿原酸及氧化钾等。止血成分为绿原酸和咖啡酸。小蓟能降低胆固醇并有利胆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小蓟有明显不同之处大蓟有降压作用,而小蓟有明显升压作用。药理实验表明:大蓟水浸剂、乙醇一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应用于狗、猫、兔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从所含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来看,两药之间亦有明显区别。

三、临床性效方面

在临床性效方面,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了两种药物的不同之处:

《名医别录》:“大小蓟根,味甘温。《中医大辞典》:“大蓟,性凉,味甘。入肝、肾经。小蓟,性凉味甘苦,人肝、脾经。”《唐本草》载:“大小蓟叶欲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俱能破血,小蓟不能消肿也。"《得配本草》载:大蓟,甘,凉。破血,退热,消痛。小蓟,凉血。

妇女痘疹、月经妄行者,最宜。叶,疗痈肿。大蓟叶消肿,小蓟叶行血。”清代张璐指出:“大蓟、小蓟皆能破血,大蓟根主女子赤白沃下,止吐血鼻衄,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兼疗痈肿。小蓟根专于破血,不能消肿,有破宿血生新之功,吐血血崩之用,但其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破瘀散毒也。"苏颂论及小蓟时指出:大蓟根苗与此相似,但肥大耳,而功力有殊,破血之外,亦疗痈肿。小蓟专主血疾。《中医学解难》大蓟,清热解毒之力优于小蓟,并兼有益阴之功;然小蓟利尿、利胆、降压作用强于大蓟。"徐国钩指出小蓟,凉血、止血,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症。大蓟,用于高血压症,并可降低肾炎水肿与肾孟肾炎患者尿中白细胞,并可以降低肾炎水肿于肾盂肾炎患者尿中白细胞。堃堂等也指出:大蓟清热利尿,清肝胆,降低血脂及明显持久的降压作用。小蓟利尿退黄,水肿之功优,而降压作用则逊。因此,从临床性效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来讲,两药也有区别,临证应用与中药调配时也要注意区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大蓟和小蓟,无论是在基原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与功能主治,还是在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均有不同之处。

大蓟,性寒,味甘苦,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兼有瘀肿之各种出血及跌打损伤,对于外伤出血、庸肿、疮毒等方面疗效较好。本品还具有清肝降压作用,常用于高血压、肾病高血压症等。

小蓟,性寒、凉,味苦,凉血止血,祛瘀利尿。用于各种出血热症、湿热黄胆、肾炎。利尿退黄,消肿尤其对治疗血淋、血尿效果极佳,但无降压作用

大蓟、小蓟在临床应用与中药调配时,均应详辨体征与两药异同之处。药剂人员时时把好购药、入库品种质量关,正本清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中医临床

效果

再则,近世研究证实:大、小蓟炭化后,缩短出、凝血时间之作用反而变小,故两药以生品应用为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