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創造,它不是戰與和的理念,而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理念。馬克思出於解救苦難人民的想法,便創造了共產主義。

我們人類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戰與和,因爲想要搶掠別人,因此便要去“戰”。因爲感受到戰爭的苦難,因此便想到了“和”。

戰與和,便成爲了思想。羅馬擴張版圖,蒙古稱霸世界,德意日繼承了羅馬的“法西斯”精神,都是一種“戰”的思想。而宗教大多是善良的,他們都有“和”的思想。佛教開創者釋迦弁尼說,戰敗者自然十分慘痛,戰勝者要時時提防別人報復,都是不好的。由於基督教是因爲猶太人民要逃離埃及而創立,所以它也是一個善良的宗教。也是不鼓勵戰爭,只是當別人來進犯時,才揮戈一戰。伊斯蘭教是默罕穆德看到阿拉伯各民族混戰不已而創立,更加是提出了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偉大理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神州大地上,戰與和,一邊是日本,一邊是中國。一邊是最野蠻的民族,一邊是最善良的民族。在抗日戰爭中,兩邊同時存在於中華大地,但是他們都沒有要置對方於死地。日本要瘋狂掠奪中國,但是沒有想着要滅絕中華民族。中國一直在苦苦抗爭,但是也只是聲稱要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而沒有喊過要殺光日本鬼子。但是日本鬼子並非仁慈,他們爲了讓中華民族屈服,而在南京屠殺了上百萬軍民。而中國軍民也並非不仇恨日本鬼子,在戰鬥過程中,中國軍人是不喊“繳槍不殺”的,他們會直接將日本鬼子消滅掉。

而中國共產黨在要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同時,還在追隨着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創造,它不是戰與和的理念,而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理念。馬克思並不是突發奇想,創造了共產主義。他也是基於人類以後要怎麼做,才創造出了共產主義的。當時德國的封建資本主義制度非常黑暗,德國工人的命運非常的悲慘。馬克思出於解救苦難人民的想法,便創造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不一定適於一羣富人,一羣富人是不一定需要共產主義的。但是假如一個社會中,存在着一羣貧苦的百姓,他們沒有土地沒有生活的資源,他們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還是得不到溫飽,那麼共產主義將可以解救他們。

那麼到了極大富有,所有苦難中的人民都被拯救出來了的那一天,我們又該使用哪一種社會制度呢?馬克思爲我們設計的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那麼又是否還有第二種社會制度呢?

在極大富有的社會里,人們要去追求什麼呢?人們需要的是什麼呢?人們衣食住行都已解決,每個人都會幸福快樂嗎?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喜愛,看電影、旅遊、藝術活動,每個人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應該就是我們希望的和需要的。

那麼社會上誰來生產和勞動呢?這個世界上除了喜歡玩的人,應該還有喜歡生產和勞動的人。人們在遊玩的時候得到快樂,在看到莊稼豐收的時候也會得到快樂。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一天,應該也會有許多人願意投入到勞動之中。

這其實就是一種“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過這更加的自由,將會是一種更自由地盡所能,更自由地取所需。到了那時,人們有各取所需的權利,也有各盡所能的權利,而不是義務。因爲到了物質極大豐富時,已經會擁有大量的機器人,社會已經不一定需要你盡所能了。但是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滿足你盡所能的想法,你能力不夠,社會還應該培養你,直到你能夠真正地爲人類做一些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