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海軍會讓中國崛起更穩更均衡

環球時報

中央軍委12日上午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遼寧艦航母編隊和新型核潛艇等裝備展示了中國海上力量的全新高度。中國捍衛世界和地區和平的能力今非昔比。

習近平強調,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任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這一論述重千鈞,既回應了時局,也有強烈歷史使命感。

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報告中說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越是接近一個輝煌目標的時候,越是承壓最重、風險越大的時候。包括強大海軍在內的強大國防對今天和今後中國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崛起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經濟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不可阻擋。中國樹大招風,這要求國防實力必須加快跟上,形成國家力量的均衡發展。對大國來說,經濟發展強勁而國防落後是一種危險的失衡,它可能誘發一些力量通過非經濟手段對華謀求競爭優勢的非分之想,以及將那些想法付諸行動的衝動。

海上力量是大國現代軍事力量最活躍、日常承重最多的部分。一國縱有千軍萬馬,但重要時刻站到最前沿的往往是海軍。海軍的技術十分複雜,而且很昂貴,要靠國家實力的長期澆築和提煉。強大的海軍只屬於大國,它既體現一個國家發展的存量,也是其當下國運的寫照。

中國的海軍發展一步一個腳印,這次閱兵告訴國人,我們這些年增加的軍費沒有白花,中國經濟實力的一部分正在迅速轉化爲海軍實力。而且可以想見,我們今後做這種轉化的能力將越來越強。

大國維護和平的邏輯與中小國家是不一樣的,中國必須實事求是地把握我們面對的安全現實,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造成不怒自威的和平之師。這個任務的確很緊迫,我們需要與時間賽跑。

外界經常有“中國軍事威脅論”的鼓譟,中國人對它們切不可上心。那種論調是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利於世界和平角色的錯誤定位,也是對中國大國地位的一種歧視。

把中國海軍建設成世界一流,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看看外界一些人對中國參與每一個海外港口建設盯得有多緊,他們對中國海軍在海外設立後勤補給點有多敏感,就知道我們建設藍水海軍還面臨多少裝備以外的阻力。另外,讓中國海軍作爲國家威懾力的工具和砝碼進一步“活”起來,需要積累大量經驗。

如何在和平崛起的大前提下向外部宣示中國堅決捍衛國家利益的意志,讓外界對中國致力於世界和平的責任感與我們對戰略挑釁決不姑息的決心產生合二爲一的認識,這些都是中國的重大戰略命題。

世界有的海軍中還有二戰時期軍艦的身影,而中國海軍12日的參閱艦艇一半以上是十八大以來新列裝的。中國海軍走得很快,我們相信它也會走得很穩,不斷實現全面成熟。當中國海軍逐漸走向大洋深處時,那個過程一定是中國更安全,世界更和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