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禮 2016年4月14日,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航天專家梁思禮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梁思禮(1924.8.24-2016.4.14),廣東新會縣人,梁啓超之子。

194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學士學位;1947年獲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郵電部電信技術研究所技術員;1993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禮曾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他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研製中首次採用新技術,爲向太平洋成功發射遠程導彈試驗作出重要貢獻。他對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闢論述,成爲航天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者和學科帶頭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導者和奠基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中國老教授科教興國獎等。其代表作品有《梁思禮文集》、《向太空長征》等。

作爲梁啓超最小的兒子,1929年父親逝世時,梁思禮還不到5歲。他被家人叫做“老白鼻”,這是梁啓超對他的暱稱,由Baby(寶貝)一詞音譯而來。

儘管生在北京,但梁思禮赴美留學前,幾乎都是在天津度過的。1941年中學畢業後,便隨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國留學。到美國僅兩週後,珍珠港事件就爆發了。日美宣戰讓他失去與家庭的聯繫和經濟來源。梁思禮曾回憶說,自己到餐館洗碗、當侍者,擔任游泳場救生員等。

1949年獲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後,梁思禮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放棄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邀請,毅然回國投入到祖國建設中。這樣的選擇並非意料之外,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46號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築,是梁啓超伏案奮筆的地方——飲冰室。他在這裏寫的“人必真有愛國心,然後方可用大事”,指引了子女未來的路。

“父親對我的直接影響較少,幾個哥哥姐姐都受過父親言傳身教,國學功底屬我最弱,但愛國這一課,我不曾落下半節。”梁思禮曾說,儘管早年喪父,但他從父親那繼承的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愛國。將“馴火史”總結爲“失敗者之書”

1960年,“東風一號”仿製成功後,臨危受命的梁思禮開始着手中近程地地導彈的設計和試驗任務。1962年3月21日9時5分,“東風二號”點火發射,最終因爲導彈產生橫向彈性振動和發動機管道起火,導致發射失敗。

“導彈冒着白煙,搖擺不定,爆炸於發射陣地前300的地方。”這樣的描述在梁思禮的報告和演講上被反覆提及。對於一位“馴火者”來說,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寶貴得多。

梁思禮將自己的“馴火史”總結爲一本“失敗者之書”:1967年,首批“東風二號”戰鬥彈抽檢三發考覈飛行試驗,其中兩發發射後連翻幾個跟頭落地;1974年11月,長征二號發射返回式衛星失敗,原因是穩定系統的速率陀螺的輸出電纜中斷了一根導線……

正是無數次的失敗,讓梁思禮開創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學。2006年9月9日,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創造了16次發射全部成功的紀錄。梁思禮自始至終參與了長征二號系列火箭的研製工作,他開創的學科成爲火箭安全飛行的堅實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