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些傳聞,日本女人覺得穿和服的時候穿內內很不方便,所以應該沒穿。拜託,不是在拍AV好嗎(笑)。所以說穿和服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穿內內呢?如果要穿的話,什麼樣的內內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複雜許多,且各種論述還在爭辯不休,關於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來一起討論推敲吧。

「和服」分爲兩大類

正規的「きもの」,漢字寫作「着物」,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和服,構造繁複,裏裏外外總共7層,份量十足,穿脫超級麻煩。另一種則是簡易的和服,叫做「ゆかた」,漢字寫成「浴衣」,顧名思義就是洗完澡後穿的衣服,只有薄薄的一層,穿脫都很方便。

古代穿着きもの(下稱和服)的時候是不穿內內的(都被7層布料綁緊緊了),浴衣也一樣,因爲是洗澡後穿着的。

不是不穿,是根本沒有

現代一般女性穿着的胸罩和胖次,都是近代才從西方傳進來的,在以前並不存在,所以在那個年代,不是穿不穿的問題,是根本沒有。到了明治維新時期,西方的罩罩和胖次傳入日本後,日本女人卻也不穿這個,因爲當時這叫舶來品,很貴,買不起也不想花那麼多錢買……然而當時的人可不會有「竟然不穿罩罩?真是太工口了」這種想法。

那日本女性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呢?

有一說是日本政府爲了整潔健康的關係大力推廣。另一說則是這樣的:在1932年12月的時候,東京「白木屋」百貨發生了一場因漏電引起的大規模火災,當時 在百貨裏有一間社交室,是東京財政界的權貴太太們常去的社交場所,包括貴婦在內,連服務貴婦的銷售員都會穿着高級和服,火災發生時,眼看大樓逐漸變成一片火海,大家只得趕緊避難等待援助。後來救助總算到了,他們必須從窗口順着救命用的繩子往下爬,但是風很大,沒穿內內的女人爬一爬就會下面真空,這些貴婦怎麼受得了公然生殖器外露,因此直到最後,還有幾個人沒能下去而被燒成焦屍,另外有些人爲了不讓和服下襬被吹起來,風起就連忙用一隻手去拉衣服下襬,結果單手力氣不夠,就這樣直接慘摔到地上了。整個火災死亡14人,幾十人摔成重傷,就因爲沒有穿內內。這件慘案讓其他女性看了新聞後不禁覺得,內內什麼的還是穿一下好……甚至還出現了搶購內內的熱潮。日本女性之所以開始在和服下穿內內,是爲了生命身體的安全。

事故發生後,日本消防當局改寫了高層大廈火災指導手冊:

「要約

・着物を

・着る時は

・パンツもね

(簡而言之:穿和服時,還要穿內內)」

現代人已經習慣穿內內,一旦不穿的話就會覺得怪怪沒安全感,加上浴衣成爲可以穿上街的服飾,要是沒穿內內的話也太危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