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經過歷代百姓的口口相傳和整理,這才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內容。今天的成語故事發源於春秋時期,不過到今天也經常被運用。有恃無恐,含義:因爲有一些倚仗而毫不害怕,或指毫無顧忌。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人物:展喜,魯國大夫,柳下惠展禽之弟,口才很好。柳下惠,即展禽,展喜之兄,魯國隱居賢士,就是歷史上那個坐懷不亂的聖人。故事就從這二人之間說起。

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締結了很多和平盟約,但多數情況下這邊盟約墨跡尚未乾,那邊戰爭就已經開始了。更何況是距今已相當久遠的盟約?侵略者既然決定入侵,肯定是不會顧及盟約的,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展喜的所謂有恃無恐,憑的不是那已經成爲歷史文物的盟約,而是憑的一身正氣,一腔熱血!他的一番話正體現了古代君子不畏強權,殺身以成仁的美好品德,他們正義在心,即無所畏懼!戰場上刀兵相見,這是勇敢。然而,憑三寸不爛之舌使敵人不戰而退,這同樣需要非凡的勇氣,這應該就是有恃無恐的真實含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