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除了“博鰲”,關於“鰲”你還知道什麼?

4月的博鰲,潮平海闊,風和日麗,這場“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讓局長想到了“鰲”字的來龍去脈。

“鰲”最早的字形是“鼇”,後來從俗寫成“鰲”。“鰲”的本義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或大鱉”。《玉篇·黽部》中解釋道,鰲在大海中馱着仙人居住的蓬萊山。唐代《一切經音義》引《字林》說,鰲是“海中大龜也,力負蓬、嬴、壺三山”。能馱三座山,可見鰲是多麼巨大的神龜!無怪乎《淮南子·覽冥訓》裏說,女媧補天時,用鰲的四足來做托住蒼天的四根巨柱。

在現今的社會語文生活中,“鰲”字也常常出現。

讀《水滸傳》會遇到“鰲山”。它指宋元時代,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巨鰲背(bēi)山的形狀。《水滸傳》第三十三回中說:“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采懸花,張掛五七百盞花燈。”從中可以窺知,元宵節用彩燈堆疊鰲山是當時的一種習俗。

《紅樓夢》第五十回中黛玉寫了首燈謎詩:“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見猙獰。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bèi)三山獨立名。”前兩句說千里馬不需要繩索驅策,馳過城池溝壑盡顯勇悍。後兩句說主人一指,千里馬便風馳電掣,在巨鰲揹負的三山上留下美名。謎底是鰲山上的走馬燈。因“騄”跟“祿”諧音,所以也被認爲詩句暗含了對仕途的嘲諷。此詩表現出黛玉超逸的才情與獨特的想象,也透露出她與世俗不合的性格特點。

成語鰲裏奪尊”是“出類拔萃”的意思。如:

(1)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彷彿覺出自己是鰲裏奪尊的一位老英雄。(老舍《駱駝祥子》)

(2)他憑藉自己鰲裏奪尊的才能,從幾千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中華成語大典》)

時下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獨佔鰲頭”,在古代指中狀元。唐宋時皇宮前的臺階正中鐫刻着巨鰲浮雕。在科舉考試中,只有考中狀元的人,纔可以站在浮雕的鰲頭處迎榜,朝見皇帝,故稱中狀元爲“獨佔鰲頭”。現在常用“獨佔鰲頭”指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或者在某方面居於首位。如:

(3)在該市的龍舟比賽中,這支龍舟隊力克羣雄,獨佔鰲頭。

(4)在全縣餐飲業的質量評比中,我們店的中式麪點獨佔鰲頭。

(5)希望新一屆理事會傳承“博覽天下、獨佔鰲頭”的博鰲精神,把論壇辦成全球一流品牌。

(6)不但要做好中國市場的排頭兵、領先者,更要力爭讓中國的資源實現國際化,爲中國技術在國際上獨佔鰲頭、引領先機而發力耕耘。

局長願你練就鰲裏奪尊的能力,在競爭中總獨佔鰲頭~~~

情報員:杜永道

編輯員:小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