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三段地农牧民春天种地,夏季挖甘草,开耕挖草的行为使这里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遇到刮风,房前屋后堆得全是沙子,更别提一年庄稼的收成。现在已与过去截然不同,遍地开满黄花的柠条有效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又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突破。旱作耕地变成林地,主要归功于鄂前旗自2002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旗委、政府把这片地区列入了移民搬迁的计划,同时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万亩。工程涉及5个村,1592户,5493人。累计投入资金5518万元,所涉及退耕还林农牧户均从工程中直接受益34660元。

退耕还林,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三段地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100%,加上天然柠条和其它项目种植柠条,该地区集中成片柠条面积达20万亩,促进了该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1.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全旗森林覆盖率由7.8%(2000年)增加到23.58%(2016年);三段地镇集中退耕还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植被覆盖度达65%以上,已形成了灌草乔、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农牧民增收明显,带动了全旗经济稳步发展。3.推动了生态脆弱地区走上科学发展道路,发展现代舍饲畜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得到推广,以种促养,走上了合理利用科学发展道路,值得借鉴。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我旗森林公安局对项目区偷牧、滥牧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形成了高压态势,有效遏制破坏退耕还林项目区林木资源的现象。根据林地分布情况及管护难易程度划分管护责任区,安排护林员进行管护,并以嘎查(村)为单位安排护林督查员,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管辖区内护林员的日常巡护、出勤等情况,构建起局领导包镇、各室队包所、所民警包嘎查村、护林员包户的四级防控体系。

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民祖祖辈辈垦荒种粮的传统耕作习惯,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让农牧民得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移民搬迁、精准提升项目、国家级公益林项目等各类补贴。退耕还林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农牧民最直接受益的生态工程。

(文/阮小平 娜仁 图/那贡达来)

点击标题,了解往期精彩

审核:宋俊宝

编辑:蒋如媛

新闻中心•新媒体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欢迎来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