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000億,百度兇猛的背後

元旦後的第一天,百度發佈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2018年百度營業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元。

“2018年我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展,都在不斷加強用戶的信心和公衆的認知:那個能夠做出好產品、那個受用戶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

李彥宏回顧了2018年的成績,稱“搜索+信息流”不斷加深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簡單搜索承諾永不放廣告,依託AI技術呈現最簡潔的搜索結果;好看視頻不僅把內容做得有趣,更把內容做得有意義;小度系列產品在大大小小的購物節成爲京東、國美等平臺的銷量明星;智能駕駛技術在中國市場一騎絕塵。

“只要堅持技術改變世界的理想,恪守‘用戶至上’的天條,聚焦目標、風清氣正,百度的價值就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客戶所認可!”

聽財小編承認,李彥宏所言大部分屬實,但就目前的真實情況來看,李彥宏的那句“那個能夠做出好產品、那個受用戶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言之過早。

1000億的自信

2018年全年的財報尚未出爐,但就李彥宏公開信中所宣稱的超1000億營業額來說,2018年的百度無疑是成功的,比起2017年全年的848億元增長了18%以上,這對處於低谷中的百度來說,實屬難得。

百度的增長都來自哪裏呢?

2016年,今日頭條現象級竄起,信息流廣告得到明證,百度的信息流功能隨即再次上線,此後,搜索+信息流即成爲百度營收增長的關鍵來源。

在2018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彥宏提到,信息流廣告和搜索廣告目前都爲廣告商帶來了可觀的回報率。“相比較而言,信息流廣告會對預算調整更爲敏感,因爲很大一部分信息流廣告與品牌相關。除此之外,信息流廣告往往較搜索廣告而言會有更快的增長。”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信息流廣告和搜索廣告也確實爲百度撐起了營收的大旗。

今年以來,百度的日活量獲得明顯增長,今年3月,百度App日活躍用戶達1.37億,同比增長18%;6月,信息流主陣地的百度App平均日活用戶達到1.48億,同比增長17%,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30%,信息流業務視頻內容同比增長270%。而到9月份,百度App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1.61億。

信息流不僅帶來鉅額營收增長,就現有數據來看,其利潤效率也相當可觀。據不完全統計發現,2015年百度業績高亮時期的利潤率是48%,到2016年跌至16%,而到2018年,這一數據開始逐漸回升,今年第一季度百度的利潤率爲22%,二季度25%,而到了第三季度,在銷售成本和三費普遍增加的情況下,百度的利潤率仍然上升至43%。

實際上,爲了獲取這些成績,百度也付出了相當的金錢與努力。據統計,只在第三季度,百度流量獲取成本(TAC)已經達到了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爲人民幣5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1%,主要由於渠道和推廣營銷支出增長,此外,短視頻在信息流中推出也讓百度的帶寬成本有一定增加,第三季度的同比增幅爲18%。

總的來看,2018年是百度極其成功的一年,營收與利潤都迎來了大幅增長,尤其是在這個經濟寒冬裏,這樣的增長更顯難能可貴。

但與此同時,百度的問題也依然扎眼,比如競價排名依然存在,AI業務還是一個無底洞,百度的營收結構遠未如李彥宏所言的那麼理想。

戒不了的競價排名

當然,如果只是金錢上的成功,李彥宏也不會有那麼足的底氣說出那句“受用戶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很大程度上,百度做到了“‘搜索+信息流’不斷加深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簡單搜索承諾永不放廣告,依託AI技術呈現最簡潔的搜索結果”。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或者說,百度已經轉型成功了麼?

自2016年魏則西事件發生之後,百度的信譽面臨着破產的境地,而競價排名無疑成爲了衆矢之的,隨後,國家網信辦聯合多部委入駐百度進行調查,要求切實整改,百度也宣佈對醫療業務進行調整。

事件曝光後,媒體進行了深度調查,發現網絡營銷收入幾乎是百度公司的全部收入,其中競價排名收入的佔比最大,而來自於醫療行業的收入佔據了40%左右,莆田系醫院則是主力軍。

經過2016年一整年的輿論發酵,輿論重壓之下,百度對全部醫療類機構的資質進行了重新審覈,對2518家醫療機構、1.26億條推廣信息做了下線處理。

但這並不表示百度放棄了競價排名,當用戶在PC端,或者移動端上搜索“腎虛”、“精子質量”、“胃痛”等關鍵詞時,競價排名的廣告依然會撲面而來。

今年5月份,有網友在PC端百度搜索“德邦”,排名靠前的就是德邦的官網,但是在移動端搜索,排名靠前的卻是長得跟“德邦”幾乎一模一樣的“付德邦”廣告。

營收1000億,百度兇猛的背後

9月6日,有着“話題女王”之稱的著名作家六六,通過個人微博怒懟百度,稱自己本來想用百度搜索上海美國領事館官網地址,不料出來好幾條都是廣告鏈接,於是激烈吐槽百度CEO李彥宏,直接質問:“你是做搜索引擎還是做騙子首領?”

六六這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的熱烈回應。大家紛紛擺出自己也曾遇到過的相似經歷。對此百度也是反應迅速,在六六微博發佈僅數小時後,便在“百度推廣”官方微博上公開致歉。

而且,從6日晚開始,用百度搜索“上海美國領事館”等關鍵詞時,六六在微博中展示的廣告鏈接已不見蹤影,其他有關機構等的搜索結果也真實有效,不復之前的滿屏廣告。

作爲空降兵的陸奇曾表示,爲了百度的名聲應該堅定幹掉某些垂直行業的競價排名廣告,“這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只會有收入上的影響。”但陸奇的主張遭遇了四位百度高管的聯合抵制,最終的結果是陸奇淡出百度的權力核心。

而這一調整,直接爲百度帶來了上百億美元的損失,因此也間接證明了,競價排名收入對於百度的重要性絕對不可小覷。

百度之前發佈三季度財報也顯示,百度第三季度總營收爲人民幣282億元(約合4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其中,網絡營銷營收爲人民幣225億元(約合32.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

這其中,又有多少是備受詬病的競價排名所帶來的營收呢?聽財小編還不得而知,但相信數字定然不小。

AI業務遠未開始賺錢

2017年1月17日,百度宣佈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任百度集團總裁和COO。

陸奇上任後,很快主導了百度內部一系列業務結構調整,並規劃出“主航道+關鍵使命”的四象限,人工智能和信息流及搜索業務一起,成爲百度的主航道。受此影響,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胡玥、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等諸多高管在一個月內陸續出走。

陸奇也提出“All in AI”的口號,開啓百度轉型之路。

但在16個月之後,隨着陸奇的離任,百度的“All in AI”口號也被雪藏了起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彥宏和百度依然把AI作爲制勝未來的主要砝碼,而且還會不斷加註。

但即使身爲BAT中的B,百度在AI的瘋狂燒錢模式之下,依然無法從容應對。

一方面,人工智能業務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落地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僅Apollo的啓動投資就超過2000億美元,DuerOS開發平臺的落地,智能音箱等硬件需要源源不斷的補貼。

另一方面,搜索和信息流業務仍然在總收入中佔據近八成,需要用2C業務補充AI的鉅額開支,從而達到平衡。

以百度Apollo計劃在2017年推出爲時間標誌,2017年當年度,百度的研發費用達到129億元,較2016和2015年直接增加27%;而在2018年的前9個月,百度的研發費用已經達到112億元;相對應的包括AI在內的等其他業務營收佔比,在第三季度財報中卻只有20%。

在AI業務方面,截至2018年9月,DuerOS智能設備激活數量已經達到1.41億,語音交互次數超過8億次。

雖然DuerOS已經先後進入多家主機廠的前裝市場,但是在Q3財報電話會議中,李彥宏表示,DuerOS的整體商業化要等到2020年才能實現。

現在,百度的AI業務收入暫時只能列到財報中的“其他收入”裏,根據第三季度財報,百度第三季度其他營收爲人民幣57億元(約合8.33億美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80%,但卻只佔總營收的20.21%,而且這部分收入主要是來自“愛奇藝會員及其他業務增長”。

也許,百度也感受到了AI業務巨大投入和短時間內難以盈利的壓力,在2018年年底,李彥宏發佈內部信,宣佈“ 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爲智能雲事業羣組(ACG)”、“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從而完成了To B方向的架構調整,將雲計算視作重點、把“技術”一詞提了再提,也終於開始追趕阿里和騰訊的節奏。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百度拿着2018年超過1000億元的成績單,聽財小編相信其內心還是會有不少的顧慮,AI商業化何時落地?如何擺脫競價排名的營收方式?青黃不接之時,拿什麼支撐百度的千億美元市值夢?

這些問題,都是百度需要回答,而且還不那麼好回答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