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搞有機農業困難重重,遠不如想象中那麼好做,很多公司離當初曾經定下的預期目標漸行漸遠,90%以上的農場都在虧損。

最近幾年,農業被炒得火熱,甚至被稱爲未來的房地產業。很多人都認爲做農業很賺錢,或者至少將來很賺錢。賣果汁的、搞房地產的、造電腦的……這些與農業搭邊或不搭邊的明星企業,紛紛看中了這塊地——有機農業。

外人眼裏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機農業生意不僅僅只是“看起來很美。”一方面,社會資本對這一領域虎視眈眈,紛紛將資本的觸角伸向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是業內企業面臨銷售、物流、認證等難題。針對這些狀況,筆者帶大家一起看看現在有機農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很多農場或公司的有機蔬菜上市時,問題出現,爲了打開銷路,一些公司會陸陸續續免費送,有的甚至一送就是幾千金。試喫的時候,大家都說好,但一談到銷售價格,雙方都陷入尷尬,市場難以接受,但如果太便宜了,擺明着會虧本。不僅大衆消費者,甚至和一些高端客戶接觸也是一樣的遭遇。

並不是有機農產品價格太高,而是普通農產品價格太低。普通農產品價格是在剝削農民勞動力的情況下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把農民投入到田裏的勞動力,按照市場價折算工價,目前的農產品價格一定會高很多,這也是爲什麼農民覺得種地不划算,紛紛出去打工。目前的有機農場大多數是產業化運營,一旦開始產業化運營就要計算地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所以價格就高上來了,導致大家認爲有機農產品價格存在暴利。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實際上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搞有機農業困難重重,遠不如想象中那麼好做,很多公司離當初曾經定下的預期目標漸行漸遠,90%以上的農場都在虧損。第一批的有機農場開始洗牌,紛紛倒閉,倒閉的原因各有不同,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鄉土社會的隱形成本

有不少人做有機農場,就是先找地,哪裏環境好,就往哪裏去。通常就是和政府合作,把村民的地租下來來做,尤其是現在國家推動土地流轉,這種做法和國家政策一致,所以更加加強了這種做法。

其實,中國目前還是一個鄉土社會,或者說是原住民社會。《鄉土中國》第一章就講熟人社會,熟人社會的一個特徵就是村民對本村人和外人的道德標準不一致。這句話看上去輕描淡寫,但是對於不是在本鄉本土做農場的人來說,這是致命的。因爲村民偷你的、甚至搶你的,都會成爲正常的事情,沒有任何道德壓力。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例如,有—個農場主,一個晚上被偷走了500只土雞,直接損失五萬元以上。這個還不算什麼,還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老闆,農場做的很大,整整包了兩個村子的土地,其中一個村子和他有親戚關係,另外一個村子沒有,結果到了傍晚,另外一個村子的村支書就在村委的大喇叭裏面喊,鄉親們天黑了,我們去農場偷菜去。結果被老闆的親戚聽到了,通知了這位老闆,老闆調動了整個縣的警察才阻止了這件事情。

所以很多農場就是這麼被偷死的。碰到比較聰明一點的做法,就是找一個當地人一起入股,做合作人,這樣有這些問題,都會由這個本地合夥人處理。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2、用工廠的思維來管農業

很多人老闆原先是開公司的,搞農場經常會按照原來公司運營的思路來做,找一個職業經理人來做管理,找一些農大的畢業生來做技術,找一些農民來做勞動力。

首先,這種方式和中國傳統的小農耕作生活方式嚴重違背,對於傳統小農來講農業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早上天一亮就起來,趁涼快下地幹活去,等太陽大了再回家喫早飯,然後乾點家裏的雜活。中午喫完午飯睡個長長午覺,下午太陽沒那麼大了,再下地幹活去,一直乾點天黑纔回家。現在你做成早上9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這是農民最不願意幹活的一段時間。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其次,做有機農業,初期通常是沒有辦法做績效考覈的,這就是爲什麼聯產承包責任制最有效率。一旦沒有辦法做考覈,農民必定就會出現磨洋工的現象。“一對幹自己家活的夫婦,幾乎可以頂十個農業工人”。所以就會出現勞動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情況。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然後,農大出來的畢業生,基本上是沒有實踐經驗的,也很少有職業經理人有農場管理的經驗,因爲搞有機農場是新生事物,目前在這樣圈子裏有失敗經驗的都是人才。

因此,現在能夠活下的農場,大多都是經營者自己對農業有興趣,自己專研有機農業技術,自己做管理。以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爲例,市集的攤主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而且以自己家勞動力爲主的農場效益最高。

3、對有機農業的錯誤理解

過去通常一提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必定要提生物多樣性,提種養結合,提生態循環。但是實際上這個觀念害死了很多人。因爲農場管理上,一個品種就是一個專業,養豬是一個專業、種水稻是一個專業,種水果是多個專業,種菜也是多個專業。一個農場是沒有辦法這麼多個專業搞好的,技術上有難度,管理上也有難度。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這件事情其實要回歸常識,看看傳統小農是怎麼做的,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農村家庭養的東西也是多樣化的,比如人們通常會養上十幾只雞,雞和雞蛋都是自己喫的,養上一頭豬,過年殺年豬,種上兩份菜園子,也是自己喫的,家裏院子裏種上幾顆果樹也是自己喫的,種上點小麥也是自己喫爲主,種上點黃豆是換豆腐的,種上點玉米是餵豬的,種上點花生自己家榨油的。而真正拿來賣的就是一種:菸葉。所以小農生態農業叫多樣化的自給自足和優勢品種的銷售。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另外農村有養豬專業戶、有養雞專業戶、有種菜大戶、種糧大戶,就是沒有什麼都搞的大戶,因爲這不符合常識,但是有些搞有機的人,通常就忘記了這個常識,一搞有機就什麼都種,什麼都養,而且都是要拿來賣的,這樣的農場必定忙死亂死。除非有一個超大的運營團隊,但是成本超聞。

4、資金鍊斷裂

很多人認爲做農業花不了太多錢。實際上做農業的基本特徵就是投入大,週期長,回報慢。所以很多人對於投入的預期是有嚴重的誤差的。

曾經有三個年輕人,投資搞一個100畝的農場,以爲30萬就足夠了,但是僅僅半年30萬就燒光了。做農業需要多少的準備金?最少一畝一年需要1萬元的投入,要有預期最少三年不盈利,因此最少得300萬。所以要準備充足的資金,如果你有30萬,最多搞10畝就夠了,不要一口氣搞100畝,最後資金鍊斷裂,必死無疑。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5、沒有市場

很多人認爲目前食品安全這麼嚴重,身邊這麼多朋友有需求,種出來一定大家搶着要。實際並不是這樣,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也不少見,信心十足的搞生態種植、有機種植,結果種出來了,卻賣不出去,“教授賣大米”事件,就是生態大米愁銷路的一個案例。

很多人喜歡算,現在的高收入羣體有多少,那麼有多少的比例喫我的產品就夠了,或者這個小區有多少人,有多少的比例就夠,然而這些都是算不準的。實際上由於價格和信任的問題,有機產品的推廣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時間。

90%的有機農場都在虧損,背後的五大原因你知道嗎?

前一段時間圈內最著名的新聞就是深圳的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倒閉了,這家公司2年積累了2000個訂戶,每個訂戶的獲取成本是5000元,大約每個試用客戶要送100元左右的菜試喫,試喫的人裏面大約每50個會有一個成爲最終的訂戶。所以兩年光是推廣就花了1000萬。最終因爲推廣成本太高死掉。

與歐美相比,中國的有機農業仍然處於“襁褓期”。種植、管理、收穫、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還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銷路,銷路成了最大的問題,前進之路卡在了最後1公里。最早進入的正谷董事長張向東曾總結“有機農業的商業化運作,銷售渠道是其中最有價值的環節”。

看着賣不出的菜,大佬們絞盡腦汁,嘗試了社區體驗店、城鄉市集等各種新型渠道,卻收效甚微。屬於中國有機農業的機會之路,還沒有一種現成的高效模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