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廣賢文》:全書4000字,一部中國古代著名的格言警句集

《增廣賢文》,全書近四千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經典。清朝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對《增廣賢文》作了修訂,不僅對原書順序作了調整,還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

關於《增廣賢文》一書的性質,作者在書中的開頭有明確的說明:“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意即從前優美精闢的文字,懇切地教導着你。彙集有韻律的文句,編成《增廣賢文》,以增加人們的見聞。

也就是說,該書是作者彙集古代優美精闢的文字按韻律編排而成,相當於一本格言警句集。

詳細考察《增廣賢文》所收的文句,可以發現,它主要有以下五個來源:

一是四書五經。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論語》,其次是《孟子》,其他如《禮記》、《中庸》、《尚書》、《詩經》等等。二是古代詩詞。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唐宋詩詞。三是古代史學經典。四是佛道經典。五是民間廣泛流傳的諺語、格言。

1.知己知彼,將心比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交朋友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1)知己知彼,互相瞭解,不要輕易與陌生人交朋友;

2)遇事時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爲對方着想;

3)與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交朋友,而不要交酒肉朋友;

4)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即使是彼此很熟悉的朋友,相處時也要像剛剛認識時一樣,以禮相待,不輕易要求對方爲自己做什麼,這樣就不會對對方產生怨恨之心。

《論語·季氏》中說:“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紅粉佳人休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1)學會寬恕別人。寬恕是儒家提倡的重要美德,如《論語·里仁》中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即孔子思想的核心,只是忠誠和寬恕罷了。

當別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時,人們往往會想到報復和反擊,但是,有時候報復和反擊常常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和傷害,相反,寬恕卻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故鄉的山山水水、父老鄉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爲兒時的記憶總是美好的,而這美好的記憶都與故鄉的人物、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因此,故鄉再窮,故鄉的人再土,你也不會嫌棄。尤其是對那些外出工作或謀生的遊子來說,故鄉更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3)珍惜時光。正如春光短暫,人生也是極其短暫的。韶華易逝,紅粉佳人很快老去,這都是自然規律,人們無法改變。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時光、珍惜青春,使它的價值最大化,而不是渾渾噩噩地虛度一生。

3.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會說都市裏,不會說屋裏。

1)要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即“結交須勝己”。這種觀點出自《論語·學而》:“無友不如己者。”

通常解釋爲:不要與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其實,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

從表面上看,與自己強的人交朋友,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合情合理,但這並非孔子的原意。因爲若照此類推,孔子是當時最博學的學者,他豈不是連一個朋友都沒有了?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理解“不如己”的意思。其實,“不如己”指的是與自己的追求不一樣,這裏的“如”,不是“比得上”,而是“像”的意思。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如”,就是“像”的意思。這樣,“無友不如己者”就是指不與跟自己追求或志向不同的人交朋友,於理很順。

2交朋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不要一見面就與人結交。因爲人在初次與別人相見時,都會比較在意自己的言行,儘量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而把缺陷隱藏起來。

而等到交往三五天,彼此都很熟悉的時候,就會放鬆下來,身上固有的一些毛病、缺陷便會暴露出來。此時你再決定該人是否值得結交,纔會比較穩妥。

3一個會說話的人,他說的通常是都市裏的事情,是外面世界的精彩,是國家大事;而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他說的都是家庭裏的瑣事。這裏所謂的會說話和不會說話,指的不是口才,不是口頭表達能力,而是所說內容的價值,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眼界、心胸和修養水平。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知我者爲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晴幹不肯去,直待雨淋頭。成事莫說,覆水難收。

1)做事情要有計劃性,不可盲目從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語是孔子說的,出自《論語·衛靈公》。

不過,我們對它也不能作絕對化的理解,以爲時時刻刻、對任何事情都需要深諳遠慮,否則就會造成憂患。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事情往往是人有遠慮,纔有近憂:因爲遠慮會讓人患得患失,去爲某些根本沒有必要考慮的問題大傷腦筋。而人無遠慮,未必就有近憂:人需要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何必去過多地考慮不可預測的將來呢?

2)人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能被人理解:“知我者爲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此語出自《詩經·王風·黍離》。心中有苦說不出,卻又常常被人誤解。

3)做事情要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不要磨磨蹭蹭,以致錯過做事情的最佳時機:“晴幹不肯去,直待雨淋頭。”

4)學會認清形勢,“成事莫說”,對已成定居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說什麼,因爲那沒有什麼用處,不但白費口舌,反而有可能惹來麻煩。“覆水難收”一詞見於宋代王楙的《野客叢書》。

5.得寵思辱,居安思危。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英雄行險道,富貴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來有冷時。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1)人不能沉湎於當下的安樂,要知道世事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2)人生總是在團聚和分別中度過,但分別是必然的。

3)螃蟹比喻世上得志的小人或蠻橫不法之徒,“看你橫行到幾時”,一語雙關,表示邪不勝正,惡人遲早會受到懲罰。

國學經典規範讀本》: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教師推薦國學教材,北京大學國學班教師推薦爲國學精英教育讀本

本套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頂級中國哲學史專家擔任學術顧問。

  • 原文 以歷史上最權威的著作爲底本,準確可靠
  • 註釋 兼綜百家之長,充分反映學界最新成果
  • 譯文 精緻、流暢,嚴格忠實於原著
  • 導讀 揭原著之精蘊,明古代智慧之實際應用
  • 配圖 嚴謹、恰當,圖與文字一一對應

1.《山海經》

迄今爲止最適合普通讀者的《山海經》讀本

爲生僻字及多音字均標註拼音

配以圖片和導讀。

2.《周易》

一本書讀懂“羣經之首”

中華文化之源頭

3.《孫子兵法》

世界上第一部系統地軍事專著

“百代談兵之祖”

4.《千字文》

中國古代歷時最久的蒙學經典

一千四百年前編寫的書法教材

5.《三字經》

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蒙學經典

被奉爲中國古代蒙學經典之首

6.《弟子規》

1080字的蒙學經典

弟子有規,家風之始。

7.《笠翁對韻》

一部講授對仗、用韻知識的啓蒙讀物

現代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啓蒙讀物

8.《幼學瓊林》

系統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極佳讀物

堪稱“國學瓊林”

9.《論語》

更多好看的日曆陪你度過2018年

歡迎點擊圖片瞭解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