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路—公路—国省道—高速—铁路!这40年来桐庐人出行方式变化超乎想象

不久前,王女士帮4岁的儿子预约了省儿保的口腔科专家,一来一回,一个上午就搞定了“从桐庐到杭州,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真的很方便”杭州与桐庐,省城居民与桐庐人,都因交通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提升获得感与便利度

▲320国道 李春丨

▲杭千高速公路 李春丨摄

但是,在320国道以及杭千高速开通前,桐庐人去一趟省城杭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时候的杭州离我们“太远”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时期,1979年至1992年为改革探路、开放搞活、循序渐进,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发展时期;1993年之后,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县境内的国省道公路坑洼不平,坡陡弯急,通行不畅直到1996年1月,随着320国道桐庐段一期改建工程的竣工通车,我县交通状况有了突破性改善,也加速了城南片经济的发展 

▲40年前的江南公路富春江大坝下一段  许马尔丨摄

▲县道分老线40年前小洪岭盘山公路  许马尔丨摄

▲30年前分水过水路面桥  许马尔丨摄

▲80年初桐庐交通人是这样走进大山深处测量公路的许马尔丨摄

据了解,当时老的320国道桐庐段从富阳过来后,沿江经梅蓉、走桐庐大桥,再走现在的富春路穿城而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天6000多辆的交通流量,导致经常出现堵车情况,老320国道已经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按照320国道桐庐段一期改建工程方案,计划是东起荻浦村,西至乔林村,并通过新修建窄溪大桥,连接老320国道,车辆引入这条南线后,再经乔林路、富春江一桥,并入老的国道,全线长18.372公里,但当时如何筹措建设资金成了一道难题 

320国道俞赵路段 周保尔

1993年,320国道桐庐段改建工程经省政府批准为“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款”的“四自”工程,即公路建设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均由地方负责筹措县交通局首次把“四自工程”引入交通建设机制,一期改建工程总投资为1.6亿元人民币,时为桐庐县历史上最大的一项交通投资建设项目 

1994年8月,320国道桐庐段一期改建工程如期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1996年1月20日工程竣工通车,路面由原来的8米拓宽到了20多米,实现了我县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 

320国道桐庐过境段附属工程开工典礼丨县档案局

320国道桐庐过境段改建工程完工新闻发布会  许马尔丨摄

通车的时候轰动了整个江南,国道的南迁,带动了整个桐庐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江南一带,人民群众热烈拥护,改变了桐庐的投资环境,桐庐的开发区就是在320国道建成后,大规模发展起来的

近年来,通过美丽公路等建设,320国道桐庐段路宽已达到43米,双向6车道,这条道路也由原来的国道过境路段成为县城景观大道、科技大道和南进东拓的主轴,成为杭州辐射西部县市的“大动脉” 

为推进“交通西进”建设,按照省交通厅提出的“高速网络工程、干线畅通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水运强省工程、廉政保障工程”“六大”工程建设要求,2003年底,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桐庐县历史上最大的公路基础建设项目——杭千高速公路桐庐段29.3公里开工建设,此工程双向六车道,投资15.2亿元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05年12月26日竣工通车,结束了桐庐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为全县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至此,“外畅内联、村村通达、完善的城乡交通网”已经形成 

杭千高速公路开通以后,桐庐到杭州的行程又缩短了30分钟,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严子陵钓台、白云源等景区以及经济开发区、青山工业园区等我县各大功能区被连成一线随着杭千高速的贯通,物流、人流的加快,进一步带动了桐庐县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杭千高速公路出口 王剑丨摄

而如今,杭黄铁路开通在即,桐庐也将迈入“高铁时代”到那时,传颂千年的“山水福地、人居佳境”将成为都市人心向往之的心灵家园,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会乘着便利的高铁来到富春江畔、大奇山下,与潇洒桐庐结缘 

王泽

▼ ▼

1983-2018,越坛春秋这35载,是桐庐的诗与远方

瑶琳仙境寻回忆,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二”桥飞架南北 见证桐庐沧桑巨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