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笔者发了一条国产99式坦克出国门到俄罗斯参加大演习的推文,不想居然有人说这是96A怎么可能是99? 9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出国 参加“东方2018”联合大演习 好在真军迷还是有的,马上就帮作者怼了回去。从这件事上,也可以测出真伪军迷的区别。好了,既然谈到了国产坦克,那么笔者就专门收集了我军上世纪80年代以后曾经装备,或者说至今大部分还是现役装备的坦克(暂时不包括水陆两用坦克,自然也不包括更老的5对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帮助区别他们的主要外观特点。

1,88式坦克。这是我军装备的第一种2代坦克,是在几千辆“五对轮”后,引进西方技术,主要是英国的105毫米线膛炮,自己研发的“新型”主战坦克。88式又分为88A、88B等2种型号,两者外观不好区分,主要在内部的观瞄系统是上反还是下反的区别。88式坦克最后推出了88C,其实就是后来96式的原型车。

88式坦克的外观最大特点,就是炮塔仍然和59式一样是传统的半蛋型铸钢炮塔。但是底盘是国内第一种6对负重轮。安装了一门新型的105毫米线膛炮,装备了整装式的长杆穿甲弹,穿深可以超过600毫米,对付当时的M1和T72穿深都绰绰有余。88式坦克总产量可能接近1000辆,并且参加了1999年的国庆阅兵。目前绝大多数仍然在现役,多集中的二线的中部战区的部队,并且很多都调配到西北内陆。

2,96式坦克,可算是“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他是在出口巴基斯坦型号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来。和88式坦克在初期也有很大的渊源。尤其是底盘方面。96式坦克最大的改进,在于抛弃了几十年一贯制的,我军过去各种坦克都采取的铸钢式半蛋型炮塔,而首次采取多面体的焊接式炮塔,并采用了复合装甲模块。96式没有继续沿用88式的105毫米线膛炮。而是装备了高膛压的125毫米滑膛炮,穿甲威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96式坦克的底盘仍然是6对小直径的负重轮。驾驶室在底盘的偏左侧,是其最大的特点。96式由于重量适中,火炮威力较大,火控较为简单实用,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推出了多种改进型,包括96A和96B。总产量可能超过2200辆,达到2500辆上下,成为我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比较现代化的坦克,是我军现役坦克部队的真正主力。一般认为,96式是一种在2代底盘上,运用3代技术进行提升的准3代主战坦克。

96A和96B多次到俄罗斯参加坦克2项大赛,综合性能上完全可以碾压T72的早期型号,对付T90S也不成问题,但是若在正面战场上面对M1A2,那么96式的火力和火控尚可以一战,但是防护力特别是信息化程度,则距离国际三代主战坦克的标准差距明显。

原版96式还是采取方块化的炮塔正面装甲模块,而96A的最大变化就是同位置的装甲采用了楔形模块。96B被认为是一种为专门参赛而研发的发动机功率升高的坦克,突出特点是裙板特别短。目前尚未有96B大规模装备的报道。

下面再说说99式坦克(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