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

但是到最后,孩子往往没长成父母期望中的样子,没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就一定要从原件上找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所有孩子的身上,几乎都有父母的烙印。

一般来说,以下这几类父母,即使付出再多也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01

袒护纵容型的父母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把孩子当做宝贝,掌上明珠。

不但特别宠溺,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往往采取袒护纵容的态度。

使孩子逐渐养成了小霸王作风,变得自私自利,变得任性霸道,没有是非观念。

去年,一则“女子被8岁男童摸臀,上前理论反遭羞辱”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在上海迪士尼门口,一位年轻姑娘被一个8岁小男孩(可能)不小心摸了屁股。

姑娘便说了小男孩几句,结果被小男孩的三位家长推搡辱骂。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没被人摸过?”

“长这个X样,谁稀罕摸你屁股啊!”

小男孩的妈妈还顺手抄起一个草帽向姑娘的脸连甩三下。

路人劝说,不要打人。

小男孩的妈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打,关你屁事。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小男孩一家硬是不承认小孩摸了姑娘屁股,一直袒护这孩子。

最后保安出面解决,由于造成的影响太大,家长才不情愿地赔给姑娘1000元钱,但是没有道歉。

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比孩子更熊的家长。

也许她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

在以后的成长中,孩子会觉得随便摸异性的屁股是对的。

因为父母就是这样告诉他的,试想这样的父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吗?

父母一味地袒护纵容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

因为父母过分的袒护,孩子变成性格缺陷者,这是父母想要看到的吗?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第二张脸。

对于父母来说,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孩子,都不如先让孩子有教养,这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第一课。

所以,家长要自我反省,不再袒护纵容,要措施得当,教育得法。

02

过度掌控型的父母

父母都是伟大的,也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

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付出,其实早已把孩子弄的遍体鳞伤,苦不堪言。

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过于上心,恨不得一手主宰孩子的人生。

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态度强硬,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着。

父母带着控制欲的爱,看上去很美好,实际却有毒。

在这样高压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很反感,毫无自由可言。

有一段时间,朱雨辰妈妈的事件刷屏,让人为过度掌控型的父母捏一把汗。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妈妈说自己每天都会给他榨果汁,一天两瓶,必须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子带回去给她检查。

朱雨辰拍戏时,妈妈跟着她跑剧组,儿子在哪里就跟到哪里;

不让他接古装剧武打片,因为不想看见他被人打;

看到朱雨辰做饭,会心疼他劳累,埋怨自己没有在他身边给他做饭;

监视朱雨辰的微博,把儿子的每一句话都抄在本子上。

除此之外,她还干涉儿子的感情。

朱雨辰带女友回家,她觉得女孩穿着暴露,坐沙发扶手仪态不雅,就强迫他们分手。

她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物极必反的,这样过度的爱,实在让人窒息。

朱雨辰只能无奈地说,自己受母亲的影响已经太深了,无法改变了。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深远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嵌进孩子的性格、习惯、说话方式当中。

朱雨辰他虽然嘴上不认同母亲对自己过度的掌控,可是行为方式却与母亲如出一辙。

他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也会每天坚持喝养生果蔬汁,被同龄人吐槽像个老年人,在选择伴侣方面也逐渐被他妈妈同化,变得更加苛刻、追求完美……

朱雨辰性格消极,遇事隐忍,总是保持这一种很丧的生活状态。

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最佳轨迹生活,但却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等到意识到了,孩子心理缺失的那一块已经永远补不回来了。

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吗?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为了孩子的将来,请父母及时放手,这样你的孩子才会真正的长大成人。

帮助孩子变得强大,让他以后的人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

03

热衷攀比型的父母

中国有个最完美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自己家的孩子怎么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经常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比不过了就郁闷、生气。

甚至还会对孩子发脾气、挖苦孩子。

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其实是在严重伤害孩子。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位女孩站上了天台,她想向自己的妈妈抗议。

女孩说: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妈妈:我觉得你的性格需要打击,不然你会飘。

女孩:我说了,我的性格不适合激将法,你们却总是打击我,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差。

妈妈: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你。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要推你一把。

这位妈妈甚至对女儿说:你这么差,学霸怎么会和你做朋友?

在妈妈的眼里,女儿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女孩在台上泪奔,闭了闭眼睛表示无奈,转身下台。

她的好闺蜜抱着她安慰,说你也是我别人家的孩子。

原来这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最喜欢的学霸,在她的生活中、在她妈妈的口中,同样不缺“别人家的孩子”。

哪怕她成绩优秀,次次都名列第一名,可是她妈妈还是经常说她:“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一句话,就把她所有的优点都抹杀了。

在父母的眼里,压力就像弹簧,孩子会越挫越勇,可是很多时候并不会如他们所愿。

日积月累,孩子只会养成习惯性的自我否定。

不管别人怎么认可自己,都会认为“这不是真心的,只是客套话”。

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永远不肯夸奖一下自己,只会去看到“别人都比我强,我再努力还是不如别人”。

适度的比较也许能催人奋进,但过度攀比带来的却是伤害。

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还是少一些攀比吧!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时刻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

但请各位家长们记住: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孩子不应该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只是帮助孩子,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