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看到“回皮骨頭”這塊招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意思,如今在內蒙古二連浩特,一條街上有幾十家類似的回皮骨頭館,家家生意火爆。店家營銷有一個絕招:回皮,比如食客要了十斤醬骨頭,喫完肉後再稱一遍,還剩八斤骨頭,結賬時只算兩斤肉的錢。發明這一招的是一位開了7年骨頭館的老師傅,叫羅軍,說起來還有個小故事。

羅軍主要經營牛骨頭、羊骨頭,以味道醇厚聞名,骨頭按盆上桌,每盆10元,但每盆的分量沒有嚴格的標準,有些肉多,有些肉少。有一天,一位食客結賬時就“找茬”了:“骨頭很香,但我們這一盆肉有點少,能不能少算些錢?”羅師傅覺得這簡直是無理取鬧,爲了不傷和氣,還是給這位客人打了折。客人走後,看着滿桌子的骨頭,羅師傅開始琢磨這個“無理取鬧”的意見,骨頭上肉多肉少廚房很難控制,但對於食客來說,花同樣的錢喫到肉少的骨頭確實覺得有點虧,羅師傅琢磨出一個好辦法。

羅師傅仔細覈算,每斤牛骨頭進價1.3元,每份大約5斤,每斤骨頭大約出肉3兩,按份出售每份10元,每份出肉1.5斤,如果要“回皮”經營,只要定價在每斤肉7元就不會影響毛利,但他擔心的是,食客肯不肯接受這麼高的價格呢?

羅師傅試着把兩種經營方式並行,願意接受“回皮”的就按照“回皮”價格算,不願意接受的還是按照原價計算,沒想到試推三天後,原來的經營方式就用不着了,所有食客都能接受“回皮”,而且還有很多回頭客就衝着“回皮”而來,覺得這種喫法非常實惠而且公道,不必擔心骨頭上肉少而“挨宰”。

既賺人氣又賺錢的好辦法馬上遭到克隆,回皮骨頭館一下冒出十幾家,但羅師傅不怕,因爲骨頭的口味纔是最關鍵,羅師傅7年來積攢的燉骨頭經驗是:1、骨頭必須新鮮。2、時間要夠,火候要到。3、調料要少,突出骨頭本味。4、醬湯最關鍵,用得越久味道越醇。

按照這種方法醬制的牛骨頭肉質醬紅軟爛,味道鮮香微辣,醬香濃郁,回味悠長,很多同行來學習這個配方,羅師傅都很大方地跟大家交流,但火候和時間的掌握非常關鍵,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成功的,要在慢慢摸索中找到最佳口感。

羅師傅的醬湯熬製配方:

土芹250克、幹椒100克、幹黃醬500克、肉蔻5克、紅曲米15克、八角10克、花椒10克、陳皮0.5克、草果1顆、丁香0.5克、胡蘿蔔50克、桂皮20克、小茴香10克、孜然0.5克、乾薑10克、鮮姜200克、牛骨湯25千克、精鹽400克、生抽250克、牛油500克、老湯(即此醬湯,第一次煮時沒有,可不加)5000克入鍋中,加糖色(將湯調成醬紅色爲準)大火燒開改小火煮12小時即成醬湯。

燉骨頭時,先把牛骨頭斬斷,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再入開水中汆水去淨血污,撈出入醬湯中大火燒10分鐘,改小火燒4個小時,關火後再燜30分鐘,使其充分入味即可。

關注餐創大課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