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他做的梦总是不好的,他也总说,为什么在梦境中我都不能轻松呢。《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的第三幕,是另一个梦境或现实,这取决于观众自己的理解。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4月29日,我终于等来了这个日子,相信太多的人和我一样,渴望着他能再次带来令华语戏剧圈感到惊喜的作品。

许久没有他的新作,在这点上,他不算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但是部部精品。

难,这是我从他排练以来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字。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该剧中国演员 郄意(排练照 摄影: 王犁 下同)

来自五个国家的演员,母语都不是英语,将会以各自国家的语言自说自话。

该剧法国主演 Amel Alexis

从召集演员到集结团队,再到排练,演出。他既是导演,又是翻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既当爹又当妈。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丁一滕和波兰主演 Katarzyna

这样一个颇具国际范的剧团齐聚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短短半个月,他凭借一己之力,打磨一部新作。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该剧波兰主演 Katarzyna

1

聊到这部剧的创作初衷,他说一次和朋友的聊天,让他有了排演西方经典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想法。从酝酿故事,到打磨剧本,到波兰初见雏形,再到现在的上海首演。一年多的时间,他将自己的全部都付诸于这部剧中。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把命都献给戏剧的人。

科学怪人?工业革命催生下人的异化?残酷无情的怪兽?这是玛丽•雪莱笔下的恶魔。

可是我分明听到了一个蒙受家庭阴影的女孩和他挚爱的男友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紧紧相拥,直至燃烧的故事。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这是我对于这部剧的第一印象了。

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巡演期间,他随身带着两本书,一本是夏目漱石的《心》,还有一本是大卫•林奇的自传《与火同行》。波兰的戏剧人在"人类马赛克戏剧节"上,看完他的第一版《弗兰肯斯坦》后,称他为中国的“大卫•林奇”。

他酷爱大卫•林奇的电影。《双峰镇》《穆赫兰道》《妖夜慌踪》……阴暗却真实。一切无非和梦境,欲望,性有关。

诗歌,电影,文学,歌词,他总能从一切能让他兴奋的事物中找到灵感。

《梦的解析》应该也映射了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为了让梦境成为科学有据的叙事体,他还邀请了心理学专家一同参与剧本创作。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他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他做的梦总是不好的,他也总说,为什么在梦境中我都不能轻松呢?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该剧俄罗斯主演 Helena 与波兰主演 Kasia

筹备剧本期间

他赶早班机,极度疲劳时还在和戏剧构作翘翘和朱丽抠每一个人物。

他一次次的和文学顾问Lissa邮件,认真的修改每一处译文和细节。

他打飞的来上海看罗伯特•威尔逊的《睡魔》,他说他极致的舞美设计能给自己带来灵感。

他找来北国剧社的一群孩子,排演了学生版的《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最终呈现的时刻…….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2

我好久没有在一部戏里这样哭过了。我承认,哭的一部分原因不只是因为戏,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丁一滕。好像是看之前就做好了"你得哭啊"的架势了。

戏结束了这么久,我还是不愿意再把自己拉回那几个晚上的特定情境下,再次置身于剧场压抑的90分钟里了。回想起来已经很艰难了,更不用说将感受写下。我知道我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这部戏,我不能,因为我被牵扯进了太多的现实里,如果说纯粹的看戏剧本身,那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观众。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剧照(摄影:王犁)

冰与火的概念,是他灵光乍现的灵感,我记得他说:“当一个人经历了极寒坠入无底的黑暗,下坠的越来越快。相反他会感觉到温暖,然后就会燃烧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将冰与火的概念融入创作,就像他说的,冰与火本就是世界的两极,就像人性的善恶,我们始终在悬崖边徘徊。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关于这部戏,我脑海中有这样几个词,不知道能不能概括: 性侵,嗜血,噩梦,光怪陆离,人性两极......

开场的15分钟在大厅,寓意着现实世界,一切都是丑陋扭曲的。倾斜的桌椅,餐具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洋娃娃,粉色玫瑰。薇朵僵硬绝望的微笑,母亲痛彻心扉的哭声,父亲变态扭曲的爱,歇斯底里。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杨小乱)

演员阿卡贝拉人声,指引观众进场。我有心理预期,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的走进这个痛苦破碎的梦境。

X型交叉的舞台设计,镜面的布景,映射出无数虚虚实实的光影,观众已经进入了一场迷幻梦境。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薇朵:我本应该早点死去,却不知为什么活到今天。当我在这间牢房里无论如何得不到安宁,又无论如何也冲不出去的时候,便发觉对懦弱的我来说,最容易办到的事,就只有自杀了。那股总是揪住我的心不放的神秘可怕的力量,总是攫住我的心不肯放,虽然在一切方面堵塞了我的出路,却单单为我自由地敞开了死的大门。(引自夏目漱石小说《心》)

我们总是不喜欢做梦,做梦意味着睡眠不深。梦境再美好也是假的。做梦总会让人身心疲倦,噩梦还会久久萦绕心间。

薇朵在崩溃的边缘用梦境实现自我保护。可是相反,痛苦在梦境中放大,不堪的现实被血淋淋地撕开。希望粉碎,散落一地。从此,她的梦境中再无阳光.......在梦里,她看到了父亲被曾祖母侵犯,看到心爱的人被夺走…….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塔苏)

梦中的男孩也不再是那个亲吻她,拥抱她,喜欢读她的诗的人。他变成了嗜血,原始野蛮的怪物。初将人世,他像一个温顺的孩子蜷缩在薇朵的怀抱,贪婪着吮吸她身上的气息。

她叫他石心。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他愿意为薇朵改变,在大师的教化下,学习唱歌,学习用筷子吃饭,学习行走,学习说话,学习穿上衬衫和裤子,学习吃西红柿,克制嗜血的欲望。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石心从原始的野蛮人逐渐成为有理性的人类,当他终于高呼出薇朵的名字的一刻,我已然哭成一个泪人。

我心疼他剧中的每一个人,从出世的一刻起,就被一种无法挣脱的宿命牢牢钳制着。薇朵一次次看着挚爱的人死去。遭到继父侵犯,母亲只能一次次劝她忍耐,忍着。石心诞生于一个迷乱颠倒的诡异梦境,他的一切本就是一场悲剧。他不是薇朵要找的人,也不能给她带来慰藉。

薇朵被迫接受父母的命令,造一个跟自己一样可怜的女怪物。可是,最终出现的这个女怪物却跟薇朵所设想的一切都是相反的。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 塔苏)

薇朵:我不愿意她有天鹅般修长的脖颈,我不愿意她有嶙峋深邃的锁骨,我不愿意她有丰满白皙的胸脯,我不愿意她有芦苇般瘦削的臂膀,我不愿意她有柳枝般柔软的腰肢,我不愿意她有婀娜轻盈的双腿,我不愿意她纤细的手指戴着戒指……

当石心终于有了妻子和孩子,一切似乎圆满结局,无法承受的痛苦还是降临.......

薇朵杀死了妻子和孩子。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薇朵:我看到了黑暗中的你们,又从你们的眼睛中看到了我。从你们的罪恶开始,到我的罪恶结束,像一个轮回,又像一场梦。我以为我握着的是天使羽毛制成的笔杆,却原来我握住的是魔鬼的三叉戟。

极致的爱与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根本无法分离。我们终其一生不过被裹挟在二者的斗争中。在梦境中,薇朵遭遇着苦痛的同时,父亲难以启齿的伤痛也被揭开.......而他们其实都背负着罪恶,唯有死亡才能解脱。

所有的一切巧妙的编织在一起,有因有果,无限循环,像莫比乌斯环的诅咒。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薇朵:他说他会带我去一片美丽奇幻的土地,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始终紧贴着地平线往返运行,闪耀着永恒的壮丽光辉,在那里,太阳对我也会洒下温暖的阳光…他说没有永远的黑暗,极夜之后就是极昼,光明终将会降临……他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引自玛丽•雪莱小说《弗兰肯斯坦》)

我被这部戏中沉重的发问和自白折服。诗一般优美的文字,像一记记重拳打在胸口。从始至终,我的眼泪断线一样的掉。

面对石心痛苦的发问,一切都还是迷雾,我们找不到错误的源头,找不到这一切罪恶的始作俑者,想不起光亮是在哪一刻慢慢远去。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 塔苏)

石心:我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了,我此刻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锥心的痛苦将一去不返,我将以豪迈的气概登上那火葬柴堆,在熊熊烈焰的烧痛中以苦为乐,心欢情悦。灼灼的火光将渐渐熄灭,我的灰烬将将随风飘入大海,我的灵魂将得以安宁。(引自玛丽•雪莱小说《弗兰肯斯坦》)

石心最终慢慢脱下衬衫和裤子,露出原始的皮囊。不带着一丝眷恋,爬进火葬柴堆,红色的火光吞噬一切。

出生,向善,幸福,苦难,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尘归尘,土归土,

让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重获解脱。”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摄影:王犁)

惨白的一束光照在薇朵身上,她在尸体堆里慢慢起身,茫然四顾......

3

痛苦,残忍,极致。为什么他的戏总是不轻松,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抛弃了以往作品的喜剧性元素。

他说,也许是因为他越来越不快乐了,起码做戏是这样的。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西红柿从斜坡上滚下,俨然一道血色的瀑布(摄影:王犁)

可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还愿意看不轻松的作品。他坚持自己的本心,希望不仅仅给观众呈现痛苦本身,他希望疗愈观众,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他愿意剖开自己的内心来做戏,宁可赤裸血肉,还原残酷本身。他自己也总说,做戏时心像被谁揪住一样,绞着痛。演完了,心又一下子空了,像被抽走了某个东西。

《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的第三幕,是另一个梦境或现实,这取决于观众自己的理解。经历了绝望痛苦之后,我们总会一言不发的沉默。一家三口看似快乐的做着游戏,然而画外音依旧是第一幕的台词......梦醒之后,现实依旧冰冷,光亮何时才能温暖众生

......

最后两场的观众很幸运,散场之后能领到两颗小番茄,这是他的好友吕彦妮给的建议。看完这样一部戏,走出剧场,吃着红色的小番茄。他希望观众能感受到更多。

末场结束,他说,这场梦结束了,感谢所有帮助他筑梦的人,相信下一个梦,不会远的。

他还在飞速成长着,我很庆幸自己能亲眼见证这一切。每一部戏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蜕变。

他甚于常人的柔软,敏感,注定意味着他在这条路上以惊人的速度,越走越远。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剧组全家福

最后我想引用导演的话:

祝愿剧中的人物最后都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罪恶和苦痛,能够得到宽恕和解决,最终得到爱的沐浴,因为他们本应生活在一片美丽奇幻的土地上,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始终紧贴着地平线往返运行,闪耀着永恒的壮丽光辉,在那里,太阳对所有人都会洒下温暖的阳光…


祝愿所有人


《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

Frankenstein:The Dream of Ice and Fire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被称为中国的“大卫•林奇”,丁一滕造了一场梦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