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長焦鏡頭相信很多讀者都不會陌生,更長的焦段能夠拍到更遠處的景物,同時能夠帶來更淺的景深效果,因此長焦鏡頭在拍攝遠景及特寫時非常好用。然而,受本身焦段、製造工藝成本的限制,大多數長焦鏡頭的體積都比較大,價格也相對較高,這讓很多想體驗遠攝的新手玩家傷透了腦筋。

不過,並非所有長焦鏡頭都是那麼遙不可及,例如像佳能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索尼 E 55-210mm F4.5-6.3 OSS 這兩款微單長焦頭,憑藉不俗的規格、小巧的體積和親民的售價,成爲了很多攝影初學者的熱門之選。那麼這兩支輕便長焦,誰是更好的選擇?筆者在本文中進行了對比測試,以供各位讀者選購參考。

注:爲方便閱讀,兩款鏡頭名稱在後文中分別簡寫爲佳能 55-200 與索尼 55-210,並且分別搭配佳能 EOS M6 與索尼 A6300 微單機身進行對比。

· 外觀對比 規格相似體積不同

拿到佳能 55-200、索尼 55-210 這兩款輕便長焦鏡頭,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們各自的主要規格。焦段、光圈這些核心參數上,兩者並沒有多大差別,均是 F4.5-6.3 的光圈,也都覆蓋了常用的中長焦段。同時,兩款鏡頭均支持光學防抖,最大放大倍率和最近對焦距離基本一致,並且分別適配佳能、索尼的 APS-C 畫幅微單機身,核心規格可以說完全對等。

在覈心規格參數上,這兩款鏡頭可以說完全對等

兩款鏡頭分別適配佳能、索尼的 APS-C 畫幅微單,產品定位基本一致

既然規格對等,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兩者在便攜性上有何區別。將兩隻鏡頭擺在一起,不難發現佳能 55-200 鏡頭的長度更短,鏡筒直徑也稍細一些,整體體積上要更加小巧;接着將兩支鏡頭的焦段拉長,可以看到佳能 55-200 的鏡身長度上依舊要更短一些,索尼 55-210 作爲一支 APS-C 畫幅微單鏡頭,在長度與口徑上顯得略有累贅。

鏡頭長度對比,可以看到無論在 55mm 端還是 200mm 端佳能都要更小巧

而在鏡頭直徑上,佳能 55-200(左)也要更纖細一些

之後說說重量。佳能 55-200 鏡頭的重量約爲 260 克,索尼 55-210 鏡頭的重量約爲 345 克,攜帶時佳能的鏡頭相對更輕巧。另外,我們將兩款鏡頭分別搭配佳能、索尼的微單機身使用,不難發現佳能 EOS M6 搭配佳能 55-200 的配置整體更輕便、小巧,而索尼的 A6300 搭配 55-210 鏡頭時會發現鏡頭的直徑和長度都大,在攜帶上整套系統要佔據更大的空間。因此便攜性方面,佳能的微單系統更值得肯定。

鏡頭上機比較,佳能 EOS M6 加上 55-200mm 鏡頭(左)有着更好的便攜性

同爲微單機身 + 長焦鏡頭,佳能(左)的體積顯然更加小巧

再來看看這兩款鏡頭的細節。由於焦段原因,兩款鏡頭造型都較爲纖長,同時在鏡身設計上走的都是簡約路線,沒有提供鏡頭調節撥杆,因此在切換 AF/MF 時均由機身輔助完成。塗層配色方面,兩款鏡頭均採用了光滑塗層,其中佳能 55-200 鏡頭爲深黑色、索尼 55-210 鏡頭則爲亮銀色,搭配自家微單看起來都很和諧,具體喜歡哪種設計就見仁見智了。

兩款微單鏡頭的設計都非常簡約,鏡身末尾處並沒有提供調節撥杆

兩款長焦鏡頭搭配佳能、索尼自家的微單機身,看起來都很和諧

從外觀角度而言,這兩支鏡頭在造型、配色上可以說各有不同,分別體現了佳能、索尼兩大廠商的經典設計風格;而在便攜性方面,佳能 55-200 鏡頭相對更加輕巧,如果你希望減輕外出拍攝時的器材負擔,那麼便攜性這塊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 銳度比拼 同場景實拍看細節

接下來我們針對佳能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索尼 E 55-210mm F4.5-6.3 OSS 這兩款微單長焦頭進行性能對比。對於鏡頭類產品而言,銳度是最基本的硬實力,因此筆者先來對比下這兩款鏡頭的解析力表現(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對比我們搭配的機身分別爲佳能 EOS M6 與索尼 A6300,兩者均配備了 2400 萬級別像素的 APS-C 畫幅傳感器,能夠保證照片輸出尺寸一致)。

55mm 端實拍樣張對比

55mm 端 100% 放大對比

首先來看 55mm 端。從實際拍攝的照片來看,兩支鏡頭無論是在出片效果還是細節表現方面並沒有太大區別,配合自家的微單機身都能帶來較爲紮實的細節畫質,成像銳度令人滿意。接着我們將鏡頭拉長,看看長焦端的畫質如何。

長焦端實拍樣張對比

長焦端 100% 放大對比

從面板參數來看,兩支鏡頭在長焦端有着 10mm 的焦距差異,但實際拍攝中的視角幾乎沒有差距,因此二者的遠攝能力基本一致。而將照片放大後,可以看到兩者在長焦端下的銳度表現有着很大的不同,佳能 55-200 鏡頭的出片細節豐富,獅子面部的毛髮在放大後依舊較爲清晰;索尼 55-210 鏡頭的長焦端畫質出現了些微下滑,放大看獅子面部的細節略有模糊。

· 性能對決 對焦防抖全面測試

前面我們對比了佳能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索尼 E 55-210mm F4.5-6.3 OSS 這兩款鏡頭的銳度表現,不過除了銳度之外,實際拍攝中鏡頭的對焦性能同樣重要,那麼我們就來對比下這兩款鏡頭的對焦表現。首先我們看看在 55mm 端下,兩款鏡頭切換焦平面時的響應速度如何(搭配設備依舊是佳能 EOS M6 與索尼 A6300)——

55mm 端合焦速度對比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顆鏡頭在 55mm 端的表現。從視頻中的表現來看,佳能的這套設備能夠實現相當快的合焦速度,索尼雖然出現了輕微的拉風箱問題,但兩者在合焦的速度上其實沒有太大差別。不過,由於佳能微單支持觸摸快門,可以點哪拍哪,因此在實際拍攝時較爲方便。接着我們將鏡頭拉到長焦端,看看兩者在遠攝時的合焦速度如何——

長焦端合焦速度對比

在遠攝的長焦端,不難看出這兩款鏡頭在長焦端的對焦表現有着很明顯的差異。佳能 55-200 鏡頭配合佳能 EOS M6 機身,在長焦端切換焦平面時能夠帶來非常快的合焦速度,做到了即點即拍;索尼 55-210 鏡頭配合索尼 A6300 機身在長焦端下出現了明顯的拉風箱問題,合焦速度相對較慢。

防抖測試樣張展示

不只是對焦,長焦鏡頭的防抖表現也直接影響到了實際拍攝中的成功率。爲了能有效檢測這兩款鏡頭的防抖性能,筆者統一使用 " 焦距 200mm、光圈 F8、快門速度 1/40s、感光度 ISO 100" 的拍攝參數,接着在同場景下針對相同主體手持連拍六張,並將所得照片進行放大對比,看看兩者在開啓防抖的前提下誰的拍攝成功率更高:

佳能 55-200 鏡頭防抖測試結果

索尼 55-210 鏡頭防抖測試結果

從測試的樣張來看,雖然兩款鏡頭均支持光學防抖,但實際拍攝中的可用性並不相同。筆者採用 200mm 焦段 +1/40s 快門這樣一個比較極端的測試環境,可以看到佳能 55-200 鏡頭配合 EOS M6 機身能夠帶來穩定清晰的出片表現,連拍中沒有出現抖動導致的糊片問題,索尼 55-210 鏡頭搭配 A6300 在實拍中則出現了虛焦、模糊等現象。就此次測試的結果而言,佳能這支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 鏡頭能夠帶來更高的拍攝成功率。

· 總結 隨身遠攝誰是更優之選

如果急需一套輕便且高素質的隨身遠攝裝備,你會選擇誰?相信大家在看過我們的對比之後已經有了答案。從便攜角度考慮,佳能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 鏡頭提供了更小巧輕便的體積,索尼 E 55-210mm F4.5-6.3 OSS 鏡頭在長度、重量控制上不夠理想,攜帶出門有些累贅。

從實際對比結果來看,佳能 55-200 鏡頭配合 EOS M6 機身有着更出色的表現

如果要入手一款足夠輕便且高性能的長焦鏡頭,那麼佳能 55-200 顯然是更優之選

而在素質方面,兩支鏡頭在 55mm 端的畫質與對焦表現都有着不錯的水準,但焦段拉長後索尼 55-210 鏡頭的銳度以及合焦速度都出現了下滑,同時在防抖測試中出現糊片的幾率較高,因此實際拍攝中長焦端的可用性略顯不足。綜合來看,佳能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 鏡頭作爲一款輕便微單長焦,顯然是更值得考慮入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