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近170年历史的史密森博物学院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体系,作为全新的文化名片、产业平台和旅游目的地,以其庞大的泛博物馆群为载体,促进了国内与国际的互动交流,同时打造出了一个集合旅游、影视、教育、艺术等文化产业的平台,带来庞大的游客规模,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消费,博物馆群与文化、旅游、产业和城市互动关系非常紧密。阿姆斯特丹泛博物馆群一方面以其特色的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促进遗产的研究,吸引高校、研究所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行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发展,成为遗产研究的重要平台,弘扬、发展和提升当地优秀文化,是荷兰的文化之都。

在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佛山正式接过了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广东活动主会场的大旗。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主题下,佛山博物馆的数量和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截至今年4月,佛山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128家、美术馆81家,总数达到209家。在博物馆速度与总量快速增长之时,从国内国际视野来看,佛山这张文化“软实力”的牌成色到底如何?能否为公众带来更好的文化体验?甚至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更深层次内涵上,能否率先探索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命题?

接过2020年的大旗,佛山距离博物馆之城还有多远?

多个城市打出“博物馆之城”的“王牌”,

佛山以何跑赢?

刚刚卸任故宫博物馆的单霁翔先生,在论述博物馆和城市文化的关系时曾强调说,现代社会的城市文明程度,不是以城市有多少商店、多少宾馆、多少高楼大厦等来衡量的,而是以这个城市拥有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的规模和数量来衡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群,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是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国内很多城市都看到了这一点。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早在2008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就制定了《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昆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昆明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博物馆,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造100座博物馆,把昆明建设成“博物馆之城”。

紧接着,2010年3月,古城西安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西安建成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的发展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使博物馆的总数突破100家,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也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奋斗目标,到2016年博物馆要突破100家,此后,河南省洛阳市、陕西省大同市等地也纷纷提出这一建设目标,创建“博物馆之城”,构建类型齐全、多元多样、承载城市记忆的博物馆体系。

“博物馆之城”已然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张王牌。

在传统意义上,博物馆的职能主要是研究、教育、传播与展示的功能,现在,强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强调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博物馆职能的变化,凸显出来。从新的职能出发,博物馆的功能内涵、藏品构成、展示形式、空间范围和经营方式等,都在不断拓展。

接过2020年的大旗,佛山距离博物馆之城还有多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界总结和回溯这些城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过程中,会提到几个共通的问题。首先,博物馆不等于建房子,它首先是耗资巨大的项目,在建设方式上,昆明提出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引资人予以奖励“论功行赏”的办法,而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成为多个城市在打造博物馆之城中提出的共同思路。而在建成后,博物馆不是一个藏品的“大库房”,它对布展与后期运营专业度的要求又非常高。

广州博物馆研究专家程存洁认为,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专题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鲜明的行业文化特征、地域文化特征,符合博物馆社会化、专题化、多样化的发展潮流,也是社会更加开放、经济更加繁荣的“一面镜子”。

如果从“这面镜子”折射出的佛山企业生态来看,佛山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热潮涌来,企业和民间的积极性正在被激发出来,在实体产业兴盛的这座城市,博物馆不但是企业品牌内涵的集中表达,更成为具有教育主导和消费附属功能的产品,成为企业的独特标识。在这一点上,广东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汉陶馆、明善陶瓷博物馆等由行业企业兴建的主题博物馆陆续开放,成为行业新潮流的重要指征。

接过2020年的大旗,佛山距离博物馆之城还有多远?

“陶瓷是佛山的一张重要名片,目前佛山综合类的陶瓷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希望佛山陶瓷收藏家群体等都能将好的藏品亮出来,积极丰富佛山陶瓷行业博物馆的馆藏与内涵。”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纪文瑾表示。“事实上,博物馆群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非常讲究专业性的领域,需要更多专业力量的加入和培育。在硬件搭建起来以后,如果能够持续重视软件的建设,比如研究团队、策展团队、讲解员队伍等的建设,不仅会真正带动一座城市博物馆事业的勃兴,博物馆体系的集群效益会持续凸显出来。”

博物馆做成文化产业平台,

佛山可否探路文化产业城市的共舞?

有识之士提出,一个真正的博物馆群,应该能够参与到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随着活态博物馆、开放式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创新型博物馆的涌现,博物馆的建设空间需要不断被突破。而博物馆要真正成为城市的文化品牌,在城市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博物馆藏品的“成色”与质量,提高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比如有没有更丰富的展示与互动手段,延伸博物馆的功能,这个至关重要。”广州美院教授魏华表示。

接过2020年的大旗,佛山距离博物馆之城还有多远?

石湾陶艺学会会长赵淋认为,博物馆可以探索让当代人以更容易接受,甚至喜闻乐见的方式接近历史文化,而社会博兴的各类事业和产业,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动能,博物馆可以成为大众旅游的目的地和新兴创意经济的策源地。

“新一代博物馆人的使命已然不同以往,肩负着文化推广的重要职能。”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推出带有自身特色的文创品,包括与艺术家合作,推出“文房四宝”等文创品,希望市民和游客能把它们带回家。而结合新年期间备受市场关注的佛山陶塑的重要门类——生肖陶瓷展,该馆还开发出年宵动物形象的“利是封”、“笔记本”等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纪念意义的文创衍生品。

但这其中,也有博物馆人士向记者感慨,在佛山的博物馆走上一圈,能够带走的文创衍生品少之又少,地方博物馆缺少故宫博物院那样的大IP,在文创衍生品的开发推广中,感觉困难重重。“整体而言,目前,佛山博物馆的文创品开始还处在亟待发力的阶段,数量单一,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推广营销渠道等等,都亟待注入新思维、打通多个环节。”

其实还不仅仅是文创品开发的困境,在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背景下,以打造博物馆之城为切入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这让人们对博物馆之城的打造,充满更多期待。而事实上,放眼世界知名的泛博物馆群,这些博物馆体系其实更多发挥了文化产业的平台作用。

接过2020年的大旗,佛山距离博物馆之城还有多远?

不妨来看看阿姆斯特丹的泛博物馆群。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星罗密布着超过50家博物馆,从著名的梵高美术馆、国立博物馆、性爱博物馆、荷兰国家海事博物馆、郁金香博物馆、喜力啤酒博物馆,到新奇的猫博物馆、眼睛电影博物馆、手袋与箱包博物馆、奶酪博物馆等,俨然一个博物馆王国。

这些博物馆类型丰富,但大多小而精、小而专,涵盖展览区、互动区、博物馆商店、餐厅和咖啡馆等多元功能,在展示方式上体现互动性与体验性,例如喜力啤酒博物馆精心设计了4D“酿酒坊”体验馆参观体验馆,游客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喜力啤酒的发展历史和生产过程,参观结束后还可畅饮喜力啤酒。

在经营方式上,阿姆斯特丹各个博物馆大多设置博物馆商店、餐厅等可以产生额外收益的功能,在门票收益之外增加博物馆营收。

阿姆斯特丹泛博物馆群一方面以其特色的文化遗产为主题,通过博物馆的建设运营,促进遗产的研究,吸引高校、研究所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行遗产的研究和传承发展,成为遗产研究的重要平台,弘扬、发展和提升当地优秀文化,是荷兰的文化之都。更为重要的是,阿姆斯特丹泛博物馆群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人前往参观,带来巨大的旅游效益,促进着城市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

再来看看美国的史密森博物学院。拥有近170年历史的史密森博物学院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体系,作为全新的文化名片、产业平台和旅游目的地,以其庞大的泛博物馆群为载体,促进了国内与国际的互动交流,同时打造出了一个集合旅游、影视、教育、艺术等文化产业的平台,带来庞大的游客规模,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消费,博物馆群与文化、旅游、产业和城市互动关系非常紧密。

史密森博物学院包括 19 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国立动物园以及9家研究机构,保管着1亿4千多万件艺术珍品和珍贵标本,其中640万件已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供观众在线赏鉴,建筑空间上涵盖了传统的室内博物馆与户外动物园、雕塑园等不同空间类型,形成了藏品多元、规模集聚的泛博物馆群。

在展示方式上,史密森博物学院秉承“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的理念,开发了丰富多样的展厅互动活动。在经营方式上,史密森企业专长于市场营销、运营、零售、媒体和教育体验,负责整个学院的运营零售、媒体、产品开发、特许服务等业务,具体包括杂志集团、27家纪念品商店、11家博物馆餐厅、3座巨幕影院、邮购的史密森图录、史密森旅程等,灵活的经营方式为博物馆群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记者】阎锋

【摄影】阎锋

【作者】 阎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