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文件

鲁牧屠管发〔2018〕9号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关于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

各市畜牧兽医局: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我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69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及《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农加发 [2018]2号)要求,经研究,在全省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畜产品加工业以畜产品为原料进行直接加工、再加工,即与产业与养殖业血脉相连,又与工商密不可分,特别是带动了上下关联产业食品、物流等的发展,是畜牧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对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培育了一批标杆企业,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但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顺应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相比,畜产品加工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优质绿色健康品牌产品缺乏,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有待于重塑;生产标准化覆盖面有限,屠宰加工集中度不高;涵盖屠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冷链配送体系亟待完善;品牌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公信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等。目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大力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对于促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畜产品加工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畜牧业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灵活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我省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力争实现主要目标

到2020年,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显著增加,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

——质量品牌明显提升。打造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国内知名畜产品加工品牌,生产出更多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畜产品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比重显著增加。

四、努力完成四大重点工程

(一)稳步推进畜产品加工业高端化工程。加快传统屠宰企业改造升级,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改扩建基础设施,更新屠宰设施设备,购置必备的仪器设备等,建设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屠宰行业基础设施,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优势。继续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活动,主攻“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提升屠宰行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化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升级。鼓励引导屠宰企业推进畜禽皮毛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挖掘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

(二)积极打造畜产品加工业园区聚集化工程。立足当地畜牧业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体系化物流配送和营销网络为一体的畜产品加工园区。鼓励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按照“加工有规模、布局有规划、园区有名称、组织有机构、管理有制度、运行有效益”的“六有”标准,结合“胶东半岛肉禽、沿高速公路奶牛、沿黄肉牛肉羊、鲁中南生猪、黄河三角洲草业”的五大产区产业布局,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加快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向主产区聚集,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前伸后延、打造全产业链,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

(三)培育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融合化工程。创新畜产品加工业模式和业态工程。将畜产品加工业纳入“互联网+”现代畜牧业行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引导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积极开展“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格局,为我省畜牧业由大到强转变、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创新开展健康肉供应链建设优质化工程。以“生产(绿色)要健康,健康才生产(屠宰);冷链配送健康,健康肉传递信任;可追溯引健康消费,健康肉APP快乐生活”为内容,全面改造提升畜牧食品产业链各方面各环节,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问题。以健康肉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推进健康肉品牌与集体用餐单位、商超对接,将产品品质与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始终,实现健康肉品牌传递信任,让消费者透明消费、赋能(可视、体验和赋码)消费。2020年,全省 60%以上的大中城市猪肉及猪肉产品达到健康肉标准;健康肉品牌产品成为城市大众消费的优先选择,在大型商超等流通主渠道、学校餐厅等集体用餐单位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五、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县(区)畜牧兽医部门要把畜产品加工业摆在重要位置,把推动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发挥好牵头作用,履行好规划、指导、管理和服务等职能,加大项目、资金、资源整合力度,优先向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倾斜。要结合当地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开展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促进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畜牧业及产品加工等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信贷、贴 息、基金、担保、PPP 模式、保险、期货等各种金融工具,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积极推广政银保合作模式,推进财政促进金融、保险支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积极构建财政和金融协同支持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加工业支持保护政策。

(三)强化公共服务。积极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工投资贸易、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对接,充分发挥东亚畜牧所等平台交易功能,加强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引导山东省健康肉供应链发展联盟、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质量、安全和吸纳就业等责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四)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大力宣传促进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实施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支持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发展的良好氛围。集中宣传一批绿色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等畜产品加工业新业态的典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畜产品加工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营养、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2018年8月15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2018年8月15日印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