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螞蟻金服、京東之後,另一家互聯網巨頭滴滴也開始加入網絡互助戰局。去年12月29日,滴滴金融悄然上線網絡互助計劃“點滴相互”,這也預示着滴滴正在逐步完善它在保險行業的佈局。

互聯網金融已成爲巨頭們獲取流量戰略佈局的又一重要戰場,上個月滴滴就低調推出重疾險,時隔一個月,滴滴又馬不停蹄推出點滴互助的保險方案,可以看出它對於金融業務越來越重視。只是滴滴能否借點滴互助打開另外一個流量入口呢?互聯網保險行業強敵如林,滴滴有機會在這領域孵化出獨角獸嗎?

滴滴需借金融業務在上市前提升估值 推點滴互助試圖完善互聯網保險生態

作爲一個後來者 滴滴進軍網絡互助保險的勝算怎樣?

去年對於滴滴來說算是不平坦的一年,雖說它佔據網約車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可接二連三的發生的乘客遇害事件讓滴滴陷入輿論漩渦。爲了加強對於平臺的檢查跟整頓,滴滴去年幾乎把安全放在了重要位置,可以說幾乎所有工作都圍繞安全展開,很多新業務不得不放緩速度。雖說滴滴在網約車業務上的動作放緩,但它在金融領域的業務卻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對於滴滴來說,其實它加大動作佈局互聯網金融,其實最根本目的還是要提升滴滴的整體估值。雖說滴滴去年沒有計劃,但2019年隨着uber傳出有上市的動作,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加速滴滴上市的進度。去年滴滴的整體估值有降低,據《華爾街日報》之前報道,去年不少投資人都曾偷偷交易了滴滴的部分股票,其交易價格顯示滴滴公司的估值已經降至五百億到五百二十億美元之間。這一估值是要低於去年3月媒體所爆料的五百八十億美元估值。

雖說滴滴估值降低一方面是受外部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是由於滴滴運營過程中存在的自身業務和政策風險,想象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反觀在中國市場上曾被滴滴打敗的Uber,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至暗時刻”後,已經開始穩步向2019年上市的目標邁進。去年,華爾街銀行對Uber的估值調高至1200億美元,相當於滴滴的兩倍。面對競爭對手的估值如日中天,滴滴也深知主業務的風險是個大問題,因此,它更需要積極拓展新的業務來給它創造增長空間,從而提升平臺的整體估值,爲它上市前做好準備。

這次滴滴上線網絡互助計劃“點滴相互”,雖說動機跟推重疾險的意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不得不說隨着之前相互寶的推出,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出用戶對於網絡互助這種保險方式還是存在興趣,市場發展需求還是有。前段時間螞蟻金服推出的相互寶,在用戶羣產生的影響廣泛,目前也有一千多萬的用戶,雖說最終由商業保險變成網絡互助保險,但是還是看出了互助保險模式存在的潛力。

點滴相互仍然是滴滴爲了完善互聯網保險生態的重要一環,不僅希望能借這個業務給它帶來新流量,更是希望這種模式能爲滴滴業務上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對於滴滴來說,它在保險上的動作也不少,不論是重疾險、滴滴車險,還是現在的點滴相互,可以看出它對於互聯網保險的野心越來越大。

在凌晨六點tmt(lcldtmt)看來,場景上滴滴推互助保險還是有一定市場,不論是車主還是乘客都可能對這種門檻低的保險模式感興趣。只是滴滴的點滴互助能掀起巨大反響嗎?滴滴要想進一步完善在互聯網保險的佈局,它現在還面臨哪些發展難題?

滴滴推點滴相互意料之中的佈局動作 但短期內網絡互助難爲滴滴帶來高增長

作爲一個後來者 滴滴進軍網絡互助保險的勝算怎樣?

對於滴滴來說,本身是做司機跟乘客兩方面的服務,做金融對於司機端意味着更加全面的服務,對用戶而言這意味着滴滴能借這個入口吸引更多新流量,因此它的做法跟百度、京東、美團等平臺做金融的意圖的一致的。其中保險算是巨頭們最爲關注的金融業務之一,隨着用戶對於保險意識的提升,借保險來打開新的流量入口已達成共識。只是對於滴滴來說,短期內它還難借點滴相互實現巨大的業務增長,在凌晨六點tmt(lcldtmt)看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滴滴的點滴相互模式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同質化前提下對於用戶吸引力不大

目前已經有不少平臺都有推出網絡互助的保險模式,基本上加入門檻都不高,產品面對不同年齡的人雖說都有進行區分,但分類的階段領取的互助金額並沒有很大的差距。拿滴滴的點滴相互跟支付寶的相互寶去比較,基本上可以看出兩者並沒有什麼佔優勢的地方,對於用戶而言,可能他們還是會更選擇品牌背景更強大的平臺。雖說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佔據的市場份額多,但它的應用場景還是有限,不像阿里能借豐富的應用場景吸引到的用戶流量更廣泛。

其二、傳統保險企業對網絡互助有想法,在政策的干預下它短期難以升級爲商業保險

之前支付寶推出的相互保是跟保險公司合作共同推出的商業保險,正是由於門檻低用戶投入成本不高,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就吸引到衆多的用戶參與。隨着互聯網巨頭的介入,確實讓互助保險這種商業模式動了傳統保險企業的奶酪。因此,傳統保險企業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管,於是在政策的干預下互助保險由商業保險降爲網絡保險,得不到政策的監管下自然它也少了一層保護,用戶的考量也會變得更慎重。這樣的前提下,滴滴短期內也不可能借點滴相互獲得巨大流量。

其三、點滴相互的商業變現就是一大痛點,滴滴的互聯網保險業務還是在摸索中

查看市面上的網絡互助的保險模式,平臺基本上都是靠收取服務費的形式來維持運營,但畢竟服務費的盈利模式有限很難獲得巨大的發展機會,如何借點滴相互找到一條可行的商業模式是擺在滴滴面前的大難題。對於互聯網平臺來說,要想業務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首先是要用戶達到一定的規模,如何利用好這批用戶找到盈利突破口也是難點。

對於滴滴來說上線點滴相互的保險算是意料之舉,只是這個業務也並沒有想象中好做,對於滴滴來說要想將平臺上的用戶轉化還是需要很多時間,未來它在互聯網保險行業該如何去做呢?

互聯網保險成巨頭爭相押寶的重要業務 滴滴走出一條特色保險之路尤爲重要

作爲一個後來者 滴滴進軍網絡互助保險的勝算怎樣?

互聯網巨頭都對保險業務虎視眈眈,不論是BAT還是TMD,它們都需要借新業務來拓展新的增長空間,因此對於保險業務的佈局也是越來越廣泛。可以說保險業務適用的用戶羣體廣泛,同時保險險種也豐富,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前景確實有巨大潛力,只是對於滴滴來說如何在強敵如林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尤爲重要。未來滴滴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其一,互聯網保險企業要加大對於技術的研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入運用,通過科技改變保險價值鏈,這也有助於解決保險公司系統架構落後、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科技賦能保險也在保險行業達成共識,如中國平安未來十年科技方面至少投1000億,把“金融+科技”打造成中國平安發展的新引擎。未來滴滴也要進一步利用科技力量,更好的提升保險的價值,從而爲保險行業賦能。

其二,構建一套自身的售後保險保障體系,獲得更多用戶的支持跟信賴。目前各互聯網平臺在保險險種上很難有更大的差異性競爭,畢竟險種同質化嚴重,但是保險售後服務卻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由於互聯網保險行業具有互聯網的基因,雖說可以節省大批分支機構固定運營成本,但是軟肋是互聯網缺少線下服務實體,導致它容易被消費者不信賴。未來,企業應該更加重視如何提升爲用戶做好保險售後服務,如何將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更好的服務用戶。

其三,要挑戰產品結構,利用大數據來分析用戶的保險消費特性,從而制定出更好的爲用戶服務的保險產品。目前各互聯網巨頭手上都握有龐大的用戶流量,未來滴滴要更好的根據這些用戶習性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更多切實可行的險種,既讓用戶有保可選,又能真正的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這仍然需要滴滴多花心思來研究制定。

對於滴滴來說推點滴相互的網絡互助模式還是有一定的場景需求,但畢竟現在入局的巨頭增加,勢必會讓這個險種的競爭加大。未來滴滴要想提升它在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地位,還是要有好的產品說話,只有能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險種產品跟服務,它才能在這行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