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谁也不知事情将会怎样发展,赵君宋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绝境,觊觎朱家的一半家产,所以不惜火中取栗为朱佑明开脱。朱佑明拥有家产百万,许诺如果赵君宋能够让他出狱,愿意分他一半家产。

小说:明史案中的官场潜规则

再说朱佑明,自然也受了不少酷刑。在庭堂上与吴之荣当面对质时,吴之荣抓住《明史》上的“朱史氏即朱佑明”一条。咬定朱参与修订逆书。朱佑明有口难辩只得大把花钱打点,才勉强保住性命。

不久,朱佑明被压回杭州,与原湖州府学教谕赵君宋关押在一起。朱佑明知道赵是首先站出来举报《明史》违逆的人物之一,必定不会处死,说不定还会有赏。朱佑明拥有家产百万,许诺如果赵君宋能够让他出狱,愿意分他一半家产。朱佑明是南浔首富,他的一半家产可不是小数目,赵君宋当然表示要尽力营救。

当时谁也不知事情将会怎样发展,赵君宋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绝境,觊觎朱家的一半家产,所以不惜火中取栗为朱佑明开脱。

赵君宋知道朱佑明的罪证在于吴之荣后来增刻上去的“朱史氏即朱佑明”一条,而自己购买的初刻本上根本没有“即朱佑明”的字样,这是证明朱佑明无辜的铁证。所以赵君宋在审讯时便为朱佑明开脱:“此书不完全,书中姓名也不正确。犯人有书一部,其中朱史氏下面并无‘即朱佑明’等字。”清兵马上押着他回家取了他保存的那套《明史》,查了一下,果然赵君宋所言不虚,这一来搞得吴之荣很被动。吴之荣当初为了集中力量打击庄、朱两家,他把书前的参订名单和序文页码都撕去,又在书上做了手脚,很有可能因为伪造证据、诬陷他人、扰乱社会秩序而被凌迟处死。而朱佑明可以因此无罪赦免,赵君宋举报有功也会被释放出狱。

但吴之荣毕竟是训练有素的老油子,他眼珠子一转,又抛出一条朱佑明有罪的证明说:“书版上张张印有“清美堂”三字,与朱家堂屋上“清美堂”匾上的字体一模一样,狡辩有什么用?”于是主审官派人到湖州南浔镇,从朱家门厅上取得“清美堂”牌匾送到杭州。朱佑明虽然竭力申辩,却已经无力回天。这个买来的牌匾,本来想靠它骗骗人光大门楣,没想到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而赵君宋贪图朱家的一半家产又害了更多的人。赵君宋提供的全本《明史》,将参订者名单和作序者全部公布出来,朝廷立刻派人前去捉拿案犯。康熙二年的正月二十日清晨,湖州城门关闭,官府将书中有名字的所有各家各色人等全部抓起来了,仅在李令皙家就抓了100多人,连在他家拜年作客的人也未能幸免。

再说朱佑明想通过赵君宋找条生路,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越陷越深。无路可走之下,朱佑明仗着家资殷实,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把目光投向了手握重权的浙江巡抚朱昌祚。这个时候案子已经进一步扩大,朝廷借此打击江南富户和士子的态度也很明确,朱佑明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无罪释放,只要不被处死就是万幸了。所以他托人通过朱昌祚的连襟央求只要能够“一身流徙,不累家口,不致籍没”,愿意出5万两银子。朱昌祚这些封疆大员,大来大去惯了,也不遮遮掩掩,直截了当地说只要银子到手,马上竭力营救,从轻处罚,最多只是流放,并且是很近的地方,不株连全家。这与其他获死刑和被抄家的相比,已经强出百倍。一来一往,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让朱佑明有些怀疑是否钱给得太多了。就在这个时候,朱佑明儿子的妻兄王羽提出可以向满人图赖求援。图赖和主审的两位刑部大员关系很好,只要3万两就能搞定。朱佑明有了这条线索,对朱昌祚这边就冷淡了。官场潜规则向来是一客不烦二主,朱昌祚听到朱佑明另托他人,到手的银子飞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发誓要给朱佑明一点颜色看看。于是,本来已经自认受骗的朱昌祚推翻前议,又想办法使图赖无法施救,最终使朱佑明的金钱战术落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