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在所有的杨家将故事当中,陷害杨令公的罪魁祸首都是潘仁美,但实际上潘仁美却是被冤枉的。他的历史原型叫做潘美,是西路军的统帅,杨令公则是副帅。对于杨令公之死,他也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既不是如文艺作品所言的公报私仇,也不是见死不救,而是有心无力,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并不在他这个大军统帅身上,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看中已经提过。

那么,历史上导致杨令公被俘、殉国的凶手都是谁呢?其中一个是之前我已经做过介绍的监军王侁。尽管他的级别不如潘美和杨令公,但他不但是西路军的监军,还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心腹。故此才能无视潘美、杨令公这两位战绩卓著的名将,下达错误命令,导致杨令公之死。

其实,除了王侁之外,杨令公事件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尽管在这一事件中的有关他的记载并不多,但从结果来看,他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王侁,是导致杨令公被俘、殉国的另外一个罪魁祸首。他的名字,叫做刘文裕。有关他的故事,出现在《宋史》当中,下面就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刘文裕,字以宁,保州保塞人氏,祖父名叫刘正,曾在后晋担任过幽州营田使兼平州刺史。刘文裕的父亲名叫刘審奇,曾任武牢关使。刘文裕是刘審奇的次子,早年担任过殿直、弓箭库副使、秦州和陇州巡检之职。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刘文裕以军器库使一职与通事舍人王侁一起镇守石岭关,两年后又被晋升为儒州刺史、高阳关都监等职。到了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他又奉命调往三交地区,并加领顺州团练使一职。而此时三交地区的宋军主要将领便是潘美和杨业。

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此时刘文裕就在潘美、杨业所在的西路军中,他的身份也非常特殊。《宋史·杨业传》载:“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杨业副之,以西上閤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这也就意味着除了王侁之外,刘文裕也是西路军的监军之一。

在导致杨业被俘殉国这一事件中,刘文裕所起的作用,《宋史》的记载较为简略,只是说他附和王侁的决定,但在《宋史·杨业传》杨业殉国后,宋太宗颁布的一份诏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群帅败约,援兵不前……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由此可见刘文裕也是这一事件的元凶之一。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仅仅一年之后,刘文裕的罪责不但被全部免掉,还被宋太宗召回京城重新为官,并先后担任了右领军卫大将军、、端州团练使、容州观察使等职,官职比以前上升了三级。

究竟是何缘故让害死杨业的刘文裕官运亨通呢?《宋史·外戚传》中道出了其中的奥妙:“简穆皇后即文裕祖姑也”。这个简穆皇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奶奶。按照这个关系,刘文裕是大宋的皇亲,难怪赵光义会对其网开一面。

参考书籍:《宋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