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此次收購中環互聯交易被終止,不僅讓我愛我家規模擴張受阻,同時在日益激化的中介“加盟”戰中,也面臨失利。如果能完成對中環互聯的收購,我愛我家不僅門店數量將達到6000家,這個規模能接近21世紀不動產現有門店數量,也可拉小與鏈家、德佑的之間的差距。

我愛我家規模擴張失利,要和貝殼打還得加把勁

我愛我家在中介規模戰中又敗一局。

圖片來源:北京我愛我家官微

記者 | 吳波 

房產中介我愛我家的一筆重大併購以失敗告終。

5月19日晚,我愛我家公告稱,與南昌中環互聯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互聯”)19名股東簽訂了相關終止協議。

我愛我家在回覆界面新聞時表示,終止交易,是我愛我家主動選擇的結果。涉及原因,其在公告中有提到,是雙方未能就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標的資產事項的核心交易條款達成一致。

收購中環互聯對於我愛我家有着重要的戰略擴張意義,如果成功,能讓我愛我家在中介行業中迅速躥升好幾個身價。

其一,中環互聯擁有2400家門店,我愛我家可藉此將門店規模迅速擴充至6000家;其二,2018年貝殼與58平臺之戰打響,圍繞平臺化,“加盟”戰逐步成爲中介戰爭的一個重要戰場。

但此次收購中環互聯交易被終止,不僅讓我愛我家規模擴張受阻,同時在日益激化的中介“加盟”戰中,也面臨失利。

“零和博弈”市場遊戲規則下,中介老大哥鏈家更爲激進,善用大併購迅速擴張市場。我愛我家則不然,這家公司拒絕冒進更喜收購小公司,在他們的收購清單中,找不到一家能與鏈家收購德佑相當的公司。但擁抱資本市場後,我愛我家的風格正在發生變化。

擁有近20年的證券、期貨投資經歷,曾被評爲“私募界十佳基金經理”,我愛我家集團董事長兼CEO謝勇將自己善於資本運作的優勢融入進了這家公司。

主導我愛我家借殼昆百大A,成爲中介第一股後,謝勇又接二連三進行數筆資本運作,且同時瞄準新房、二手房、資管多個業務,但這些併購擴張並不順遂,此前“野鴨湖”的收購也未成功。

中環互聯是一家主打房地產經紀連鎖加盟模式的地方中介公司,2001年成立於江西南昌,早期憑藉直營模式開拓市場,後於2008年全面轉向加盟模式。經過10年拓展,截至2018年10月31日,這家公司在華中區域市佔率極高,在南昌、長沙、武漢、太原、成都、烏魯木齊等十七個城市佈局超過2400家加盟門店。

雖然中環互聯規模大,但淨利潤卻不高。根據公開資料,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上半年度,這家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爲1.49億元、2.29億元、2.54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187萬元、4772.67萬元、3043.45萬元。截至2018年6月底,中環互聯的資產總計爲2.45億元、負債總計8847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爲1.56億元。

按照我愛我愛原本構想,憑藉中環互聯,我愛我家的佈局,足以加大對江西及華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門店覆蓋 。如果交易完成,我愛我家可以藉此擴充門店數量至超6000家,還可以實現“直營+加盟”兩條戰線發展模式。

在新房、二手房收購均以失敗告終後,我愛我家在資管領域的併購也在等待最後敲定。

我愛我家近期曾計劃以5.6億元收購藍海購的100%股權。

藍海購於2013年在長沙成立,近年來逐步聚焦於商業地產營銷及運營細分市場,其主營業務已發展至長沙、上海、武漢、南京、石家莊、西寧等十多個城市,其過去兩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爲1.4億元、1.5億元,歸母淨利潤爲4215.58萬元和5564.08萬元。

對於我愛我家而言,藍海購正是他們在資管細分領域商業地產營銷及運營業務的有效補充。

但這筆收購想要如願也並非易事。最新進展是,4月24日這筆交易被深交所問詢,內容涉及藍海購應收賬款餘額較高、業務增長合理性、去年營收增長成本卻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面對貝殼的來勢洶洶,我愛我家等競爭對手壓力倍增,在平臺之戰外,規模擴張成爲又一個主要戰場。

今年房產中介混戰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平臺之下,他們面臨的規模較量已經從直營開始逐步轉向加盟。

鏈家已經宣佈不再增加門店數量,拓展規模的任務顯然暫時拋給了以加盟方式爲主的德佑;易居房友通過特殊加盟方式“聯盟”,門店數快速破萬;我愛我家、中原集團也在2018年打破原有模式,想通過“直營+加盟”兩條腿拓展全國市場。

2015年被鏈家合併,“消聲”三年的德佑地產,如今反而一躍成爲了“加盟”戰的主力。

德佑於2018年1月開始進軍加盟市場。其在4個月後,便宣佈簽約門店即突破1000家。今年4月21日,德佑又宣稱已經成爲中國規模最大的房地產加盟品牌,覆蓋了全國96個城市,簽約門店總數超過8000家。

當然德佑迅速擴張,一方面得益於加盟模式“投入低又擴張快”的天然優勢,一方面也來自於貝殼系內部輸血。相比其它中介,德佑做加盟的優勢在於,將鏈家內部的ACN合作網絡實現了外部化、開放化,與品牌之間打破信息孤島,打通房源和客源。

一箇中介行業資深人士認爲,德佑之所以能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貝殼是關鍵助力。貝殼基於發展需求,需要引入更多來自自身體系外房源來創造增量。“而貝殼引入的中小中介,在門店數量或者其他方面不符合規定條件時,需先加入某一品牌。” 他說,更多時候,貝殼系德佑則充當了這個接口,從而得以迅速擴大規模。

在加盟方面,德佑面臨的最強大競爭對手,則是今年4月入駐貝殼的21世紀不動產。

2018年,老牌中介公司21世紀不動產,憑藉擴規模的中樞武器——“M+”模式重返規模賽道。僅2018年一年,21世紀的城市數量新增50個,門店數量增長超過3000家。

截至2019年4月30日,21世紀不動產已覆蓋全國 129 個主要城市,體系內擁有 6003家門店。而三年前,這家企業一度淪落到全國只剩800家門店的落魄境地。

規模接近,均入駐貝殼,如果加盟商想選擇一家中介公司加盟,該選德佑還是21世紀? 當更多人用同樣方式進入賽道,競爭將會愈演愈烈。21世紀中國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說,21世紀不動產的競爭優勢在於擁有品牌獨立性。

但盧航卻並未正面回應,雙方趨同和對壘的形勢顯然還會在市場競爭中產生摩擦。

與21世紀不動產本身擁有加盟基因不同,我愛我家和中原集團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發力“加盟“市場,以此來面對貝殼系競爭。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稱,直營模式進行到一定程度之時,可能會遇到業務瓶頸,經營壓力增大等情況,而加盟則可佈局長期業務發展。帶着對“房地產加盟市場的時代已經到來”的判斷,中原集團推出與中原地產平行的獨立體系“原萃”,並在今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其加盟品牌“幾畝置業”。

中原原萃目前已在加大布局力度,進入了廣西、江西、常州、溫州等地。

而作爲國內僅次於鏈家的中介機構,我愛我家的業務雖然包括新房、二手房、資管三大塊,但二手房經紀業務仍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擴張方面,我愛我家的經營模式還是以直營爲主。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愛我家擁有3200多家門店,其中加盟店共452家,佔比僅爲14%。

除了規模處於劣勢外,我愛我家在“加盟”方面也存在品牌缺失。

目前來看,21世紀本就是一家加盟中介,鏈家推出“德佑”,中原推出”原萃“,易居有房友,但我愛我家暫時還沒有推出自己的加盟品牌計劃。

沒有自主加盟品牌的我愛我家,想到的是通過收購來解決這個短板,從而在戰略對壘上不輸給貝殼。

從2018年開始,我愛我家就計劃打破原有模式,通過“直營+加盟”兩條腿擴展全國市場。 如果能完成對中環互聯的收購,我愛我家不僅門店數量將達到6000家,這個規模能接近21世紀不動產現有門店數量,也可拉小與鏈家、德佑的之間的差距。

但顯然我愛我家的預期過於樂觀,如今收購終止,讓他們在這一回合的中介規模之戰中又落了下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