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俄羅斯“軍隊-2018”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國防部如期與蘇霍伊公司簽署了第一批蘇-57生產型的採購合同,但數量只有……兩架,將於2019年開始交付。同一天(8月22日)俄國防部也“慷慨”地賦予米格公司6架米格-35的訂單,用於裝備俄空天軍“雨燕”飛行表演隊,取代其老舊米格-29。

  這兩種新型戰鬥機的首批採購數量讓人大跌眼鏡,在“軍隊-2018”開幕前,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曾引述聯合飛機公司董事長尤里·斯柳薩里的話說,俄國防部將在論壇上籤訂12架蘇-57的合同。至於米格-35,在2017年的揭幕儀式上前俄空天軍司令維克多·邦達列夫曾信誓旦旦地宣佈,米格-35“將在未來幾年中取代俄空天軍的所有現役輕型戰鬥機”……慘淡的採購數量凸顯出俄羅斯的經濟困難現狀,俄國防部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但與蘇-57和米格-35這對難兄難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伊爾庫特公司的蘇-30SM作爲非嫡系“側衛”改型卻始終順風順水,俄國防部表示在2018年底前將繼續與該公司簽訂36架蘇-30SM的購買合同,這批飛機將分3年交付。從2012年至今俄國防部已經訂購了116架蘇-30SM,加上這36架就是152架,使蘇-30SM成爲近年來俄空天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新型戰鬥機,超過蘇-35S的98架和蘇-34的124架。

  如果加上印度、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國購買的的蘇-30MKI/MKM/MKA/SM,那麼該機的總訂購數量就超過了500架,成爲產量最大的“側衛”家族成員,伊爾庫特公司以非嫡系身份成功完成了對蘇霍伊公司的逆襲。

  那麼,蘇-30SM爲什麼如此暢銷呢?

  這首先要感謝印度。伊爾庫特公司下屬的伊爾庫茨克飛機制造廠在1995年開始研製蘇-30MKI時,該機只是一個專爲印度研製的外銷項目,其三翼面氣動佈局、N011M無源相控陣雷達、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技術都源自蘇霍伊公司的蘇-27M大改,當時還遠未成熟。印度投入的數十億美元研製經費幫助經濟困難中的俄羅斯企業發展成熟了上述先進技術,爲推力矢量型“側衛”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12年3月,伊爾庫特公司完成了蘇-30MKI/MKM/MKA出口型戰鬥機訂單後,該機的生產線面臨關閉境地,這是因爲俄羅斯國防部傳統上只從蘇霍伊公司下屬的共青城飛機制造廠和新西伯飛機制造廠訂購“正統”蘇霍伊戰鬥機。爲了幫扶伊爾庫特,俄國防部決定先從該公司訂購30架蘇-30SM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直到找到下一個出口客戶。蘇-30SM脫胎自蘇-30MKI,基本上是後者的俄羅斯國產化型號,只是使用俄製航電取代了該機的法國和以色列制航電。

  但蘇-30SM服役後出色的表現給俄空軍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蘇-30SM的研發成本早已被印度消化,因此該機的俄國防部採購價格僅爲3000萬美元,遠低於蘇-35S的近5000萬美元。因此俄國防部一發不可收拾,至今持續訂購了152架。

  其次從技術水平上看,蘇-35S的確在飛控、雷達、電子戰系統、空戰性能上比蘇-30SM更加先進,但兩者之間差距並沒有明顯被拉開,同屬俄標4++代。但與2017年下半年才完成第二階段國家試飛的蘇-35S相比,蘇-30SM是一種早已經成熟的機型,裝備部隊後就能很快形成全部戰鬥力。

  最後蘇-30SM作爲一種雙座戰鬥機,其雙座構型除了能提高該機執行復雜空空和空地任務的效率外,該機還是一種合格的教練機,後座具有複式操縱系統和全套座艙顯示器。所以大量裝備蘇-30SM有利俄空軍培養和維持一線戰鬥機飛行員隊伍規模,待俄羅斯經濟好轉批量裝備蘇-57隱身戰鬥機後能實現順利過渡,不至於造成人才流失。(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