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些,據美國財政部最新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發現,包括中國、沙特,印度,開曼羣島、巴西、德國、泰國等多個央行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或正在連續拋售美債,這些都在說明,《貨幣戰爭》一書的作者Jim Rickards日前預測的“全世界正在接近貨幣冷戰的重大轉折點”正在發生——一場看不見硝煙的“隱形經濟戰”或許已經開始。

換句話說,美國經濟是靠發債驅動動的,但是包括中國,日本等美債主要債權國持債額沒有跟上美國發債的步伐,這意味着無論是否有貿易摩擦,大型海外買家已經逐步減緩了,而美債又是美元的核心根基,這背後是一場看不見的全球儲備貨幣戰。

當國際貨物交易增長陷於停滯、經濟保護主義抬頭、一國的財政收益就要靠競爭對手的損失來實現時,貨幣匯率戰就會變得特別激烈。

我們大家所熟悉的貨幣戰即爲依據本國經濟需要強行拉昇或降低本國匯率,使得主權貨幣國家不得不緊隨其後進行強制干預的操作手法。比如,從牛頓奠定金本位制、美元取代英鎊、 隱形廣場協議、歐洲貨幣危機到近期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都屬於貨幣戰。

圖片來源marketwatch

而本週敘利亞的經濟和金融環境快速惡化,特別是在伊朗和土耳其陷入美元荒的背景下,導致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三國的貨幣正遭遇嚴重危機——本幣匯率因種種原因都出現了大幅度貶值,換句許說,本文提到的貨幣戰事實上早已經在這三國打響。

我們注意到,本週以來俄羅斯金融市場陷入動盪,俄羅斯股市、匯市、債市遭遇連環拋售,俄羅斯主要股指RTS指數創四年最大單日跌幅,俄羅斯國債拍賣取消,俄羅斯5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利率則創下去年8月以來新高,盧布兌美元雖稍有反彈,但本週三曾一度失守65關口,單週最大跌幅近12%;同時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本週三也一度刷新歷史新低4.1935,今年以來已經累積貶值近8%;伊朗貨幣里亞爾在最近兩週內兌美元貶值了20%,市場緊急選擇買入外匯(美元等)來對沖資產貶值風險。

對於投資者來說,據統計,在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上榜的27位俄羅斯富豪中,有26人身家縮水,一天縮水近160億美元。同時,市場投資者在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的金融市場形成了恐慌,這也就給了美國等華爾街大鱷們以做空的可乘之機。比如,2017年10月,土耳其里拉暴跌6.6%和金融市場的突然發生“教科書式的閃崩”崩盤,就引起市場一片恐慌和嚴重踩踏。

土耳其擺脫美元發行人民幣債/ 圖片來源leftovercurrency

而這背後 ,在美銀美林(BofA Merrill Lynch)貨幣研究負責人David Woo看來,變化中的全球貨幣戰正在演變爲一個“隱形經濟殺手”,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全球經濟供應鏈的增長可能達到了極限,甚至可能會發生逆轉。而實質上是,美國爲了控制全球資本的流向,即讓更多的美元資本流入美國,降低其美元赤字風險,實際目的是爲了美元,而美元的背後是石油美元和各國央行的核心資產儲備美債——而美債又是美元的核心根基。

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走勢

而中國經濟GDP數據料暗示人民幣匯率尚好,甚至會進一步走高,我們注意到,與經濟增長相伴的,是從去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走高,人民幣兌美元上個月觸及6.2418元,這是2015年8月以來的最強水平。德銀在今年初估計,受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及穩定的人民幣匯率吸引,2018年流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外資將達7000億元人民幣。(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