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5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上述目標。根據《意見》內容,到2020年,基於風險分析和供應鏈管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初步建立。農產品和食品抽檢量達到4批次/千人,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食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立最嚴謹的標準

食品安全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民心工程”,它既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緊密相連,又影響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國已完成5000項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發佈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持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原局長張茅此前指出,但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藥、獸藥殘留及食品添加劑等安全標準還有較大不足,產品標準缺失、滯後問題仍比較突出。

針對食品安全標準與最嚴謹標準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的情況,《意見》提出,要建立最嚴謹的標準。立足國情、對接國際,加快制修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標準,到2020年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指標達到1萬項,基本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加快制修訂產業發展和監管急需的食品安全基礎標準、產品標準、配套檢驗方法標準。完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等標準制定。及時修訂完善食品標籤等標準。

與此同時,借鑑和轉化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簡化優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流程,加快制修訂進度。完善食品中有害物質的臨時限量值制定機制。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完善配套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於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支持各方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新興危害因素的評估分析與管理決策。

到2035年,食品安全標準水平進入世界前列,這是《意見》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提出的總體目標。“《意見》的出臺,對我國整個食品行業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在此之前,我國在食品安全這方面雖然也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但卻沒有這麼詳細的“路線圖”。從《意見》內容可以看出,無論是在整個時間表的設置,還是在具體細則方面的把控都非常明確。《意見》整體對於目前我國食品行業所存在的不足、出現的亂象,做出了一個精準的部署。

在朱丹蓬看來,對於產業端來說,《意見》對整個中國食品產業結構的提升起到一個非常好的支撐作用。對於消費者來說,在頂層設計方面,明確市場主體責任,《意見》也對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強而有力的政策保障。

實施最嚴格的監管

秉着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意見》提出,要實施最嚴格的監管,真正起到“把關人”的作用。具體來看,要嚴把產地環境安全關,實施耕地土壤環境治理保護重大工程。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開展重點地區涉重金屬行業污染土壤風險排查和整治。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大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根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爲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我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爲16.1%。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爲19.4%,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爲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爲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爲加強耕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此前聯合發佈通知,要求強化重金屬等污染源管控,深入推進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打擊非法排污,切斷鎘等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途徑,並切實防止邊治理邊污染。對於難以有效切斷重金屬污染途徑,且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問題突出的耕地,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應當加快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等嚴格管控措施,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此次抽檢的428043批次食品總體不合格率爲2.2%,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從檢驗不合格的項目看,仍以農獸藥殘留超標、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等3類問題爲主,分別佔不合格總數的30.7%、23.7%、22.9%。質量指標不達標占不合格總數的比例同比降低0.9個百分點。

實際上,在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中,農獸藥殘留超標屢屢被提及。爲此,《意見》強調,要嚴把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關,嚴格執行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生產和使用規定,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嚴格落實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將高毒農藥禁用範圍逐步擴大到所有食用農產品。落實農業生產經營記錄制度、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指導農戶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獸藥休藥期有關規定,防範農藥獸藥殘留超標。

食品安全溯源管理

記者注意到,《意見》還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食品生產企業對其產品追溯負責,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確保記錄真實完整,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國家建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追溯平臺,建立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追溯標準和規範,完善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加強全程追溯的示範推廣,逐步實現企業信息化追溯體系與政府部門監管平臺、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對接,接受政府監督,互通互享信息。

據瞭解,食品追溯體系是指爲了確保食品安全,由食品生產經營者將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信息進行詳細記錄、保存並向社會公開的系統。它通過確定關鍵追溯點,明確追溯的方法和要求,採用紙質或信息化手段真實準確地記錄原料把關、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儲存交付等信息,從而實現產品正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確保在發生問題時能夠查清流向、查明原因、明確責任、防控風險的目的,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事實上,目前各地已經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方面進行了部署。據瞭解,去年6月底,福建省的食品安全“一品一碼”信息追溯管理平臺已經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涵蓋食用農產品、水產品、預包裝食品等11大類。

據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實現對食品藥品監管、農業、海洋與漁業、海關、糧食、商務、質監、工商、林業、衛計等部門相關追溯數據的統一匯聚,對已經自建有追溯平臺的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實現企業追溯數據的上傳和管理。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包含了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終端銷售、檢驗檢測、政府監管、企業管理、公衆查詢等各環節內容,通過開展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可以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公衆參與”。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寅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