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丹道精要普度篇

二、普度篇

【篇前语】

本篇所谓普度,就是指武当道家要用自己的巨系统养生哲学和方法,去感化、去号召所有的人们走向自己所认识的这条道路上来。这其中包括了武当道家对人类健康长寿所寄予的良好祝愿,包括了武当道家对人类健康事业愿意作出竭诚贡献的一片衷心,包括了武当道家对人类健康长寿所介导的正确观念,还包括了武当道家所倡导的走养生健身之路,以及提醒人们对养生健身重要意义要迅速引起重视等各个方面内容,并以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精辟的哲理,热忱的态度和良苦的用心,寓普度之深情于平易近人的恳谈之中,最能唤起人们的真情实感。

本篇共收入七联诀,诀不为多,但语重情长。

联诀一

法门演忠之传 普度有情成正果;

性地习静之本 顿超无路作真人。

(孚佑帝君①联)

【注释】

①孚佑帝君:吕洞宾在道教的封号。

【联意阐解】

上联讲,法门的教理教义自古以来都是出自正直无私之心,无论其有多少学说,无论

以何等方式向人们传播,无非都是规劝世人从善弃恶,做一个善良的好人。这可以说是法门历来的一贯传统。无论什么人,只要能真心实意地听从法门这种教义的规劝,作为诸多法门之一的道家,将会用最虔诚之心把万事万物的本原道理讲给他。这就像桥梁和舟船一样,能帮助他顺利地渡到幸福的人生彼岸,让他能获取到他本来应该获取到的、用真善美的思想行为栽培而结出的真正果实。说实在的,道教的这些想法就像孚佑帝君的心一样慈善,愿意永远对那些接受这一教育的有情人进行普遍度化和保佑。

下联讲,道门之中是修道练功的地方。修道练功首要是要修炼人的性情,使其虚极而归淡泊,不生妄欲,使性返以内用,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一切在精神和肉体上因疾病困扰而感到生存无路的人,对生活已抱绝望的人,只要能虚心静性,遵循道家养生之法,坚持修炼下去,就会从无路之中寻找到生命的光明之路,就会成为一个从灵魂到肉体都十分完美的人。这样的人,与肉体完整无缺而灵魂残缺不全的人,或与灵魂完美而身体不健康的人相比,才可算得上是真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杰出的内丹修炼家被人们称之为“真人”,其本意正在于此。在古代道家的心目中,只有“圣人”一称可与“真人”同义,并认为“圣人”是“真人”的地位升高后的称谓,除此即使是倍受称赞的“贤人”也不能与此同义。当然其他什么“山人”、“羽人”、“出家人”、“道人”,与这“真人”的意思就相差更远了。

联诀二

愿人人寿域同登 且尽我青囊秘术①;

若个个邯郸梦醒 何须那紫府仙方②。

(孚佑帝君联)

【注释】

①青囊秘术:原指道家外用丹药的秘方,此指内丹修炼秘诀。

②紫府仙方:天界神仙的药方。

【联意阐解】

上联讲,只要在世上活着的人,本来都应该享尽自己的天年才对。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他的生存中都应该避免致病致灾的因素才对。道家对此,不但能寄于良好的祝愿,而更愿意竭尽全力为每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提供必要的方法措施。如果能达到这一愿望,就是将最绝密的如同“青囊秘术”那样的秘方奉献出来也在所不惜。

下联讲,通过自我努力进行内丹修炼,完全可以达到人体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这种方法本来也并不是神秘玄妙的,不要以为唯有靠什么神仙的“紫府仙方”才能得到。但是,很多人却从不知道也不懂得应该怎样按照这种简便的方法去进行修炼。有些人,一生也在追求延年益寿的方法,可他们始终不可能获得他们企图获得到的追求目标,到底还是短了阳寿,过早地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这原因在哪里呢?

这里不妨插上一段故事。

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有个青年卢生,旅途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洞宾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洞宾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困的境况。吕洞宾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这一躺下就立刻做起梦来。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漂亮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膝下有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大官。孙子一共有十几个,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但是,岁月不饶人,终于年迈体衰,皮宽骨瘦,卢生的终年到了。将死的时候,他给皇上写了封信。信中叙述他一生的功名与对帝王的忠诚。帝王看过他的信后很感动,就复信给他,希望他好好治病。可是,就在接到帝王信的当天晚上,他与世长辞了。

梦中的死,一下惊醒了卢生。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仍在旅舍,店主人造饭下进锅里的黄粱小米还未熟呢。吕洞宾老仙翁仍坐在身旁。回味着刚才做的梦,他不禁感叹地对吕翁说道:“适才的梦,真算得是一个美梦。人一生的荣与辱,穷与富,得与失,生与死,都不过如梦一样,终究是一场空,都让我领略到了,感悟到了。谢谢你了!”

说着,卢生站起来深深地向吕翁鞠了一躬,然后别离而去。

这个黄粱美梦的故事提示人们,人生的一切荣辱得失皆是身外之事,唯有生命才属于自己。有了生命获得身外之物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了生命一切欲望都是空想。所以,把身外的荣辱得失能看得淡,你就有清静心,淡泊心,你就与道有缘,你就能不假外物,以你一副血肉之躯而步入内丹修炼的堂奥。既然如此,还用得上什么灵丹妙药吗?

联诀三

脱俗归真须向吾门求觉路;

超凡入圣更宜此地问玄津。

(戒期联)

【联意阐解】

上联诀指的“俗”,是专指愚昧而言。愚昧的表现是什么呢?邪恶是愚昧的表现,也是俗的表现;常承受邪恶欺凌也是愚昧的表现,同时也是俗的表现。还可以说,不懂得正确的人生哲学,或固执己见,或人云亦云盲目从事,是愚昧,也是俗;不懂得正确的养生之道,只想着寻觅什么异术仙方,或贪食美味佳肴,或生活毫无节律,同样是愚昧,同样是俗。

所谓“真”,一方面指的是正,不左不右,不偏不斜,不歪不扭;一方面指没有假,处于自然本原状态,一是一,二是二,实实在在。还可理解为无所不晓的通达。“真”是修道人追求的高上目标,因此常把这种追求称为“归真”。

但是,凡是想“归真”的人,他却必须要以“脱俗”作为前提,如果“俗”不能脱,或脱之不净,那是永远也归不了“真”的。

下联说,能够“脱俗归真”的人,就会成为超常人的全人,这“全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真人”。而往往“俗”而难脱,常与人们不能摆脱一般庸俗人的生存习惯和生存方式有关。这即是不能“超凡”。古代通天晓地的大智者、大修炼家、大道德家,人们颂称他们为“圣人”。而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超凡”,他们如果不能“超凡”,就根本不可能“入圣”的。

全联诀总的来说,人们欲“脱俗归真”也罢,欲“超凡入圣”也罢,只要具有这种真心诚意,就尽管来找道家询问。因为,这些修道的“觉路”和“玄津”,只有道门中的高人才能给你指点得明白,解释得清楚。

联诀四

是斯人速临斯地;

非吾道莫入吾门。

(文昌庙联)

【联意阐解】

上联是说,与道有缘分的人,愿意修炼内丹养生的人,最好及早地进入这一学习领域中来。这就是“是斯人速临斯地”的意思。但这个“速”,不要误会唯有少年时就进入了这个

领域才算“速”,哪怕你六十岁七十岁,只要有所觉悟,马上采取措施行为向这一领域迈进,都可称为是在“速临斯地”,这可说是知“亡羊”而“补牢”,从来为时不晚。

下联接着讲,但是,谁不相信道,谁不愿认认真真的修炼内丹养生,那谁就准和道家不能志同道合。既然是两股道上的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那么,也就不必装模作样跨进道的门槛去。勉强跨进来也是丝毫没有作用和意义的。

由此,我们看出,武当道家历来在授徒上是有严格选择的。它从另一个侧面提示着人们,要想学修炼内丹养生,就要一心一意,扎扎实实,如果图一时兴趣或赶时髦,最好趁早不要学,因为那实在没意思。

联诀五

身在玄门意不忘颜曾思孟;

心怀大道志当学谭马邱刘。

(道院联)

【联意阐解】

上联讲,研究道、学习道的地方并不与世隔绝,人们一味认为出家人都是身在玄门不问尘事,这是不够全面的认识。其实,真正修道的人对社会、对人生都是持积极参与态度的。老子的《道德经》洋洋五千言,不就是从道讲到修身,结合修身又讲到治理国家吗?历史上不是有很多道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朝政吗?所以,古代道教在收徒时,必须教导他们要怀有忧国忧民之心,要崇尚颜回、曾子、子思、孟子那些古代圣贤,学习他们注重内心省察的优良品德,学习他们穷理尽性的扎实修养,学习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宏愿。总的来讲,要做一个报效于国家的人,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下联对应讲到,作为教徒,或作为一个有道教信仰的人,那当然他就必须有志于道的学习探讨,有志于道的领悟实践,有志于进行内丹修炼了。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比如“北七真”中谭处端、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等几位祖师,他们都具有持之以恒的“清心寡欲”大志向,以苦为乐,大智若愚,最后成为功夫很高深的内丹修炼大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生命科学实践的成果和遗产。

在这些作为榜样的著名先师之中,例如邱处机,尤为令人敬慕。他十九岁在宁海昆嵛山出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年)于陕西省宝鸡皤溪穴居七年,以乞食度日,随身携披蓑衣一件,人们都称他为“蓑笠先生”,可见他那时修道的境况是多么寒苦。但他并不以此为苦,坚志修道。后赴陇州龙门山隐居修道,境况更加艰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为龙门派创始之鼻祖。在蒙古汗国入主中原之前的金兴定三年(1219

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随行的中原人介绍邱处机法术超人,即遣使召请。1220年秋,邱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经宜化(今河北宜德),越野狐岭,东北行至呼伦贝尔,再沿怯绿连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甫下经别十八里、昌八里(今新疆昌吉)、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蓝(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霍阐没辇(锡尔河)、撒马尔罕、碣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沙勃兹),越阿姆河而南,至1222年初夏,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会见,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之旨。这次与成吉思汗会见,使成吉思汗对道家思想十分地崇敬,从而在“大元朝”入主中原后,增进了民族和解,消除了蒙古族对汉族人的残酷镇压。邱处机的这一次传道活动,被后世颂称为“一言止杀”。

本联诀着重指出,修道的内容是全面的,不但要坚志修好肉体延年之功,还要坚志修好报国为民之功,要以伟大的人物作为楷模来学习。

联诀六

清静院内习丹田之活计;

无为路上演太古之家风。

(道院联)

【联意阐解】

本联诀讲,道家追求的生命存在形式是延年益寿,而日常生活行为是以在“丹田”进行修炼内丹为主的。而修炼内丹的指导理论是按照“无为”的“太古家风”来的。

所谓“习丹田之活计”,指的就是修炼内丹。古代丹道家的“炼丹”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炼丹,后称之为炼外丹,它是用铅汞与其他矿物配制作为原料,置于鼎器之中,放在炉火上烧炼而成的圆颗粒状药物。因其色红,称为丹药。丹药分“点化”和“服食”两种,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作“点化”用。据说能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继续再炼,便可炼成能供人“服食”的丹药,认为服食了这种丹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另一种是炼内丹,就是在肉体内修养锻炼先天元气,这种“内丹”是借用炼外丹来进行比喻的。内丹修炼,通过人在清心寡欲的情况下,自我调节心、意、神、精、息、形、姿等,将体内精、气、神聚集在男子的土釜、女子的子宫所在部位(即脐下)的丹田(也称下丹田),“炼”成为自身所用的药物,借以延年益寿,并同时可以激发人体潜在功能,开发出人的智慧。“清静院内习丹田之活计”,正是指修炼内丹养生之术。

道家古代的修炼人物,有专以炼外丹为“活计”的,也有以外丹、内丹兼而炼之为“活计”的。但是,在长期的各类炼丹术与养生学结合的实践当中,有些道家逐渐认识到,炼外丹服食并不安全,甚至有害于人;炼外丹点石成金也是虚伪的,欺骗愚弄人的。因此,一

部分正统的道家就只强调炼内丹,反对和抨击炼外丹,把外丹之术视为异端邪术。他们认为,人本身具有自我康复的功能和条件,只有炼内丹,炼出先天元气来,才于身体健康真正有益,肯定了“太古家风”久经考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太古家风”的要点是“无为”。道家认为“无为”可以达到“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而“无为而无不为”归法于“自然”,“自然”就是“道”。“道”理论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道家崇尚老子,认其为道家鼻祖,所以“演太古之家风”,就是遵循老子的理论指导内丹修炼,并把它作为一个传统“家风”代代承传。

老子对于人类健康长寿的研究确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但发现了人体生存的原始动力——元气,而且还以模糊学理论,总结出元气是一种拥有能量、载有信息而不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他描述元气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一古老的科学认识观,已不断被现代物理科学实验的最新成果所证实。

联诀七

道院岂荒寒 野鹤曾啼华表月;

仙家无甲子 桃花一笑武陵春。

(道院联)

【联意阐解】

上联意思讲,常会有人以为道人所住的宫观庙宇,一年到头除过有限的香客来朝拜之外,那高山幽林里每日就仅剩下稀疏的晨钟暮鼓和群飞的乌鸦,景况一定是异常荒寒不堪。实际上这种认识可就错了!这种所谓“荒寒不堪”,如果说指的是太清静,那正是道家特意选择和造就的环境;如果说指的是太凄凉,那他就一定是没有对这种高雅境界有所体会。道家在这种环境中修真养性是何等的理想啊!人们哪曾会感受到,当那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庙院中高高耸立的雕龙旙杆上挂着一盘明洁的圆月,野鹤时而从旙杆上掠飞而去,留下几声悠长的啼叫声。“野鹤”也是对丹道家超脱凡尘、寡欲清修的一种绝妙写照。这是何等幽雅圣洁的景象,与修养内丹养生所需要的环境气氛是多么吻合呀!

下联意思讲,修真养性的道家从来不去过问岁月是否在流逝,也从来不去记忆和诉讼自己的年龄,不记得,古来道门就留下“道不言寿”之说吗?而只有当一次一次发现满山遍野桃花开遍的时候,才会淡淡意识到,这不过又是一个春天来到罢了。实际上,修道的人根本无须去过问岁月,他们不像那些过惯了享乐腐化生活的人,因害怕哪一天会突然死去,再不能继续享乐腐化而老担忧着岁月的流逝。修道之人确实显得清苦,不过这种看似清苦的生活,却奇迹般地造就了他们非常健康的身体,和身体异常舒愉神妙的内环境。他们之所以不去羡慕那桃花一笑的春天,在于他们知道,类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一笑”的“武陵之春”是常常处在他们的身体之中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