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陝西人孟某、閆某經過預謀,在互聯網上先後註冊了“加州草地”、“宜華人婚介網”、“KISSES2008婚戀網”等網站,並製作發佈了虛假的外籍男性徵婚信息,同時僱用員工在世紀佳緣等婚戀網站上搜集徵婚女性的聯繫方式,向徵婚女性發出可以介紹外籍單身男性的信息及成功結婚的案例,誘使被害人註冊成其網站會員,後又以成爲其網站鑽石會員,可以看到外籍男性的詳細信息爲名,誘騙被害人交納3000元到其指定的銀行賬戶。類似犯罪嫌疑人張某這種在婚戀網站上詐騙的案例不在少數,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與世紀佳緣有關的案件有2000多個查詢結果,涉及到與詐騙有關的刑事案件有750多起。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監管缺失……婚戀網站或淪爲詐騙高發區實名認證形同虛設、監管缺失……婚戀網站或淪爲詐騙高發區

本報曾報道的婚戀交友詐騙案,張某自稱家裏有礦,詐騙共計40餘萬元。

實名認證形同虛設、監管缺失……婚戀網站或淪爲詐騙高發區

半島記者 李珍

5月20日被年輕人稱爲“表白節”,這一天有婚戀網站發佈了相關相親數據。然而,看似甜蜜的網戀,可能不光藏着幸福,還有不少“陷阱”。和你在網絡上談情說愛的未必是你想象中的那個人,甚至可能不是異性,他(她)跟你談話的所有內容也可能是早就設計好的模板,甚至是一套程序化的詐騙套路,這所有的處心積慮都是爲了騙你的錢財。今年1月份,杭州一名男子被世紀佳緣介紹的女友騙錢後訴諸媒體。世紀佳緣也就此事發表致歉聲明。

半島記者近日採訪發現,在青島遭遇婚戀網站上認識的異性詐騙的也不在少數。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不難發現,僅目前公佈的法律文書中,涉及到婚戀網站的詐騙案件就有上千起之多。婚戀網站長期以來廣受詬病的信息覈查不嚴、詐騙案件多發等弊病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對此,相關律師指出,婚戀交友平臺有義務對其用戶真實身份進行審覈,對與其業務緊密相關的用戶個人婚戀狀況、過往婚史等也應覈對相應信息,以保障其他用戶的合法權益。

A

身份難辨

董事長女兒?假的!

2019年1月上旬,來自杭州的小吳在世紀佳緣網站交納了10800元,成爲VIP會員。世紀佳緣紅娘爲其介紹的對象朱女士自稱是北大畢業,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女兒,小吳三天內爲其花費近三萬元。在女方不斷索要金錢後,起疑的小吳卻收到世紀佳緣的“女方身份覈實”,稱其紅娘服務對用戶關鍵身份做到100%覈實認證。但經調查發現,朱女士不但離異有兩個孩子,也並非董事長女兒,同時學歷還存在造假。吳先生認爲世紀佳緣平臺涉嫌消費欺詐和虛假宣傳。

杭州當地媒體報道後,世紀佳緣2月26日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致歉聲明並表示將會根據規定,對吳先生的服務紅娘和公關部負責人進行停職反省。此前世紀佳緣曾多次陷入實名認證形同虛設的輿論漩渦。從“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被前妻逼迫自殺”刷爆朋友圈,到“騙子出獄次月冒充警察成功註冊”,世紀佳緣的用戶真實身份認證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2017年9月份,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曾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協調推動工商、工信、公安、網監、機關職能等部門的協同聯動,推動實名認證和實名註冊在婚戀交友平臺的嚴格執行,嚴厲打擊婚託、婚騙等違法婚介行爲,建立健全婚戀交友信息平臺、婚介婚慶服務機構的行業標準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加強對個人用戶信息保護的監督執法,依法整頓婚介服務市場。《意見》出臺後,各大婚戀網站第一時間紛紛作出回應,承諾打擊婚託、婚騙行爲。然而,兩年過去了,個別平臺的承諾並沒有落實。

B

費用難退

花費萬元,不滿意不退款

青島市民曾林(化名)是一名女白領,兩年前找男朋友的經歷至今讓她覺得懊惱。“那會兒父母老催婚,爲了找對象,病急亂投醫,結果不僅沒找到合適的對象還賠了錢。”曾林笑着說,她曾經親身體驗過婚戀網站的“不靠譜”。

據曾林介紹,2017年,她30歲,工作和生活順利,唯獨缺少“生命中的另一半”。由於自己的社交圈有限,喜歡上網的她就在世紀佳緣網站註冊了用戶。“上去之後我發現,優質的男士不是很多,平臺推薦的也不是很滿意。”曾林得知,成爲VIP會員就能得到紅娘的一對一服務,並推薦匹配度更高的優質男士。隨後,曾林就到世紀佳緣青島門店花1萬多元辦理了一個VIP會員,隨後門店的紅娘也爲她安排了幾次相親。

“我發現他們介紹的這些人其實品質也不高,還有人一看就不靠譜,有點受騙的感覺。”因爲對紅娘的服務不滿意,曾林提出退款,但對方均以各種理由拒絕。如今兩年過去了,曾林也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可這個錢仍沒有要回來。

無獨有偶,市民薛先生也有類似的遭遇。據媒體報道,爲了找個靠譜的女朋友結婚,薛先生在世紀佳緣網站註冊了賬號。2017年5月,薛先生接到了世紀佳緣紅娘的電話,讓他到市南區山東路6號的門店去參加活動。活動之後,有一位自稱優秀的紅娘遊說他加入紅娘一對一精準服務,會員費爲16800元。薛先生再三考慮後交了錢,拿到了一張交款收據,在此期間,紅娘並未向他談及合同詳細內容。交費之後,薛先生簽了一份電子合同,而這份合同,薛先生於5月23日並未在世紀佳緣系統中查詢到。此外,薛先生表示,這份合同並非他本人簽字,“是系統自動生成的。”

薛先生認爲世紀佳緣沒讓他充分閱讀合同,也未給他解讀合同,而且在他提出退款之後,突然發送會員信息讓其挑選,在制止後仍然未停止發送會員信息。對於此事,世紀佳緣方面回應稱,期間給薛先生推薦過多名相親對象,但被拒絕,退款可以,但要去除部分推薦費用和系統使用費用。

C

詐騙成災

自稱家裏有礦,騙走40萬

對於曾林和薛先生來說,是消費的錢沒有得到滿意的服務,相比於那些被詐騙了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受害者,他們還是“幸運”的。

今年3月份,市南公安分局偵破一起婚戀交友詐騙案件(本報曾報道,見右圖)。涉案男子張某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同樣在世紀佳緣網站註冊併購買了VIP服務,他在網上謊稱自己是高富帥,家裏有礦,藉此結交了多名女子,並以各種理由詐騙女子共計40餘萬元。

2018年5月,一名女子到香港中路派出所報警稱被一名男子詐騙了。原來在兩人交往期間,張某多次以事業低迷期、母親生病、工作需要應酬、沒有衣服穿等理由讓女子給他轉賬、購買名牌服飾。但該女子在轉賬時發現對方名字並非張某,而且與張某相處過程中發現他說話有矛盾。一天,女子在車上發現了張某的真實身份證,質問張某後兩人發生爭執,隨後女子來香港中路派出所報案。

2019年3月5日下午4時許,市南分局民警將張某抓獲,經審問,犯罪嫌疑人張某因詐騙被判處有期徒刑多次。刑滿釋放後,張某一直無所事事。張某與妻子離婚後,通過婚戀網站尋找相親對象。張某通過這種方式,先後騙取多名女青年財物共計40餘萬元。

類似犯罪嫌疑人張某這種在婚戀網站上詐騙的案例不在少數,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與世紀佳緣有關的案件有2000多個查詢結果,涉及到與詐騙有關的刑事案件有750多起;而另一個婚戀網站“百合網”涉及的詐騙案件有250多起,與珍愛網相關的詐騙案件有244起。

D

“外籍”誘餌

僞造網站詐騙30多名女性

來自裁判文書網的一則案例頗有代表性。陝西人孟某、閆某經過預謀,在互聯網上先後註冊了“加州草地”、“宜華人婚介網”、“KISSES2008婚戀網”等網站,並製作發佈了虛假的外籍男性徵婚信息,同時僱用員工在世紀佳緣等婚戀網站上搜集徵婚女性的聯繫方式,向徵婚女性發出可以介紹外籍單身男性的信息及成功結婚的案例,誘使被害人註冊成其網站會員,後又以成爲其網站鑽石會員,可以看到外籍男性的詳細信息爲名,誘騙被害人交納3000元到其指定的銀行賬戶。二人以上述方式詐騙劉某、孫某某等31名被害人9.2萬元。孟某和閆某均被判刑。

據瞭解,劉某等31人均爲在世紀佳緣網站註冊了個人信息的單身女性,想通過網絡尋找生活伴侶。一段時間以後,就有自稱是外國男性的人通過網絡和她們聯繫,她們發現對方條件很好,就進行進一步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對方便向她們介紹“加州草地”、“老外你好”等網站,說這些網站上有很多優秀的外國男士。她們登錄網站查詢,這些網站稱其總部在美國,網站上的徵婚男士都經過他們審覈,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並介紹了一些成功案例,她們便信以爲真。

網站最初聲稱資料免費使用,但幾天後又要求其交納3000元,註冊成網站鑽石會員,纔可以看到詳細的信息。網站還聲稱將在北京組織一次和外國男士的見面會。她們爲了成爲網站鑽石會員,便分別向網站提供的孟某、李某賬戶匯款3000元,其中楊某某匯款2000元。成爲會員後她們各收到幾封外國人的來信,之後就沒有消息了。2012年10月底,這些網站就無法登錄了,她們在網上搜索後發現有很多人受騙,互相溝通後發現所謂的外國男士來信內容是相同的。

據介紹,和劉某等被騙女性聊天的其實並非所謂的條件優渥的外國男性,而是孟某僱用的女性員工。

E

謊稱“理財”

境外詐騙集團潛伏網站

2019年2月,檢察日報報道,8名青年男女在婚戀交友網站上冒充50歲左右成功男士,以談戀愛爲幌子,專門騙取中老年女性信任,得手後再以“內部消息”爲由,鼓動被害人“投資”所謂遊戲平臺,5個月內共有10多個省份20餘名被害人上當受騙。2018年12月27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餘某等人提起公訴。

2018年5月,有媒體報道,在婚戀交友網站上有人用虛假身份註冊會員,並進行了實名制認證。6名女性在一個月內,被對方以購買“上市公司原始股”爲由哄騙。受騙者累計投資近200萬元後,對方失去了聯繫。記者實測發現,婚戀交友網站會員註冊門檻較低,背後隱藏的黑產交易十分活躍: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宣稱,30元就能辦假身份資料進行實名認證,108元就能買到全套生活照和視頻。

另據媒體報道,楊陽(化名)等數十名女性在百合網上結識了相親對象,儘管對方照片、頭像以及各種認證都有,但她們還是被對方帶入了精心設計好的騙局。一般都是在接觸一段時間後,對方說喜歡做投資理財,便發來了“某某金服”的APP下載鏈接,邀請她們一起玩。在這些男子的引誘下,這些女性不斷加大投入,從幾百到幾千,前幾次都是盈利的,直到最後投入高達數十萬元充值,一口氣全輸掉了,她們才意識到受騙了,大部分被騙時間爲2018年下半年至今,這些女生的損失從十幾萬到上百萬不等。多數受騙人已經報警,絕大部分被警方以網絡詐騙立案,但個別受騙者當地警方認爲其參與的項目是賭博,不受法律保護,未予立案。

在尋找受騙者的過程中,一個叫付某的男子通過“知乎”聯繫了她們,他表示自己曾爲該詐騙公司提供服務,自己很多同鄉就在創匯金服工作。據瞭解,他被老鄉介紹到老撾去做“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工作,其實就是詐騙公司,他們最主要的兩個尋找行騙目標的渠道就是百合網和鑽石婚戀網,其他例如珍愛網、世紀佳緣網、花田網、探探等婚戀交友平臺上也有。

付某介紹,詐騙公司培訓員工如何分析受騙者的消費能力和貸款能力。此外,最重要的培訓是掌握聊天的話術和技巧,分爲初聊期、詳聊期、熱戀期、鋪墊期、切入期。詐騙公司每天都會開會進行“業務學習”,分析聊天記錄,挑選“優質客戶”,尋找“潛在客戶”。一線詐騙員工會根據聊天的程度切入話題,誘導下載詐騙APP。如果發現被騙者存款不足,還會推薦借貸平臺。受騙者在APP上會看到很多人下注的信息,其實都是內部後臺控制。

監管缺失 牛欄關貓,成詐騙集合地

2017年9月18日,民政部官方網站發佈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意見》提及,“推動實名認證和實名註冊在婚戀交友平臺的嚴格執行。”彼時,各大婚戀交友網站紛紛表示會加大管理力度,但時隔兩年,漏洞依然,問題依舊。

對於婚戀網站屢屢爆出的詐騙案件,2018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知名婚戀交友網站成了騙子集散地,無非說明兩個問題:一是部分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觀“久病難愈”,二是牛欄關貓的監管讓它們“病並快樂着”。據介紹,國內婚戀交友網站的生意,大概來自兩種需求:第一部分,是正常的婚戀交友等社交剛需。有數據顯示,我國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到了2017年,我國達到適婚年齡的單身男女已達2億。從中,大致可以窺見中國婚戀市場的發展潛力。第二部分,是流量數據、違法犯罪等“剛需”。

山東琴島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恩民表示,婚戀交友平臺,有義務對其用戶真實身份進行審覈,對與其業務緊密相關的用戶個人婚戀狀況、過往婚史信息等也應覈對,以保障其他用戶的合法權益。

業內人士認爲,按照國家規定,實名登記是最基本的要求,世紀佳緣網有義務對會員信息嚴格審查。雖然詐騙行爲與交友平臺推薦信息不實沒有必然聯繫,但婚戀網站放任虛假信息發佈,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其在會員審覈管理上的漏洞,無疑成爲“幫兇”、是多次騙局能成功的前提。王恩民也認爲,對於世紀佳緣這樣屢次被告的企業,監管部門還需要對其引入失信懲戒機制。

■網友提醒 騙子套路深,千萬別貪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