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場上,日軍留給人們的印象是野蠻狂妄,悍不畏死,嗜血好殺,敢於衝鋒。客觀地講,這是一支戰力很強的部隊,作戰意志堅定,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可以說是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

在十四年抗日戰場上,我輩先烈手持大刀,舉着手榴彈,以劣勢裝備與日軍的飛機大炮拼死作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血與火換來的教訓中,日軍的劣勢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過度依賴炮火,不習慣夜戰等等,而最大的弱點是,怕被砍頭。

日本雖然在明治維新後一躍成爲工業強國,但是傳統思想卻是根深蒂固。日本人非常迷信,信鬼神,他們認爲人死後如果沒有了腦袋,就不能投胎,生生世世在地獄裏受苦。因此,日軍士兵雖然普遍不怕死,唯獨怕被砍腦袋。

抗戰時期,由於國內工業基礎薄弱,生產力低下,有的部隊甚至連刺刀都沒有,傳統的大刀就成了白刃戰的主要武器。大刀生產工藝簡單,手工即可打造,材料廉價易得,通過加厚刀背即可彌補質量缺陷。

西北軍士兵人手一把大刀,大刀刀背厚重,大開大闔,適合劈砍,有力氣大的士兵甚至能一刀將人頭砍下來。這種粗製濫造的武器成了日軍士兵的噩夢,29軍士兵一手大刀,一手駁殼槍夜襲日軍駐地,日軍在黑暗中倉促應戰,損失一千餘人,炮兵陣地也被摧毀。

這是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首次遭到冷兵器大規模襲擊,囂張氣焰爲之一滯。經此次打擊後,日軍人人和衣持槍而睡,甚至還做了鐵圍脖防止被砍頭。

喜峯口大捷開創了大刀隊夜襲的先例,斬獲之大前所未有,夜戰、近戰成爲我軍後來的主要戰術,而大刀、駁殼槍和木柄手榴彈也成爲精銳部隊的象徵,令日寇聞之變色。

隨着時代的進步,我軍告別了大刀加手榴彈時代,開始了機械化和信息化進程,而大刀也超越了武器的範疇,上升爲中華兒女們不屈不撓的象徵,永遠被人們所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