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开启全球首台无人电动集卡试运营!

4月12日,公安部网站发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向国内各省市区正式印发了自动驾驶汽车路测的总体规定,地方政府可在该规定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动驾驶汽车路测细则。在迎来这一政策利好的同时,由李德毅院士领军,天津港集团公司等携手打造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天津港开启试运营。

港口圈了解到,在无人干预的情况,装配有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计算单元的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完成了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天津港集团公司科信部副部长朱连义表示,此次试运营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港口作业工况下实现了新突破,同时也为港口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难题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更为促进我国绿色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无人驾驶电动卡车VS“AGV”:经济性适用性跨界运输是亮点

天津港开启全球首台无人电动集卡试运营!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在我国建成并投入试运营。而对于大多数港口来说,通过对已建集装箱码头进行自动化改造,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升级途径。但是如何以经济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装箱水平运输难题,成为大多数港口都绕不开的“拦路虎”。

核心开发团队负责人张天雷博士表示,现阶段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自动导引车(AGV)加地面埋设磁钉方案,但由于需要对码头地面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难以实现在传统和人机混合的码头运行;另外因其定制化程度较高且产量少等原因,售价往往高达数百万元以上,因而其经济性有很大提升空间。另一种则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方案,可以自动智能驾驶出入码头和堆场,直接将集装箱送至指定位置,不仅缩短了运输环节,同时价格也相对更便宜。

据了解,在天津港试运营的这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车上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可保证在夜间、大雾、雨雪等天气和现场人员、车辆、作业设备交叉作业的复杂情况下,保持良好作业状态,以满足港口24小时全天候生产运行。

据悉,在成本方面,购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支出的费用是自动导引车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随着汽车制造商上线量产还会进一步下降。在后期使用方面,无人驾驶电动卡车结构简单、配件购买方便、且修理保养与传统集装箱卡车没有太大差别,因此日常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此外,由于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不需借助磁钉等其他特殊设备,所以不仅能适应港区大范围作业,并且还能驶出港区,满足更多的“跨界”运输需求。

“智能”加“智造”:引领绿色智慧物流高质量发展

天津港开启全球首台无人电动集卡试运营!

据悉,此次试运营车辆是专门为港口量身打造,是全球首台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该款车型号为“HOWO—T5G”,配备了世界先进的驾驶系统和成熟可靠的纯电中央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满载行驶可达120公里,并且充电时间小于1小时。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这种新型运输模式虽然近年来在国际上开始受到关注,但仍然只停留在概念性产品阶段,其智能化程度与电动底盘性能距离实地运营还有一定差距。此次试运营的开启,则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产品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此外,天津港集团公司科信部副部长朱连义告诉记者,天津港2017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0万标准箱,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00万标准箱。而未来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港口的应用,将与自动化堆场、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和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一体化”项目形成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因集装箱作业量增长带来的生产指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各种压力,在带动运营管理实现智能化的同时,必将进一步提高平安港口、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水平,全面助推天津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向着国际一流现代化强港和港口投资运营商新战略目标发力前行,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推进。

来源:港口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