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新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調研數據顯示:42.5%受訪的90後每週在家做飯次數少於4次,且每月在家做飯少於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齡段的兩倍以上。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表示,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消費結構和觀念都發生着變化,人們在家做飯或者就餐的比例在逐步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準成品銷售越來越多,代餐、簡食受到歡迎,外賣代替了大量的家庭就餐需求。

外賣不但在搶奪午餐的市場,而且在滲透晚餐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晚餐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8萬億,按歐美、日本的外賣滲透率達到30%的比例來算,晚餐外賣的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4萬億。

外賣市場這塊蛋糕,還在日益變大,我們一起來看看餐飲外賣8個發展趨勢。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外賣點單原因TOP10

全時段


隨着90後與00後逐漸走向社會,互聯網原住民的他們,帶來的是懶人經濟更大的上升空間。

他們是受宅文化、懶人經濟影響最大的一代人,他們更熱衷於使用在線外賣平臺,來滿足日常飲食需求。以外賣形式解決下午茶、宵夜的人羣日益壯大,外賣向全時段消費方向發展。

全品類


未來,外賣品類逐漸多樣化。

外賣消費主力80後、90後,對於外賣的消費場景和需求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外賣商戶能夠針對用戶的不同消費場景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正餐外賣、西餐外賣、快餐外賣、休閒餐外賣、特色菜外賣等不斷湧現,不僅僅火鍋也可以外賣,異國料理也可以外賣。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多樣化


在線餐飲外賣配送品類不再侷限於餐食,而是越來越多樣化發展,從餐食外賣到生鮮水果再到商超、鮮花等各式各樣的日用品,配送的品類將更加豐富。而且,配送服務形式也會更加多樣化。

標準化


餐飲外賣會越來越規範,餐飲外賣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體系將逐漸出爐,同時與國際接軌。

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運營規則的制定,外賣平臺的規則也逐漸趨於完善。

綠色化


以往出現過的“外賣不乾淨”、“黑心作坊做外賣”類的新聞在今後會越來越少,餐飲外賣往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從線下加工、外賣包裝、物配工具等多方面進行健康升級。從外賣的製作到配送,都會選擇更加低碳綠色環保的方式。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外賣平臺加入新零售佈局


未來,外賣平臺或將成爲新零售佈局的重點環節。

各大外賣平臺與線下零售的聯繫將更加緊密,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等紛紛入駐外賣平臺,實體零售藉助外賣平臺擴充線上渠道。

外賣平臺也有佈局新零售的意圖,餓了麼加入阿里新零售佈局,美團業務體系也正向“線上+線下”方向佈局,餐飲外賣平臺的經營品類會得到擴充。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48.1%的受訪用戶偏好使用在線外賣平臺的超市/網購配送服務,同時,42.0%的受訪用戶偏好使用在線外賣平臺的生鮮水果服務。

依託新零售業務進行盈利,是外賣行業實現商業模式轉變的表現。

目前,在新零售的表現中,美團除了主營餐飲外賣業務,還相繼推出面向消費者的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包括生鮮超市及其他非餐飲外賣服務。

更多人工智能技術加入餐飲外賣


近幾年的外賣技術創新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並逐漸成爲後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利用智能送餐車、機器人、無人機配送等,不斷提升配送效率,迎合持續增長的外賣需求;

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外賣平臺不斷提升其智能配送系統,綜合考慮到用戶、商戶體驗,判定出配送最優的方案,提升外賣配送人員的調度效率;

藉助地理信息、平臺累積數據,預測外賣需求,實現精準營銷;

利用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算法,餐飲外賣越來越精準化,對消費者羣體行爲的把握,對餐飲產品、路線等供給會越來越明確,實現高度信息化條件下的多環節精準對接。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美團,應用AI和LBS技術打造的外賣超級大腦——O2O實時物流配送智能調度系統,針對不同配送場景智能調度,讓訂單與騎手可以智能匹配,確保運力系統處於最優狀態。

此外,美團還發布了無人機配送開放平臺,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應用到外賣配送場景,2018年試運營,2019年計劃實現片區規模化運營。

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新科學技術將在線餐飲外賣行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結合高新科學技術,外賣效率進一步提升。

未來,會有更多人工智能技術加入在線餐飲外賣配送和服務中。

外賣將逐漸往三四線城市下沉


從區域來看,一二線城市一直是外賣的主要陣地,引領着外賣市場的發展。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人口衆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拿餓了麼來看,餓了麼C端交易平臺覆蓋1400多個城市,用戶量超過1.3億,即時配送平臺——蜂鳥,註冊蜂鳥配送員300多萬人,自有配送員超過6000人。

在餓了麼覆蓋及美團覆蓋的城市中,大部分爲新一線城市。

但外賣行業發展至今,一線城市競爭激烈,面臨着一波又一波的品牌更換,市場基本飽和。

隨着外賣的滲透速度越來越快,從一二線轉移到新一線、三四線,從市中心轉移到城郊區,外賣市場的整體下沉會更加明顯。

三四線城市及縣級行政區還可大有作爲,外賣行業規模將持續擴大。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外賣平臺的壓力


運營成本和人工費用增加


以美團外賣爲例,當時針對央視財經的報道,美團方面的工作人員就出面表示:平臺提高佣金主要是因爲公司的運營成本和人工費用的增加。

美團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餐飲外賣總交易金額和日均交易筆數仍舊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率已經較2018年上半年的數字下降不少。

同時,餐飲外賣一直是美團點評的主要營收來源,而2018年第三季度,餐飲外賣收入佔總收入的58.6%,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大力度補貼,一直是外賣平臺的主要動作,補貼企業、補貼消費者、補貼產品。

例如,美團平臺的獲客成本爲一次點擊2.87元,大部分由美團承擔;我們在美團下單時,滿減、折扣、買一贈一等常見的優惠活動,大部分也是由美團承擔。

除此之外,美團自身的引流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人工費用的增加,可以從騎手和員工的費用支出看出來。

拿員工來說,美團望京產業園裏養着3萬名員工,IT身份,起薪5萬。美團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這些員工來保障,但也帶來了鉅額的人力成本。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燒錢補貼已成過去,盈利問題提上日程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外賣平臺也面臨着增長方向和方式的轉變。經歷了前期的補貼戰之後,外賣平臺的盈利問題也被各家提上日程。

對於美團來說,從其上市以來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美團整體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美團2018年第三季度經調整虧損淨額24.64億元,同比擴大157.92%。

美團提高抽成,有來自資本方的壓力,提高抽成、減少虧損的結果之一是股價的提升。美團在上市前,補貼的財力來源是十幾輪的融資,屬於被動,上市後想辦法提升股價,則是主動開源節流了。

餓了麼在與口碑合併爲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之後,其對外進行了獨立融資。

意味着要對外證明其未來的業務前景、盈利空間。今年1月初就有消息稱,口碑平臺近期將開啓商業化。

從3月開始,商家在口碑平臺使用套餐售賣、手機預點單等服務,將按照平臺所帶來的實際交易額繳納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率。

而此前,商家入駐口碑的所有服務是免費的。

商家如何優化自身?


平臺規則變化後,外賣應該怎麼做,商家如何優化自身呢?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曾談道:“品質外賣正在成爲人們追逐的重點。我們要通過品質化、精細化、多樣化等多種方式提升用戶體驗,爲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優品質的外賣服務。”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1、理性看待:線下線上融合

外賣的本質是爲消費者提供服務,以節約他們的時間和體力成本,相應的,消費者要付出金錢達到交易的平衡。

既然外賣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那麼迴歸理性、健康可持續發展就是未來的主要方向了。過去,在外賣紅利期,有不少商家沒有實體店,純靠線上掙錢,如今,這種做法不僅不被允許,而且,要想經營好外賣業務,線上線下必須一體化發展。

如何迴歸理性,裴成輝認爲,線下流量決定了線上流量,要將線上線下融合起來做外賣,二者達到平衡和互補。

如果沒有線下流量,線上也不可能好;線下好了,線上就是不打折,也一定會好。

如果線上價格過低,則會搶線下的流量,等於是商家自己打自己,線下的競爭力轉移到線上就是“承租力”,線上線下同價纔是做品牌的正道。通過一些免減手段首先把量拉起來的方法,實則是不可持續的。

未來外賣的場景化、體驗感、和堂食的結合將會更深入,一體化是一種趨勢。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2、專注品質:以用戶體驗爲核心

隨着外賣的普及,消費者越來越趨於理性消費,平臺補貼不再的情況下,一定是品質取勝。

那些沒有實體或者簡陋實體的外賣店將很難生存,外賣這一領域會越來越往成熟健康的方向發展。

堅持以品質爲導向,以用戶體驗爲核心,纔會永遠不失消費者的青睞。

對比外賣抽成提高之前和之後平臺對頭部品牌的抽成力度,我們不難發現,抽成的規則,實則是向品牌商戶傾斜的,品牌商戶是品質和流量的保證。

商戶若想在平臺上長期發展,首先得保證品質,而後形成品牌效應帶動流量的增長。未來,外賣的基礎設施和政策會愈發完善,外賣從業要求門檻越來越高,流量中心化會逐步走到頂點。

餐飲消費趨勢研究:“空巢青年”不願做飯外賣商機暗藏哪些商機?

3、精細運營:學習流量變現的原理和方法

平臺上的外賣收入,全靠流量在支撐,那麼,懂得流量邏輯,就是經營好外賣業務的重中之重。要搞明白線上獲取流量的方法論,要知道平臺排名規則的動態算法,因爲這是門店線上流量的主要來源。

在流量投放開始前,首先要對產品的核心客羣做數據分析,找到他們在線上的觸點,然後設計相應的引流方法,同時要針對不同渠道的流量做好流量轉化的配套方案,這樣才能把流量玩轉。

未來,一二線城市的總訂單量不會有大幅度提升,但客單價會有提升,這是平臺的訴求。

外賣還會持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而在五六線城市會出現外賣爆發期。

面對這種發展趨勢,不光是平臺需要互聯網思維和數據運營的能力,每個置身其中的餐飲人都需要學習流量變現的原理和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